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催收江湖生變 銀行為何親自下場?

2024-06-24     第一財經

銀行少見地把「繡球」拋向了催收領域。近日,三湘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擬招聘催收領域人才。

與此前委託第三方機構處理不同,此次銀行親自下場擬招聘的催收人才在學歷、經驗上的門檻更高。同時,多數要求候選人具有數據分析、金融科技方面的專業素養。

有業內人士認為,部分銀行開始重視自身催收團隊的培養是市場逐漸規範化的表現之一。一方面,近年來銀行不良資產規模不斷走高,信用卡不良規模猛增,銀行迫切希望優化資產質量;另一方面,委外催收雖然可以節省成本,但由於第三方催收機構水平參差不齊,風險把控能力相對較弱,銀行面對更多的聲譽風險、合規風險。

銀行招聘高學歷催收人才

與傳統認知里打電話催促還款的模式不同,近期多家銀行開始招聘高級催收人才,對學歷與專業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先引發輿論關注的是三湘銀行。該行在5月30日發布的一份招聘公告中表示,將面向全國引入「高級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級電催人才」。均要求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具備法律、金融、財會、經管相關專業背景。其中,高級催收管理人才則要求,5年及以上催收管理工作經驗,且需具備優良的帳款催收技巧,能獨立主導催收技巧培訓及催收任務指標達成。

無獨有偶,華夏銀行近期發布的零售信貸部貸後催收管理崗,要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金融、管理、經濟、數學、統計等相關專業,且具備3年以上工作經驗,職責包括內催運營管理與委外運營管理。

記者在招聘網站上以「催收」為關鍵詞、行業為「銀行」進行查詢發現,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微眾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期均發布了催收崗位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不少是針對管理崗位的招聘。例如,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近期招聘催收管理主任,具有正式編制,要求應聘者具備中大型催收機構或銀行催收團隊工作經驗。

除管理崗位外,還有部分銀行密集招聘運營及執行環節的催收人才,崗位劃分上更加細化。例如,微眾銀行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該行擬招聘業務運營支持崗(委外運營),負責委外催收作業、品質合規性、催收強度的檢查監測。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近期則發布招聘信息,擬招聘催清收輔助崗,負責信用卡逾期資產管控、整理催收工作檔案等工作。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近期招聘催收品質管理崗,該崗位將負責統籌管理逾期催收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投訴案件,建立催收投訴處置及安撫機制。

合規和不良增長壓力

記者從多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此前銀行業的催收業務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建團隊進行催收,一種則是委外催收。

自建團隊需要較為龐大的時間、人力成本。一名銀行貸後管理崗人士告訴記者,如自身組建催收團隊,在人員招聘、培訓、場地、設備方面都需要持續投入。但現實是,回報率並不高。根據銀登中心披露的數據,2023年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個人業務本金回收率僅在6.1%至12.7%之間。

與之相比,委外催收成本相對更低,成為目前銀行主流的處置方式。

在這一背景下,為何近期部分銀行選擇親自下場,招聘催收團隊人才?

接受採訪的多名業內人士認為,這與近期監管趨嚴有關。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5月中旬發布《網際網路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對催收全流程作出了細緻的規定。比如,同一金融機構和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機構對單一債務人撥通電話頻次每日合計不應超過3次,每天晚上10點以後不能催收等。

一名業內人士分析,相較於自建團隊,第三方委託處理一般成本更低,也是此前銀行進行不良資產處理的主要手段。但在實踐過程中,第三方委託公司參差不齊,假設存在暴力催收的情況,銀行很有可能也要承擔連帶責任。加上近年來監管趨嚴、合規性風險持續發酵,銀行選擇自建團隊是一種更為穩妥的方式,可以更加嚴格地監控和管理催收過程,確保催收行為符合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除來自監管的壓力外,不良貸款規模持續增長或是銀行親自下場催收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銀行不良貸款規模持續上行,對凈息差端形成一定壓力。」一名城商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為3.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95億元。此外,商業銀行2024年一季度末不良貸款餘額3.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414億元。從上市銀行角度看,記者據Choice數據梳理髮現,截至2023年末,在42家上市銀行中,有35家不良貸款規模出現增長,整體不良貸款規模上升至2.036萬億元,同比增長7.9%。

其中,銀行信用卡資產質量承壓最為突出。記者據Choice數據、銀行年報統計,目前共有12家銀行公布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數據。2023年末,這12家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合計1079.42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46億元,為連續三年增長,多家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在百億元以上。

不良資產壓力升高下,部分銀行希望通過自建團隊,採用金融科技手段賦能催收過程。

上述城商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部分銀行正在考量自建團隊,通過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個性化的催收。例如,在風控模型中,通過逾期金額、天數等指標對客戶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對不同的債務人使用不同的催收策略。

「AI智能催收能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升貸後管理能力。」中泰證券分析師蘇儀認為,AI催收可代替人工外呼與真人直接對話,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工坐席不足、非上班時間外呼人員缺乏和重複外呼的問題。相比人工催收,AI催收也能夠始終使用禮貌用語,有效規避了與欠債人的衝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ff4237c22091855a57547bd194c11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