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坐在孩子的副駕駛,而不是當掌舵人

2023-10-10     富書

原標題:​好的父母,坐在孩子的副駕駛,而不是當掌舵人

作者:簡辛(富書專欄作者)

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請說說你遇到的最幸運的事是什麼?」

一個網友回答獲得最高點贊:我覺得最幸運的事就是我有一對從不控制我的爸媽。他們認真做他們自己,也允許我做我自己。

內心被這個答案暖到了。

能夠擁有這樣父母的人,他的童年一定很幸福。

好的父母,允許孩子自己去探索屬於他的人生,而自己只做孩子的嚮導。

就像知名親子教育專家李小萌說的:

想要做一個好父母,就要當孩子的副駕駛,而不是主駕駛。

在複雜的人生之路上,為孩子做好指引和幫助,不搶奪孩子掌控方向盤的權利,允許他去做自己。

做孩子的啟蒙者,引導孩子體驗自我

2023年樊登老師在「星空下的演講」中說:

「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愛自己」,因為,孩子始終是要自己最愛自己。」

在網上看到一個家庭博主,經常分享自己和8歲女兒團團的生活日常。

兩個人一起去超市,在進超市之前說好今天是採購家裡的食材,孩子自己也可以選擇一個心愛的東西。

但是,如果女兒在超市哭鬧,那就會失去這個名額。

團團很開心並和爸爸達成了一致,但小孩子總是容易貪心的。

在結帳時候,團團懷裡抱著一個兔子毛絨玩具,一隻手拿著一隻「奇趣蛋」,說道:「爸爸,我都想要。」

爸爸沒有立即讓她做決定,而是說:「不著急,你先在旁邊一個人好好考慮一下,爸爸先結算前面這些。相信你會做出選擇的呦。」

不得不說,爸爸這樣有耐心的教育,孩子是很難無理取鬧的。

一定程度上給予孩子的選擇權,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是陪伴孩子最好的禮物。

最後團團說:爸爸我還是更喜歡小兔子,這個奇趣蛋等我下次再買。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是成長第一課。

在一個關於美國小學生的電影中,老師讓同學們免費挑選學校為他們準備的夏令營裝備。

多數同學都選擇了名牌衣服、太陽鏡,還有限量版的鞋子,而一個叫喬的貧困男孩選了工具手套、照明燈、繩索之類的。

選名牌的同學嘲笑喬:鄉巴佬,這些東西很貴啊,你一個都不認得,只懂得選一些垃圾。

這時剛好男孩的母親來找喬。母親溫柔地問喬為什麼選擇這些呢?

喬說,因為我喜歡戶外,我想去探險,我對這次的夏令營充滿冒險期待。

母親輕輕地托著喬的臉說:你的選擇是最棒的。

孩子的選擇和判斷,源自父母的認知。

成長的路上,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

而教會孩子傾聽自己,體驗自我,感受生活則永遠是最重要的一課。

如《小小的美德》中所寫: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最需要謹記的一點是:讓他們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而不是保持對父母要求的言聽計從。

好的父母,能夠區分出什麼是愛。愛不是控制,而是啟蒙和引領。

做孩子的疏導者,助力孩子情緒流動

看過這樣一條朋友圈文案:

「別給孩子多餘的情緒負擔,你不給他壓力,他自己也會面臨。」

深以為然。

畢竟,我們都是從孩子變成大人的,都曾受過情緒壓力的困擾。

在去年疫情封控階段,表姐家的孩子丫丫有兩個月的時間一直在家上網課。

等到解封開學,迎來丫丫第一次考試,結果成績從班級前五滑落到班級十五名。

表姐知道因為自己上班,孩子獨自上網課、寫作業沒有非常自律,成績下滑也在情理之中,並沒有給孩子壓力。

可之後一個星期,丫丫老師反饋孩子在下課後變得不如之前活潑,也不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

收到老師反饋後,表姐帶丫丫去吃肯德基,並且進行了溝通。

丫丫說:「之前和我成績差不多的同學,這次依然考得很好。我現在變差了,我覺得她們不會跟我玩了。」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情緒穩定,對話有安全感時,他會說出心裡話。

表姐感受到丫丫的壓力,先是安撫了她的情緒,又對她進行疏導。

她說:丫丫你這次沒有考好,並不意味著你變差了。

媽媽覺得是因為網課期間你沒有規律的學習計劃、學習總結,所以才造成考試成績下滑。那是不是調整了學習方案,調整好心態,下次就會不一樣了呢?

