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有愛,可還是想離婚」:中國式婚姻中的「隱形陷阱」,一踩一個準

2024-01-19   十點讀書

原標題:「有性,有愛,可還是想離婚」:中國式婚姻中的「隱形陷阱」,一踩一個準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個熱議話題:

#婚姻中最可怕的是什麼#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說:

「結過婚的都知道,婚姻中最可怕的並不只有大是大非。

更多的,還有日積月累的消磨。」

你說「上廁所時,要記得把馬桶墊翻起來」,他答應了但下次還忘;

他說「能不能有話好好說,別總發脾氣」,你卻覺得明明是對方惹自己生氣在先;

你讓他記得拿完東西放回原處,他卻放任東西成為「路障」,寧肯每天繞路,也不會順手把東西放回去;

......

諸如此類,實在太多了!

單看都不是什麼大事。

但一來二去,人還在,感情卻沒了。

「到最後,好多東西你都覺得煩,但已經不想說了。」

連自己都不清楚,是先沒了愛,還是先多了爭吵。

事實上,婚姻中就是有很多隱形雷區,雖不至於「一擊致命」,卻會積微成著。

一刀一刀,把婚姻割得遍體鱗傷。

建議大家可以先收藏,少踩為妙。

曾在《婆婆來了》中看過一個故事。

劉小雅想幫丈夫換一份更好的工作。

所以她沒經丈夫同意,就私下和一家公司聯繫,幫丈夫爭取工作機會。

幸運的是,她成功了。

當她興奮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丈夫時,沒想到卻換來了對方的憤怒:

「你怎麼那麼多事兒呢,誰讓你幫我找工作的?我根本就不想去那家公司!」

結果,丈夫現在的公司也知道了這件事,丈夫被迫離職。

而他所在的行業又極看重名譽,「沒提離職就已經找好下家」屬於行業大忌。

丈夫因此上了行業「黑名單」,在找新工作時屢屢被拒,事業一落千丈。

一方自認的「好心」,卻殺了對方個措手不及。

這事兒換成誰,恐怕都受不了。

同事阿強最近也和妻子爭吵不斷。

阿強一向不喜歡陌生人進入自己的生活。

但最近,妻子有親戚想去他家借住段時間。

「我老婆臉皮薄,沒和我商量就答應了。」

當阿強知道後,主動提出「自己出錢讓親戚去住酒店」。

但妻子覺得「已經答應了,再反悔面子上過不去」。

倆人為了這事兒,始終達不成共識。

「我老婆但凡提前和我商量,事情也不至於如此難辦。」

「我們的感情一直很好,但就是老有類似的事情。

明明是兩個人的事,但總她自己做決定。

時間久了,也挺糟心的。」

其實這類問題的核心矛盾,往往都是四個字:

不被尊重。

伴侶未被當做是個獨立的個體,自己的喜好、意願和決定權都沒有得到尊重。

還時常要因為對方的自作主張,不得不接受一些不喜歡的結果。

擱誰都難受。

網上曾有個話題:

#你是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和對方溝通的#

有網友回答:

把親密關係看做是組團打怪升級,當你能做到無條件相信隊友時,考慮的問題就會變成:

怎麼做,才能對這個團隊好。

而不簡簡單單是:

我為你好,或你為我好。

這個思路,值得所有夫妻參考。

《小捨得》中,妻子南儷和丈夫夏君山曾有場爭吵,讓人印象深刻。

南儷的父母在她高考前離婚,父親很快娶了小三。

婚後,小三母女倆沒少給南儷氣受。

這件事成了她「終生的陰影」。

後來她被競爭對手打壓,遭遇降職的事業打擊,內心失衡。

轉而想通過雞娃,讓孩子來打敗競爭對手的孩子,贏回自己的尊嚴。

夏君山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他心疼孩子被逼的太辛苦,忍無可忍後戳破了妻子的「私心」:

「你對自己生活不滿意,非要跟爹媽較勁,跟孩子較勁,卻唯獨不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不是你鹹魚翻身的工具,你現在已經徹底瘋了!」

本以為說了實話,妻子會清醒。

誰知,被踩到痛點的南儷,反而回擊:

「你跟你爸媽沒較勁嗎?你爸到死都不認你這個兒子,你和你媽跟陌生人沒兩樣!」

「因為你家沒愛,你現在才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無原則地溺愛孩子!」

夏君山聽後震驚了。

妻子明知爸媽是自己心裡最痛的傷疤。

卻還是為了打敗他,「拿刀刺向那裡」。

夏君山沒再說話,用沉默結束了爭吵。

婚姻本該是生活的避風港。

但偏偏有人把它過成了競技場,還把對方的弱點變成自己的殺手鐧。

主持人寇乃馨也分享過類似的故事。

她有一次在和老公黃國倫吵架時,為了戰勝對方,脫口而出:

「你是個離過婚的二手貨,哪一點配得上我啊?」

聽完這話,原本還在氣頭上的黃國倫突然沉默了。

他沒再回嘴,而是轉身默默收拾行李打算離開家。

走之前,他說了一句:

「你知道嗎,有些話是不能說出口的。」

之後,他消失了三天。

《不原諒也沒關係》中曾說:

