國際市場如何看待擁有動視暴雪的微軟?

2023-10-24     手游矩陣

原標題:國際市場如何看待擁有動視暴雪的微軟?

交易完成,動視暴雪現在正式成為微軟的全資子公司。這場堪比迪士尼收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的偉績終於落下帷幕。

在長達近兩年拉鋸戰中,「能不能成」已經不是問題了,接下來的問題是:行業會發生什麼?

微軟在遊戲領域迎來「大爆炸」時刻?其他廠商感受「黑暗降臨」?Xbox該如何應付?動視暴雪會被重組嗎?多款冷門IP的重啟?遊戲訂閱制時代的來臨?甚至連玩家玩遊戲的方式也將會改變?

得King者得天下?

IDC預計,2023年移動遊戲收入將達到1200億美元,而主機和PC遊戲分別為590億美元和460億美元。從市場份額來看,微軟的主攻方向自然是手游領域。

現在,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並獲得了《糖果粉碎傳奇》製作商King。《糖果粉碎傳奇》(Candy Crush)推出距今已有11年,並創收共計200億美元,強如原神也不是對手。但專家分析, King的手游很難與Xbox的資源產生大規模協同效應,King可能保持相對獨立。

將King納入麾下為微軟未來的移動遊戲業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比於微軟想要提出的移動應用商店,King似乎與XGP的聯動更為密切。微軟早前表示Game Pass與應用商店將在各平台同步推出,但現在這一計劃可能有調整。

《Descenders》發行商的創始人兼董事Mike Rose提出質疑,微軟是否能從已長期穩定運行的《糖果粉碎傳奇》中再創突破?他表示,「如果動視暴雪為獲取用戶而花費了X美元並從中獲得了Y利潤,那微軟只顧加大投入就能獲得爆髮式增長嗎?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函數問題。」

XGP贏麻了?

從過去和未來Xbox Game Pass的陣營豐富度來看,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對Xbox Game Pass的影響最大。

Omdia預測,到2023年,PlayStation Plus訂閱量達到5010萬,而XGP的訂閱量為4170萬(包含Game Pass Core用戶)。

雖然PlayStation Plus在訂閱量上略勝一籌,但Xbox Game Pass在層級設置和定價結構上領先於PlayStation Plus。2023年底,預計近一半的Xbox Game Pass用戶將升級到Ultimate級別。索尼這邊預計有大約三分之二的用戶僅購買最低級別,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Game Pass的層級設置更有效,能推動用戶升級購買,但訂閱製作為主要商業模式的效果還有待驗證。雖然它為用戶提供了經濟便利的體驗,可對保持熱門遊戲開發的持續投入卻提出了財務挑戰。遊戲發行商會變得更依賴Xbox生態系統,未來用於談判的籌碼將變少。

另一方面,隨著遊戲玩家越來越多地接受遊戲訂閱制,他們未來可能會不再購買個別高價位遊戲。

站在獨立遊戲開發者角度,加入Game Pass有益處,可以觸達更多用戶,如果訂閱量因此增長,還可獲得更高收入。但是他們還擔心獨立遊戲在Game Pass中會被主流大作如使命召喚掩蓋,知名度和可玩性被影響。

「如果你可以『免費』獲得新的COD,那你為什麼要嘗試一款獨立遊戲呢?」 「特別是自從COD被確立為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遊戲以來,動視暴雪的價值幾乎是微軟多年前收購的Skype的十倍。」

索尼即將展開收購

動視暴雪完全併入微軟之後,微軟的組織結構仍存在疑問。Xbox將擁有三個主要的發行商。

而微軟近期不太會有高層次的整合和合併,更可能在技術層面進行流程優化,而不是在人員層面上進行整合。尤其是遊戲工作室,仍會保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長期來看,我認為會有一定的整合和優化,但僅限於可以削減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領域」。Toto 舉例說:「這可能體現在商業和營銷方面」。

預計戰網平台會被整合進Xbox Game Pass,這不僅僅代表平台的改變,也是一個跨平台協作的機會。比如,戰網優秀的UI設計可能會影響Xbox,確保更流暢的用戶體驗。

平台和技術層面的協作較為可行,但最大挑戰在於文化的有效整合。因為微軟、動視暴雪和貝塞斯達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索尼在整合新工作室方面(如Insomniac和Housemarque)則做得比較出色。

