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自閉症!培養一個愛學習、能適應、會生活的孩子

2019-09-27     蝶變盛夏

今天中午,我和一個同事一起吃飯,她跟我講述了上周末去參加的一個幫助自閉症孩子的公益活動。在那個活動中,她突然發現有這麼多性格自閉的孩子,多數是中學階段的孩子。

以前因為沒有關注過,所以真的不知道生活中居然有這麼多患自閉症的孩子。因為自閉症,這次活動中大部分孩子已無法在普通中學上學,目前是每天在專門的機構學習。

聽了同事的講述,我陷入深思。作為家長,我和孩子的很多同學家長交流時能感受到,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上初中以後,越來越難以溝通和管教。

自閉症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有些孩子是天生的,有因為和父母溝通不暢後天形成的,也有其他很多原因造成。

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能與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陪伴他一起成長。那麼,基於這個目的,我們一起來了解,初中的孩子到底有什麼樣的特點?我們應該培養什麼特質的孩子,能身心健康成長?我們應該如何與孩子形成良性溝通機制?不再有溝通障礙。

一、初中孩子的特點

初中是孩子在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是孩子從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必經階段,是形成自我意識和自我品質的關鍵時期,為一生的成長奠基。

在這一階段,孩子的獨立性明顯增強,心智趨於成熟。初中的孩子不再像小學生,從心態依附於父母,而是隨著身體的逐漸成熟,心態不斷發生改變,自主意識不斷增強。

伴隨著孩子的眼界不斷擴大,孩子開始嚮往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希望按自己的判斷去行動的意識增強。孩子希望擁有選擇權和決策權,她希望能逐步掌控自己的生活。這個時候的家長強權,沒有任何作用。

這個階段,家長要培養這個階段的孩子真正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生活能力,要引導孩子自己規劃目標,學會有效執行。

二、對於初中孩子,家庭教育的目標規劃

(一) 家長對於孩子的管理教育,可借鑑「庫爾特·勒溫」的領導風格理論

庫爾特·勒溫,德裔美國心理學家,拓撲心理學的創始人,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先驅,格式塔心理學的後期代表人,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把領導風格細分成三種類型:專斷式、民主式、放任式。

專斷式:權力集中在領導者個人手中。強調指揮與服從,完全個人說了算,主要依靠其個人的能力、經驗和判斷來指揮組織的活動,團體情感距離遠,部屬的工作效率往往以領導在不在場而異。

民主式:權力定位在領導群體中。部屬高度參與管理,在決策過程中吸收被領導者參加,決策的執行採取分權的方式進行。團體情感距離近,即便領導不在場,部屬也能保持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放任型:權力定位在群體中的每一個人手中,部屬沒有滿足感,也缺乏目標,工作效率很低。

(二) 當前家庭教育的困惑,是在權威與民主之間徘徊

對待孩子,家長可以分析,是要採取權威還是民主的態度?其實大多數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是感到極其困惑的,也在不斷摸索應採取哪種管教風格最有效。

比如,孩子長時間不做作業,作為家長,我不該管他嗎?如此分析,道理似乎是對的,但家長如何管?管到什麼程度?家長依然存在管教方面的問題。

學習、做作業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特別是初中的孩子,一定要完成從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到中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轉變。初中孩子學習的事情,不應該再像小學生一樣,單純依靠老師和家長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地管教,才能推動孩子完成學習功課,否則孩子永遠無法形成學習的自主性。

又比如,家長會認為,「這麼讓步下去,作為家長,我一點尊嚴也沒有了嗎?從這個角度分析,家長的體驗感非常不好,但教育能力依然存在不足的情況。

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和看法,不聽信大人的命令式安排,不偏信家長對事情的看法和理論,不一定真的就關乎家長的尊嚴問題。

對於家庭教育,是採取權威的方式,還是民主的方式?家長要智慧做出選擇。

(三)因材施教,解決權威與民主的教育方式問題

1.兩種教育方式:權威與民主的關係

權威與民主不是對與錯的問題,關鍵在於如何匹配的問題。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孩子的表現形式都不一樣,因材施教,適時調整教育理念與方式方法很有必要。

2、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孩子的手機依賴症」

有家長和孩子在生活中商量好了手機的使用時間,相互相當於簽訂了協議,但是孩子一次次撕毀協議,讓家長讓感受到每一次簽的都是不平等條約。於是家長暗自生氣,怒火逐步升級,成為教育中的不定時炸彈。

對於孩子喜歡手機,或者依賴手機的問題,有時候家長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總覺得在這個事情上,「家長是霸道的,孩子就是天使的,家長是天使的,孩子就是胡鬧的「。因此,有些家長內心下了定論,對於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用家長的權威去管教。

