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寶寶應該這樣吃,才不會影響發育

2019-08-04     營養師媽媽藍弧

作者:藍弧(V+lanhuyy),10年專注營養領域,倡導科學育兒。



這是我遇到第N個,發育落後同時又是過敏的孩子了,過敏和發育落後有直接關係嗎?

有的,今天就來分析下。

為什麼容易過敏的孩子普遍生長發育慢?


因為,一方面得迴避過敏原

比如對雞蛋過敏不能吃雞蛋,對魚蝦過敏不能吃魚蝦,對海鮮過敏不能吃海鮮……食物種類的選擇就比正常孩子少,寶寶本來接受的食物就不多,選擇還變少,能進食的量也就減少了;

尤其對奶粉過敏的,只能吃特殊配方奶粉,特殊配方營養不能完全跟普通奶粉相比,而且味道還變了,比如胺基酸配方粉味道就是苦的,寶寶不愛喝,影響奶量;

吃的少,身體發育沒有營養來源,如何長高長胖呢?


另一方面,過敏本身就說明腸道對食物消化吸收差

比如有的食物過敏是因為腸道黏膜通透性大,大分子容易被吸收入血導致,這是腸道屏障功能弱的表現,相應的,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差一些;

再一方面,過敏症狀反覆,孩子瘙癢不舒服,影響食慾

反覆治療過程又耽誤進食,影響發育。

過敏導致發育慢,應從根源上去改善過敏體質,沒有靈丹妙藥的。咱得接受這個事實,做好比照顧健康娃需要付出更多的準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個過程雖然難且慢,但只要嚴格正確的規避過敏原,合理喂養,配合營養內調,就能減少過敏發作。

減少過敏發作,也就減少了因過敏導致的進食耽誤,孩子發育跟上來就是早晚的事兒。

今天我就來好發說說過敏孩子的飲食。

過敏孩子的飲食同樣得均衡足量合理,唯一的區別就是,需規避過敏原。

規避過敏原不是不吃就不管了,而是要找同類食物替代,比如孩子蛋清過敏,蛋清主要提供優質蛋白,那麼我們就從別處增加蛋白來源,比如雞肉、豆製品等,雖不能完全跟正常孩子比,但能最大程度縮小差距。

確定過敏原


得知道孩子具體對什麼食物過敏,不能稀里糊塗的,我這邊遇到一個案例,孩子8個月,已經有3.4個月沒發育了,沒有別的症狀就是不長,檢查結果發現奶粉過敏,後面換水解奶粉就好了,可見明確過敏原的重要性。

明確過敏原,一方面,需要家長日常細心觀察,如果孩子吃了什麼食物後有明顯過敏症狀,比如皮疹、嘴周紅腫、咳嗽、腹瀉、皮膚癢等,那就把該食物歸入過敏原;

另一方面,去醫院檢查,如果在迴避已知過敏原的情況下,依然過敏反覆,就需要去醫院檢查進一步明確過敏原,以結果作為參考。

注意:

1、食物過敏的症狀,有急性也有慢性,急性的可能表現在皮疹,唇舌水腫,瘙癢噁心,腹痛嘔心等;

慢性的可能長期存在胃食管返流症、便稀且次數多、長期便秘、大便粘液帶血,經常不明原因的腹痛拒食等,需考慮食物過敏;


2、已明確的過敏原,應完全迴避至少6個月,比如雞蛋過敏,除了不吃雞蛋,所有含雞蛋成分的都應該迴避,對奶過敏的要注意所有攝入的食物成分里也不應含奶;

3、過敏原檢測不能作為100%進食指導,比如有的食物吃了明顯過敏但檢查卻不過敏,那麼也需要迴避;

而有的食物長期吃都沒有異常,檢查卻顯示陽性,那麼也不是一定要馬上迴避,應以結果為參考結合實際情況做抉擇;


4、有時候孩子不一定是過敏,也有可能食物不耐受,症狀明顯的除了查過敏原,可再去做個食物不耐受檢測,以便更精準指導飲食,它們的區別如下:


5、過敏原和食物不耐受是動態的,免疫力好、腸道消化吸收好相比免疫差、腸道功能弱的,結果會不同,有的食物現在不過敏,以後可能就過敏了,有的食物目前過敏,也有可能很快不過敏。

關鍵營養


過敏體質迴避過敏原是第一大要緊事,同時飲食方面對於過敏的調理,應重點攝入以下營養。

1、維生素c

vc有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作用,對維持血管正常功能、上皮粘膜的修復有幫助,日常應保證vc的充足攝入。

vc主要存在新鮮蔬果里,富含vc的食物有橙子、柑橘、蘋果、檸檬、草莓、獼猴桃、西紅柿以及各種綠葉蔬菜等。


2、鈣

鈣對於過敏的作用原理和vc類似,可以增加毛細血管的緻密性,減少滲出,毛細血管是分布在全身的,毛細血管的彈性和緻密性都更好,才會不容易受到炎症物質的攻擊。


富含鈣的食物主要是奶,如果寶寶對奶過敏,可選擇水解或者胺基酸奶粉,鈣含量是差不多的,足夠的奶量才不容易缺鈣,綠色蔬菜、豆製品、蛋黃、菌菇、芝麻醬、蝦皮等也是鈣豐富的食物。