談到PlayStation,分析公司Kantan Games 執行長 Serkan Toto表示:「即使索尼之前以 36 億美元(當前約263.52 億元人民幣)收購了 Bungie,但當下索尼面對微軟成功收購動視暴雪這一局面,依然有很大的壓力。」

Serkan Toto 據此認為,索尼未來會加強投資和收購第三方遊戲廠商的力度,從而對抗微軟。

僅僅依靠遊戲領域與微軟競爭將會越來越困難。而索尼可以充分利用其在音樂、電影、電視劇等非遊戲領域的豐富資源,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娛樂訂閱平台,為用戶提供更豐富和多元的內容體驗。這可以讓索尼對Xbox在遊戲領域的跨平台策略提出有力的競爭。

索尼若想在遊戲方面作出應對,只能收購像Take-Two 這種規模的第三方廠商,然而目前 Take-Two 市值 246 億美元,索尼不太可能會花如此大價錢來收購。

不久前,索尼 SIE 旗下第一方遊戲工作室 Bend Studios 的前開發者 AlexSmitk,在 X 平台上發布爆料,聲稱索尼計劃收購萬代南夢宮,以應對微軟收購動視暴雪。

雲遊戲走向?

雲遊戲在這次收購過程中遭到了重點審查。最終,微軟宣布將把動視暴雪雲遊戲權利出售給育碧,以爭取英國批准。然而鑒於雲遊戲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對監管機構來說,這難以算作一個決定性讓步。

微軟這邊就好辦了,因為一開始它就沒有理由要讓這些遊戲成為Xbox雲遊戲的獨占內容。

儘管微軟非常看重遊戲流媒體,但由於雲遊戲市場發展還面臨商業現實的制約,技術採用也較慢。剝離動視暴雪雲遊戲權利不太可能對微軟造成大的損害。微軟會將重點放在XGP上,繼續通過XGP同步發布動視新遊戲。

然而競爭對手可能會在雲遊戲上大力投資,以來讓使命召喚等熱門遊戲在自己的遊戲訂閱服務上首發。

有分析指出,考慮到遊戲涉及的分發成本,僅通過雲遊戲訂閱服務提供動視等大作的商業模式可能難以持續。

這可能導致動視暴雪的大作以零售方式出現在雲遊戲商店中,而不是作為訂閱服務的一部分。最適合這種商業模式的平台可能是亞馬遜的Luna雲遊戲。

十年內,雲遊戲對整個遊戲行業的影響仍較小。據預測,2023年雲遊戲收入將產生36億美元,僅占遊戲總支出的3%。預計到2027年這一比例僅增長到5%。微軟失去部分雲遊戲權的影響會很有限。

行業結構或將改變

微軟已經簽署了協議,確保使命召喚系列在未來10年內會繼續在PlayStation和任天堂平台上發行,但也有分析猜測,有人可能會利用這10年時間打造一個能與使命召喚 「扳手腕」的遊戲IP。

但這將十分困難,畢竟,在過去的20年里,沒有其他人做到過。因為現在熱門的新IP往往是建立在某種新的遊戲機制或遊戲類型上,這些才是傳統遊戲公司無法預料到的。

微軟暴雪收購案完結後,遊戲產業整合仍在持續,主要參與者及其角色也在發生變化。Embracer這樣的「收購狂」不斷裁員重組,而曾經對其他公司有收購計劃的EA,現在自己卻有可能被收購。這進一步說明了,其他主要的3A遊戲公司如EA、Take-Two和育碧也都有可能成為被收購的目標。

這次併購顯然改變了行業的平衡點,給了Xbox在主導遊戲業未來方面巨大的機會。

較為樂觀的看法是,這次的交易將提升Xbox在3A遊戲領域的競爭力,有利於促使行業競爭加劇,從而推動其他平台和頂級遊戲發行商加大投入力度。

另外,某些曾經賣相不佳的IP如《古惑狼》、《スパイロ》、《吉他英雄》和《托尼霍克滑板》等有望重啟。

當然,現在還不能把微軟推向神壇,今年微軟的《紅霞島》和《星空》,其反響也只能說是好壞參半。但是,使命召喚加入微軟陣營後,微軟在戰略上確實比任何時候都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00d15f2d2b24ffd750e904b5be65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