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推薦:靠近目標的9個行動(建議收藏)

2023-09-25     富書

原標題:人民日報推薦:靠近目標的9個行動(建議收藏)

作者:青娥其實是貝殼(富書作者)

有網友分享過這麼一句話:「人生最遺憾的事情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明明是自己努努力就能夠得著的東西,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去執行,然後看著一件一件好事落到別人身上。

《淮南子·說林訓》里有這麼一句話:「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人民日報》推薦: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每天前進一點點,努力向前邁一步,就會越來越靠近自己想要的未來。

直面問題

松浦彌太郎在《超越期待》中寫道:「最終成為問題的並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面對、解決問題的方式。」

深以為然。

聽過一個關於「鴕鳥心態」的故事:

「鴕鳥有兩條長長的腿,奔跑起來速度也很快,遇到危險時,跑起來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可它卻在敵人來臨時,把頭埋入草堆里,將自己推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生活里大部分的人都存在「鴕鳥心態」,當問題出現時,第一反應是躲開它,而不是直面它,解決它

在《面對的勇氣:做無懼無畏的自己》里,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說:

「與其迴避,不如學會適應恐懼。當你不再退縮時,就輪到恐懼退縮了。」

每個人在追逐目標的路上總會遇見大大小小的難題。

若是同鴕鳥一般逃避問題,以為把頭埋入草堆遮蔽住雙眼就安全了。

那麼問題不僅不會消失還會成為一把枷鎖困住你。

直面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拒絕空想,勇敢邁出第一步,才是讓自己渡過難關、接近目標的秘訣。

由易及難

《老子》有言:「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克服困難要從容易的地方先著手,做大事也要從細微之處開始。

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在自傳中分享到他奪得冠軍的方法。

剛開始參加比賽時,他把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可當他跑到十幾公里的時候就覺得疲憊不堪,因為他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嚇倒了。

後來每次賽前都會勘察路線,把整段路程比較醒目的標誌畫在本子上,接著根據這些標誌把40多公里的賽程分解成幾個小目標。

正式比賽時,以小目標為準,奮力衝刺,這樣跑起來就輕鬆了許多。

其實很多困難的事情就類似馬拉松賽程一樣,看著任務很大,其實在認真考察之後,細分成幾個小項目,處理起來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奇高。」任何事情想要做成,都要從一件件小事做起。

不去好高騖遠,也不懼怕困難的到來,循序漸進,分解任務,逐漸接近並最終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拒絕拖延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下周就要考試了,書本還沒有背熟;但是不會立馬去翻書,好好背,總想著還有一個禮拜還早著呢;

原本可以在白天完成的工作,一定要耗到晚上,熬到半夜;

第二天得早起,可躺在床上卻想著再刷一會手機就睡,沒想到一刷直到凌晨深夜,最後直接睡過頭……

拖延也許可以帶來一時的輕鬆,但是卻會將事情堆砌在一起,碰撞衝突擾人心緒。

史鐵生說:「拖延的最大壞處還不是耽誤,而是會使自己變得猶豫甚至喪失信心,不管什麼事決定了就立刻去做,這本身是能使人生氣勃勃,保持一種主動和快樂的心情。」

其實,我們缺少的並不是如何將事情完成的能力,而是當這一件事情擺在面前時,有立刻去做的行動力。

不妨為自己設定一個代辦事項,在設定的時間裡,不去做任何藉口推脫,專注著手眼前的事情。

拒絕拖延,才能更快靠近目標。

養精蓄銳

理察·布蘭森曾說:「我的生命中,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自己保持精力充沛。」

也許,這也是當下許多人的一個挑戰性問題。

在工作上,犧牲睡眠通宵達旦地加班;

在生活上,忙忙碌碌一家老小的家務活,躺上床不是立馬睡覺,而是掏出手機刷到深夜;

在情緒上,煩惱糟心的事情一來,就鬧得你夜夜失眠……

本該占據我們生命里1/3的時間的睡眠被各種原因延遲了,哈欠連連和眼下烏青成了日復一日的身心狀態。

演員宋佳,雖然已經42歲了,但是狀態和身體一直很好,她曾經在某節目中坦言,自己保持飽滿的工作狀態,得益於好的睡眠習慣。

擁有良好睡眠習慣的人,在生活中的狀態和工作中的效率都是絕佳的。

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支撐我們去追求想要的東西。

堅持學習

孔德蒼說:「能力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如果你想有更好的能力,就必須更用心的學習。」

時代在變化,當它要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一聲的。

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持續學習才能讓我們與社會保持同頻,才能提升能力確保不被淘汰。

