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預期利率產品退場 低利率時代銀行如何「換擋」

2024-06-18     第一財經

[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31日,年內提前終止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共958款,同比增加117款。 ]

「我長期買的一款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了。想轉投保險產品,客戶經理又提醒我抓緊上車,月底利率還將下調。」一名在廣州的投資者林易(化名)近期發現,在銀行貨架可選的中低風險產品中,預期利率3%以上的標的已逐漸稀缺。

與林易有類似感受的投資者不在少數。近期,多家銀行因市場利率下行,提前終止旗下高收益理財產品。與此同時,部分保險產品的利率或即將從3%調檔至2.75%。

收益率不斷下行的背後,是資產荒正進一步發酵,銀行理財、保險的底層收益率承壓。業內部分人士認為,進入低利率時代,未來理財、保險產品低利率趨勢大機率會持續,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做好投資者預期管理工作。

理財、保險高利率產品退場

6月17日,中郵理財旗下的郵銀財智·鴻運定製6號(盛鼎版)人民幣理財產品(下稱「鴻運6號」)擬提前終止。該產品2021年6月18日成立,原定產品到期日為2029年6月17日。

無獨有偶,在6月11日,民生理財玉竹固收類兩年封閉150號理財產品(下稱「玉竹150號」)也提前一年多終止運營。

記者注意到6月以來,已有超過20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運作,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31日,年內提前終止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共958款,同比增加117款,上升了13.91個百分點。記者注意到,其中多數產品業績比較基準較高,選擇提前終止與市場利率波動有關或投資標的變化有關。

以鴻運6號為例,根據該產品資料,鴻運6號為凈值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4.32%(年化)。穿透後產品100%投向債券。在提前終止公告中,中郵理財將原因歸結為「當前市場利率大幅下行,影響產品未來運作。」在該產品一季度產品投資管理報告中也提及,在目前債券市場收益率極低的情況下,市場波動性加大,風險有所累積,預計二季度債券市場維持震盪走勢,配置難度加大。

玉竹150號情況也類似,該產品成立於2023年9月22日,產品規模5.06億元,業績比較基準最初為4.15%(年化)。民生理財稱提前終止是該產品所投資的資產提前終止所致。2023年三季報、2023年年報以及2024年一季報顯示,該產品主要投資於「T8715微粒貸信託投資理財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預期收益理財產品退場的同時,保險產品近期或也將迎來利率「降檔」。

記者從多位銀行客戶經理處獲悉,繼去年下半年從3.5%降檔至3.0%以後,部分預定利率3.0%的保險產品也將下架,新推出的產品預定利率或僅為2.75%。

「估計有些產品月底會下架,目前會建議客戶趁著沒下架,鎖定一些資金。」廣東某股份行網點業務主管告訴記者,去年沸沸揚揚說了幾個月才下架,但這次可能會悄無聲息地降。

事實上,在此次預定利率下調風聲漸起前,多家險企公布的2023年現金紅利實現率也有所下降。記者據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在近900款分紅險產品中,有42%的產品分紅實現率低於100%,而這一數據在2022年僅為10%。

低利率的「焦慮」

高預期利率產品漸次退場,反映出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的底層收益率逐漸走低。

「銀行理財產品受宏觀經濟、市場波動等方面影響,業績出現波動屬於正常現象,尤其是近幾年全球經濟環境複雜,金融市場波動較大,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情況並不少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部分理財產品業績表現可能偏離預期收益較遠,因此部分機構選擇提前終止相關產品,有助於減少潛在損失,以更好保護投資者權益。

以理財、保險資金投向的債市為例,今年以來債市收益率下行趨勢明顯。以利率債為例,截至6月17日收盤,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至2.274%,較年初下降57個基點;3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52%,較年初下降33個基點。

「大量資金湧入債券市場,但是卻沒有足夠多優質的債券投資品種供投資者選擇,因此低風險、高收益的『優質』資產持續缺失,理財保險產品的配置難度加大。」一名債市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尤其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過去一段時間出現了持續下行,債券類資產收益水平下降,這使得以債券資產為主要資產配置的理財產品難以實現高回報收益。

另一方面,高息存款整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理財、保險產品的配置難度。以理財產品為例,理財底層配置的多個類型存款均受到手工補息禁令的影響。根據開源證券測算,2024年一季度末全市場理財中存款約占1/4,規模約7萬億元,同業存款和協議存款占比或最大。其中,涉及「手工補息」存款約占12%,規模約3.5萬億元。手工補息取消後,現金管理類、開放式固收產品收益率或下降13BP、9BP。

一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高息存款整改下,部分理財、保險產品要保持預期收益率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同時由於規模不大或符合(提前終止)條件,所以選擇提前終止。

從整體上看,底層收益率持續走低背後,市場利率處於下行區間。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部分業績基準較高的銀行理財被終止,可能是受到市場環境變化、產品實際業績表現不及預期等影響,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利率中樞下移,銀行為了緩解凈息差持續收窄,壓降這些高成本負債,保險機構也為了防範化解利差損風險,下調或關閉預定利率較高的保險產品。

關鍵在於做好投資者預期管理

理財、保險產品低利率趨勢是否將持續?機構看法仍存在一定差異。

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受複雜宏觀經濟環境、實體經濟經營壓力增大、利潤整體有所放緩、市場利率下行與金融資產價格回落等影響,導致部分理財產品收益水平較之前有所回落。對國內金融資產估值修復前景保持樂觀預期,主要是因為經濟在穩步修復、宏觀政策有力支持、企業盈利趨勢改善、國內金融資產估值低洼等。

艾亞文的觀點則略有不同。他對記者表示,隨著市場利率水平下行,機構為了降低負債成本,未來理財、保險產品低利率趨勢大機率會持續。不過不同機構可能表現差異化比較明顯,在比較嚴峻的環境下,機構競爭也會更白熱化,有望在優化產品體系,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上做足功夫,讓投資者的投資體驗感更好。

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在研報中指出,2024年以來,銀行理財降成本逐漸從預期走向現實。3月期間,隨著債市下行動能明顯減弱,長久期產品的滾動1個月年化收益率與業績基準下限出現倒掛現象,2.9%成為新的業績界限。4月起存款隱性降息頻繁推進,進一步將壓力拓展至短期理財產品端,從4月中旬至5月中旬新入資金的邊際成本來看,在此期間新增理財加權平均業績基準為2.65%。短期而言,做好投資者預期管理工作,仍然是理財行業的工作重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008100499836dbd8e4d3c8e56d47e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