考試是對階段性學習成果的檢驗,並不能代表你就變差了,你還是那個可愛、聰明、樂於助人的小女孩呀。

丫丫在和媽媽談心後,又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果然,在第二次考試中丫丫輕鬆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重回專注的學習狀態里。

在《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中講,不成熟的父母有著明顯標誌:他們總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去參加家長會第一感覺是覺得丟臉。

不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只顧及自己的感受的父母,也是沒長大的孩子。

成熟的父母,懂得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遇到問題時是孩子的助力者,而非指責者。

孩子是自己那台車的駕駛員,父母是副駕駛,一旦行駛中遇到問題,好的副駕駛需要做的是提供有價值的疏導。

做孩子的指引者,幫助孩子走得更遠

人生若是一趟旅程,孩子是駕駛員,父母就是副駕駛,是導遊,主要職責是嚮導、指引和守護。

特雷弗·諾亞是著名的美國脫口秀主持人,還被評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特雷弗出生在南非約翰內斯堡一個叫作索韋托的地方,當時的南非有著嚴格的種族隔離制度。

一旦非白人和白人發生性關係,將會面臨五年牢獄的處罰(白人通常被赦免,非白人則被處罰)。一旦生下孩子,孩子便天生有罪,發現就將帶到收容所。

而特雷弗就是這個天生有罪的小孩。

因為她媽媽是黑人,在一次社交狂歡中認識了一個白人,懷孕後決定偷偷生下這個孩子。

為了避免特雷弗被抓走,黑人媽媽開始了東躲西藏的生活。直到五六歲,危險期過去了,特雷弗才開始自由外出。

他們一直住在貧民窟,雖然苦,但是鄰居和親戚們都很照顧特雷弗。

只有一點,親戚們十分不理解:

黑人媽媽鼓勵特雷弗,只要不被警察抓,他可以去索韋托城任何地方玩。

索韋托分為黑人貧民區和白人富人區,除了小部分黑人要到富人區做工之外,其他黑人幾乎不會踏足。

大多數黑人認為,自己不屬於白人世界。

可特雷弗的媽媽從不這麼認為,從不界定「這是白人的」或「黑人只能做什麼」。

她不忙的時候還會騎車帶特雷弗去富人的院子外轉,把特雷弗舉到肩膀上,讓他看到白人高高的圍牆裡有大房子,有網球場,有游泳池。

特雷弗在自傳中回憶:

鄰居和親戚們總問我媽,他一輩子都沒法離開貧民窟的,為什麼要給他看外面的世界?」

她說:「哪怕他一輩子都不離開貧民窟,他也能知道,貧民窟不是整個世界。哪怕我只能讓他明白這個道理,那也夠了。」

母親從始至終引導特雷弗對世界的好奇,並守護他旺盛的生命力和探索欲。

最終,特雷弗走出南非,走向了廣闊世界。

不給自己的孩子設限,鼓勵他探索任何一種人生可能性,是父母最高的修為。

好的父母就是讓孩子知道,世界很大,我可以有任何一種可能。

《你好,小孩》中這樣寫道:

「父母要坐在孩子的副駕駛位置,孩子必須自己掌握方向盤,按照自己內心的召喚,不斷地去探索,最終走自己的路。他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有趣味的。」

一個合格的副駕駛,會引導孩子看你到這個世界是有趣的,帶他啟蒙;

一個優秀的副駕駛,會教會孩子在坎坷的道路上駕駛的本領,教他本事;

一個終身陪伴的副駕駛,會告訴孩子即使道路崎嶇,也要充滿信心和耐心,護他前行。

好的父母,永遠知道車要讓孩子自己駕駛。

也知道自己的車也很好,不會在三四十歲停留,將會繼續向前開,和孩子並駕齊驅。

作者簡介:簡辛,富書專欄作者,一個堅信文字自帶光明的明媚女子,深耕於文字領域八載,善於左腦理性思考,樂於右腦感受表達,文章: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184e46032f2b53a3f8015003fbcbc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