3、必須脂肪酸

包括亞麻酸和亞油酸,亞油酸在很多植物油里含量豐富,是不缺乏的,而亞麻酸來源比較少,容易因缺乏加重過敏和感染,α-亞麻酸有穩定細胞膜、減少組胺釋放、抗炎等作用。

很多寶寶出生濕疹,跟媽媽孕期必需脂肪酸缺是有關係的。


亞麻酸主要存在植物油里,比如亞麻籽油、紫蘇籽油含量就特別高,堅果類、蛋黃、深海魚、海藻類也含有,只是相對比較少,而其他食物都是不含的。

另外:

過敏的孩子應避免給加工零食、精緻糕點、高糖食物以及化學添加劑太多的食物。

因食物在反覆加工過程產生有害化學物質增加了過敏原,而高糖類(太甜的食物)刺激黏膜,容易引發炎症和過敏,都應該迴避,過敏體質更需要保證食物的新鮮安全衛生。

同類食物替代


過敏的食物不能吃,為保證營養供給,應該找同類食物替代。

從不同大類食物里找同類食物替代,比如魚肉蛋奶豆主要提供優質蛋白,如果對魚和雞蛋過敏,那麼相應肉、奶、豆應充足供給,以保證蛋白質的供應,如果牛羊肉過敏,還有雞肉豬肉可替代呢!

以膳食寶塔為參考,同一層里的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是大同小異的,如果對某食物過敏,就在同一層找可替代的食物。


1、谷薯類: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

代表食物:大米、小米、小麥、紅薯、紫薯、玉米、山藥、黑米、藜麥等;

如果對小麥過敏,不能吃麵條、饅頭、餅乾等所有麵粉做的食物,但其他可吃的還是很多,大米、小米、薯類等都是主食,能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2、蔬菜類:主要提供纖維素,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低聚糖等,不同顏色種類的蔬菜提供的營養略有側重,所以也需均衡攝入。

蔬菜類記住「三色一菌」。

「三色」是指紅黃色、黑紫色、白綠色;「一菌」是指菌菇類;

蔬菜從這三大顏色里去挑選,每種顏色挑一點再搭配一兩種菌類,蔬菜種類就夠了,不建議只吃一種顏色。

如果寶寶西紅柿、菠菜過敏,西紅柿是紅色的,同類可替代的有莧菜、胡蘿蔔、黃椒等黃綠色蔬菜;菠菜是綠色的,同類可替代的有油菜、芥菜、茼蒿、萵筍葉等綠色蔬菜……以此類推。


3、水果類:水果類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等,總原則是選擇時令的吃。

水果種類繁多,對某種過敏就選擇其他的,差別不會太大,比如芒果、菠蘿過敏,差不多季節的還可以選擇火龍果、木瓜等。


4、禽畜肉類、魚蝦類、蛋類、豆類:這類主要提供優質蛋白。

大多寶寶過敏原都在這類,尤其魚蝦類所含異種蛋白比較多,容易引起過敏,而蛋白質是生長發育的基礎,是絕不可缺少的,這類採用同類替代的同時也需要控制總量,避免過多蛋白攝入增加消化壓力。

比如魚蝦、羊肉、雞蛋過敏,少了一些蛋白質的來源,但可以選擇豬肉、雞肉、鴨肉、豆腐,只要量合理,就可以做到最大程度彌補。

5、奶類:這類主要提供優質蛋白、鈣、多種營養成分,是1歲以內孩子的主食,1歲以上不再是主食但也不可少。

如果孩子對奶過敏,並不是完全就不給了,而是可以選擇水解奶粉(根據過敏程度選擇不同水解程度的奶),大孩子喝牛奶過敏還可以嘗試酸奶以及不含A1蛋白的奶。


食譜舉例


現在我以兩歲半寶寶食譜為例,說明食物替代法。

這是公眾號里發過的食譜,我拿出其中一篇來分析:


我們假如寶寶是對奶粉過敏(正在喝水解奶粉),同時對海鮮、雞蛋、芒果也過敏,那麼食譜就應該改成:


具體調整:


1、普通奶過敏,將奶改成水解奶粉,奶量不變;

2、芒果過敏,改成了木瓜和梨,總量不變;

3、海鮮和雞蛋過敏,晚餐番茄炒蛋改成了胡蘿蔔炒雞肉,海蠣芥菜豆腐湯改成了番茄芥菜豆腐湯,相當於用雞肉替代了雞蛋和海蠣,考慮到蛋白質的總攝入量,我還增加了一點豆腐量,保持蛋白的總量差別不大。

這樣,既迴避了過敏原,又做到了飲食的均衡足量。

可以看出,食譜調整後攝入的總量沒有改變,飲食結構也沒有改變,按這樣的的食譜進食,營養攝入並不會比正常孩子少哦。

孩子發育慢別灰心,日常最大化合理安排飲食,注重腸道的調理,孩子就能實現追趕發育。



作者:藍弧(V+lanhuyy),10年專注營養領域,倡導科學育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hFqYWwBUcHTFCnfFH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