對於堅持學習,《去有風的地方》中飾演阿奶的演員吳彥姝在採訪時這麼說:

「演戲時,學習年輕人的思維和節奏,接觸新的表演方式;生活里,學會自己上網買票、訂網約車等,有空還想自己去學開車。

我覺得老了,也要跟上這個時代,保持一顆好奇心,保持一顆上進的心。」

學海無涯,無論在什麼年紀里,唯有持續學習持續輸入知識,提升個人能力,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能力去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重視細節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成功的關鍵,恰恰在於細節的完整。」

一個人做一件事的成敗,取決於某件不起眼的小事裡。

有一位博友發了一篇筆記,很快10萬多的閱讀量讓大家以為他馬上就可以出單了,沒想到最後翻了車。

這位博主賣的是牛肉丸,人設是20多年的資深潮汕牛肉丸店主,結果IP位址顯示在湖南。

有網友在評論區回復他,但凡你IP是個廣東的,我就找你下單了。

看視頻流量,確實這位博主做得很好。但看他的轉化,一個細節不到位就決定了成交的多與少。

《資治通鑑》中說:「盡小者大,慎微者著。」

無論做任何事情,背後都隱藏著各式各樣不起眼的小細節,而這些小細節才是成敗的關鍵。

一個真正把事情做成功的人,往往都很注重細節。

排除干擾

《於是生活像極了生活》里有這麼一句話:「什麼東西都好抵抗,唯獨誘惑最難抵抗。」

我們經常不自覺地被各種「誘惑」住:

生活里,明明是去夜跑減肥,卻在路上被各種小吃攤吸引,吃得飽飽返回家中,完全忘記減肥這件事。

工作上,查詢資料時,突然看到一條你感興趣的新聞, 就會被吸引,可能就會忘記查資料。

……

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對事情的專注力,在各種誘惑中不知不覺被擱置了。

楊天真在針對目標與干擾時這麼說:

「根據自己清晰的目標抵抗外界對你的干擾,如果決定要做一件事情,除了全力一步之外,剩下的就是捨棄,捨棄之後其他就是承受。」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里,我們必須保持專注,排除一切的外界干擾,抵抗住誘惑,專心投入到實施行動的每一個過程中,才能更快達成目標。

定期復盤

鬼谷子曰:「反以觀往,復以驗來。」

認真研究過去,就能推測未來,反向思考,總結經驗,從而彌補不足,獲得成功。

曾國藩在第6次科考落第時,被全省批評,於是他開始復盤自己前幾次的考試。

從多年的考試經歷中找出失敗的主要原因後針對性地下苦功,在第7次入場科考時成功上榜。

創建湘軍的時候,反向操作先去分析綠營兵的戰鬥力為何不強,復盤之後,發現缺陷在制度上,於是針對制度樹做了更改。

有句話說得好:「凡事皆可復盤。

復盤自己,對過去行為和思維進行反思、總結,繼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復盤他人,從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進行探究、關聯,不花成本的為自己成長積累經驗。

懂得復盤的人,會從經歷里反思反省,在追逐目標的路上,定期的復盤會讓人深思,不會盲進,會沉穩,不會輕率。

積極暗示

有網友問:「旺自己的小妙招是什麼?」

有個高贊答案是積極地自我暗示。

懷有強烈的信念和期望,事情往往就會朝著自己相信的方向發生。

狄摩西尼說:「一個人想要什麼,便會相信什麼。」

美國田納西州有一座工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村招募的。

由於不習慣在車間裡工作,這些工人總覺得車間裡的空氣太少,顧慮重重,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後來廠方在窗戶上系了一條條輕薄的綢巾,這些綢巾不斷飄動著,暗示著空氣正從窗戶里湧進來。工人們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隨之提高。

積極的心理暗示,不僅能夠讓人情緒得到釋放,還能夠重拾身心健康。

請記住,積極有效的暗示,會給人正向的反饋

當我們堅持在心理上對自己進行積極暗示,那麼我們的身心也會因此調動釋放出必要的能量。

帶著這份能量去努力,相信我們所期望的事情一定會實現。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要讓夢想變為現實,具有執行力才是最快路徑。很多時候,你缺得不是改變的決心,而是行動力。」

真正能夠夢想成真的人,無一不是行動力爆表的人。

他們不會在對未來的自我預想里反覆猶豫等待,而是一心只想著干就完事了。

人生下半場,願你做行動上的巨人,一步一步去接近實現目標。

作者簡介:青娥其實是貝殼,富書作者,初中語文老師,在文字中自渡,也願擺渡他人,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0207c81257b6ee8e23e063a0361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