其實,家長沒有思考關於手機的問題背後的原因。手機問題涉及家長陪伴問題,一定是陪伴質量出了問題,孩子才那麼依賴手機。

3.相類似的網遊問題等

孩子喜歡網絡遊戲的問題、孩子喜歡上網沉浸在虛擬世界的問題……等等,家長都需要反省自身對孩子的陪伴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積極考慮改進,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帶動整個家庭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

我聽說過的身邊同事、朋友周圍家庭里,出現的幾個自閉症的孩子、抑鬱症的孩子,有好幾個都是因為孩子沉溺於網絡遊戲,不愛學之間習,不愛運動。

因此,孩子和家長發生激烈的矛盾衝突,雙方反覆的爭吵,甚至家長對孩子實施打罵管教,這樣的狀態持續一個較長時間後,孩子出現了心理上的各種問題。

家長陪伴中應常常自省,是否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存在「人在心不在,心在情不在」的問題。因此,解決孩子依賴手機的問題,並不是手機應該怎麼處理,而是陪伴怎麼改進。

(三)教育孩子成為愛學習,能適應,會生活的人,及教育的目標規劃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問題歸根在於誰有規劃的權利,規劃是否有執行力,對於家長而言,是對目標規劃強力推進,還是對孩子實施有效的引導?歸根結底,要讓孩子愛學習、能適應、會生活,根本不是規劃,只是對孩子提出倡議,不是對孩子強權的管理,是對孩子適時的引導。

二、「愛學習」的特質

(一)愛不是表現,愛是動機

表現一樣的愛,動機可能完全不同。成年人對孩子的關心是否也別有用心,家長對於孩子的愛是否賦予了家長自身願望在孩子身上實現,而附加給孩子更加沉重的心理負擔,家長是需要時常自省的,小心空心的愛,你到底愛的誰?是自己還是孩子?

(二) 愛的試金石

1、 借鑑基督教歌曲《愛的誓言》,我們家長可以思考,我們對於孩子的愛,是不過心的重複誓言,還是有信仰的真愛?

2、 愛讀書的試金石。在讀書、學習過程中會有不成功,會遭遇有挫折。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讀書學習的真正含義: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但不能只為改變命運而讀書

三、「能適應」的特質:是具有剛性和柔性

(一)剛性是穩定性。

成功時不忘乎所以,也不憂心重重,肯定自我,肯定成績,比如孩子考試以後,無論分數高低,都能理性分析,正確看待得失,高分時,分析不排除運氣成分;但考得不好時,分析失分原因,思維欠缺的方面。

也就是,在成功的時候,能理性分析原因,得出:「成功=方法+努力+運氣」的結論。比如,中國女排沒有慶功會,比賽後第一時間進行的都是比賽得失的分析。

(二)韌性是柔性。

韌性就像一根橡皮筋,拉到最大限度時能恢復原狀。受挫時,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我否定。

怨天尤人,是把責任歸咎到客觀世界,自我否定是把責任歸咎到自己以及自己的行動,一次挫折有可能有客觀原因,也有可能有自己的原因,看待問題,不走極端,挫折是危機,是危機也有機會,如何變挫折為機會。

(三)孩子的問題是教育的試金石。

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也需要有剛性,既不過度關注,也不過於慌張,不要推翻前期教育,全盤否定之前的教育,也要肯定教育中存在問題,遇到挫折與問題,家長一定要很穩,給孩子傳遞的信息,身教大於言教,要給孩子很好的示範作用。

四、「會生活」的特質

紅樓夢裡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明人生理解的格局越大,韌性越強

匈牙利詩人裴多芬的詩《自由與愛情》里的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蘇軾的《定風波》里的「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兩句詩的格局,可以讓孩子通透地領悟並懂得,成績是學習的一部分,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是生命的一部分,懂得尊重平凡人,尊重似乎不如自己的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就是學習者心態,學習讓人精神富足。有人說學一門外語就等於用另一門語言多活一次,在這個意義上多讀幾本好書,也就等於多活了好幾回。

人生短暫,在求學階段就找到人生的經驗:順境時能自持,握得住自己,逆境時能自愈,穩得住自己,這就是讀書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目的。

成熟的自我,自然能經歷風雨,也能為他人遮風擋雨,至於是不是高手,就留給他人評說。

可惜的是有可能,功利的我們可能教育出功利的孩子,既擔不起成功,更擔不起挫敗,教育迷失在成敗輸贏的死胡同,完全忘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古訓,沒有百年大計的勇氣,就立不起內心強大的孩子。

真希望,我們都不要成為功利的家長,用功利的心教育出功利的孩子,更不要因為我們家長自身原因,與孩子溝通不暢,不幸地形成一個又一個心靈自閉的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要對孩子的成長給予充分的耐心,不做強權家長,要真正引導孩子,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修正,不斷朝目標努力前進,培養愛學習,能適應會生活的孩子,並且要以身作則,培養真正內心強大的孩子。


我是盛夏,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蝶變盛夏」,關注親子關係,致力於女性自我成長,共同蛻變與閃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hLQhG0BMH2_cNUg9h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