「真正的親密關係,取決於我們分享了多少自己的脆弱。」

每個人都帶著自我保護的防禦殼和這個世界相處。

唯在愛人面前,才得以脫殼,做回真實柔軟的自己。

那些因為信任而得知的脆弱,不能成為彼此攻擊的武器。

「放下輸贏的對話,才能得到幸福。」

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要切記。

曾看到一個帖子。

有網友說,他和妻子在北京工作多年,自己月入2w,妻子月入1w。

雖談不上富裕,但日常生活還算滋潤。

只是以他們目前的經濟實力,在北京短期內還是買不起房子。

沒房子,自然也不敢貿然生孩子。

而且倆人都來自普通家庭,父母也幫不上忙。

他和妻子原本感情很好,唯一的煩惱就是妻子好勝心強,愛攀比。

「她每次看到同事家境好,要啥有啥,就心裡不平衡,回家就拿我撒氣。

還給我歸納了『四宗罪』:

父母太窮、工作錢少、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

我安撫了很多次,但都沒用。」

時間一長,夫妻倆的關係降至冰點。

網友只好在網上發帖求助。

有人一語道破天機:

「如果她想要五萬的消費,那當初就別找只賺五千的,然後逼你給她五萬消費的待遇。

就像你不喜歡抽煙的,那當時就找個不抽煙的,比找要讓他戒煙的幸福。」

比起這對夫妻,我認識的一個阿姨,反倒更有智慧。

阿姨今年50齣頭。

幾年前她老公投資失敗,一夜之間家裡負債百萬。

因為壓力太大,不久後老公就中風癱在床上。

阿姨一邊要照顧老公,一邊還要出門賺錢還債。

身心俱疲。

年輕時,阿姨老公的事業蒸蒸日上,她是朋友中最早有房有車的人;

但如今風水輪流轉,她的朋友們都過上了有錢有閒的自在日子。

反倒阿姨的生活一切歸零,重新起步。

但我從未聽過她抱怨。

「我要是跟別人比,這日子早就過不下去了」

「命運無常,但不管給我什麼命,我都努力接著,天無絕人之路嘛。」

世間一切,有得必有失。

如果我們有「全知視角」,能看得清別人生活的一切,必然會發現:

從無圓滿。

所以,別為了旁人看起來的風光,砸碎自己手裡的幸福。

了解自己的需求,然後「抓大放小」,這才是幸福的「捷徑」。

這兩天在某音刷到個熱門視頻。

一個大媽被問「夫妻關係中不能觸碰的底線是啥」。

大媽脫口而出:

「婆家的事兒一件不管,因為兒子永遠向著媽。」

這話固然有些武斷,但細想來,也的確藏了幾分生活智慧。

之前曾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婆婆患有嚴重的糖尿病,但從不注意飲食,每天無粥不歡。

媳婦擔心,就總念叨婆婆。

結果婆婆不但不聽,扭頭就去找自己兒子告狀。

夫妻倆沒少因為這事兒吵架。

「我總自以為好心,誰知最后里外不是人。」

後來,媳婦想開了,學著主動閉嘴。

「這是婆婆的命運,我無權也沒有義務去阻止。」

「要是未來哪天真進醫院了,該盡的孝道我還是會進盡,但絕不上趕著,得讓她兒子沖在前頭。」

無獨有偶。

同事佳佳剛結婚時,也很苦惱和婆婆的關係。

像春節時,她本想著公婆一年不容易,就給了幾千塊的紅包,哄老人開心。

誰知,反倒招來埋怨。

婆婆以為平常都是兒媳管錢,就嫌棄這錢給的比大兒子家少。

後來還是佳佳的媽說出「真相」:

「誰家的孩子誰家疼。婆婆會心疼兒子,對你可不一定。」

從那之後,每次給錢時,佳佳都讓老公出面。

不管多少,婆婆都能理解兒子掙錢不容易,也就沒再生事端。

其實類似的故事,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為婆家花錢,那是用他們兒子的錢;

為婆家出力,那是你做媳婦的本分。

不管付出了什麼,都落不著好。

說來說去,四個字:

「你應該的。」

但凡有個拎得清的老公,老婆還能少受點委屈。

倘若男人靠不住,女人就要自己提點神。

塗磊曾說:「婆媳關係不好,其實是很正常的。

既無血緣,也未同居,還爭搶一個男人所有權的兩個女人,關係怎麼會好呢?」

所以啊,婆婆把兒媳當自家人是情分,兒媳把自己當婆家人就是越界。

對婆家的事,最聰明的做法,是做到「四不要」:

不買、不問、不管、不操心。

再不濟,也要記得:

做好外人,保持邊界感,點到為止。

經濟學家薛兆豐曾說:

「婚姻就像合夥辦企業。

如果一方偷奸耍滑,只靠一方苦苦支撐,企業遲早會破產拆夥。」

好的伴侶,大都是合伙人關係:

清晰各自的職責、尊重彼此的意見、相信對方的忠誠、學會有效的溝通。

張弛有度。

這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智慧。

點個【在看】,祝福所有人都能因愛成熟、圓滿。

你們覺得夫妻關係中有哪些不能踩的底線呢?又有什麼經營婚姻的智慧呢?歡迎來評論區和十點君嘮嘮哈~

作者 | 肖肖,心裡有人煙,筆下才有眷戀。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