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趨嚴所致?視頻號暫停 私募相關用戶直播准入資格

2024-06-25     第一財經

[ 根據視頻號團隊於18日更新的「金融科普類直播准入標準」,明確顯示「暫不支持私募基金機構和私募基金從業人員的申請」。 ]

私募監管再度趨嚴。

近日,一則關於視頻號團隊下發的「金融科普直播准入標準更新通知」在各大微信群廣泛傳播,主要內容是視頻號暫停私募基金相關用戶申請金融科普直播准入。

此外,從6月27日起視頻號對已取得金融科普准入資格的私募基金相關用戶取消准入資格,被取消准入資格的視頻號用戶不再可於視頻號進行金融科普類直播。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諮詢視頻號官方客服,對方確認上述通知為官方發布。

根據視頻號團隊於6月18日更新的「金融科普類直播准入標準」,明確顯示「暫不支持私募基金機構和私募基金從業人員的申請」。

早在去年年末,微信就更新過一版「標準」。其中重點內容包括:未經騰訊書面許可,主播不得通過直播誘導用戶進行投資,包括但不限於推薦或提供具體的金融產品或服務等;通過直播圍繞股票、證券、基金相關知識進行科普直播,直播間需標明主播個人真實姓名、從業編號及所屬公司。

「如今看來,在私募監管趨嚴後,視頻號和私募『一刀切』,對後者品牌建設或許會有一定影響。」一位私募基金管理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事實上,通過視頻號進行宣傳,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不是一件新鮮事。

據悉,開設視頻號已成銀行的標配。除了常規發布的營運短視頻之外,還通過自編自演的短劇、主播話說金融知識以及直播理財投資策略等打造「接地氣」形象展示出來;同樣,通過直播、短劇等形式宣傳品牌正在成為公募機構新媒體品牌營銷的潮流趨勢。

記者梳理髮現,數位私募從業者的視頻號已於一個月前停止更新,有私募機構甚至直接將視頻號內容清空。

上述管理人認為,視頻號對於私募口子收緊,或許和近段時間一系列私募亂象有關,例如前段時間屢屢發生的「私募跑路事件」。

但仍舊有私募管理人,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上持續更新內容。

除視頻號和私募「斷舍離」外,近日,銀行將被禁止代銷私募投資基金的話題備受關注,有消息稱監管部門已經在徵求意見。

有地方監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尚未看到正式文件,但提高准入門檻是大勢所趨。另據記者了解,近期有銀行內部發文暫停私募基金銷售,但具體原因不詳。

「但隨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下稱《指引》)即將落地,相信私募行業會進一步邁向正規化。」上述管理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今年4月30日中基協發布的《指引》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僅剩一個多月。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目前私募基金機構正在抓緊按照《指引》的相關要求,逐條調整展業細則,為合規展業「打補丁」。例如,與券商或第三方平台等代銷機構簽訂補充協議,停止向未有實際銷售基金的機構發送業績報告等。

在監管持續發力背景下,私募行業也在加速扶優限劣。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中基協註銷了2537家私募的登記,其中協會註銷、主動註銷、依公告註銷的分別有1905家、584家、48家。從機構類型看,全年註銷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分別有1725家、730家。

在註銷類型上,不同於2022年,2023年協會註銷的私募數量明顯多於主動註銷。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註銷超800家私募。與此同時,多家私募機構受到中基協的紀律處分,一些違規行為嚴重的私募機構,還受到轄區證監局的調查和處罰。

(第一財經記者亓寧對此文亦有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cef24c1d9a926299c6616dac63f67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