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又爆出「大頭娃娃「事件,大家應該都有看到,同為孩子媽媽,看到這種事感到痛心不已。
事件還原:
因孩子對奶粉過敏,醫生建議家長購買胺基酸奶粉,於是家長自己跑到母嬰店,在店員的推薦下,買了「倍氨敏」這款號稱是特醫奶粉實則為固體飲料的「奶粉」,孩子一喝就是兩年,後出現發育遲緩,並被診斷「佝僂病」。
導致事件發生的關鍵點主要是:
1、「倍氨敏」這個品牌,原本應該為特殊醫學用途奶粉,但它並沒有按照特殊醫用奶粉的標準而是按照固體飲料標準去生產。
這就導致它某些營養沒達到奶粉的標準,而家長卻把它當成奶粉去喝(並且是當主食給孩子喝),時間長了,孩子就出現了各種營養不良症狀;
2、母嬰店的賣家,不應該在明知道它不是奶粉的情況下,還進貨銷售,並且大力推薦給家長,奶粉雖然不是賣家生產的,但是賣家既然銷售了就有連帶責任,這在法律上屬於「過失罪」!
作為賣家,有責任選擇靠譜的產品,如果賣家足夠有良知和專業,就不應該把不是奶粉的固體飲料當作奶粉去推薦給家長。
廠家和賣家雖是主要責任人,但是作為家長,也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如果一開始自己懂得選擇合規的奶粉給寶寶,就不會導致今天的悲劇了。
----------------------------
1、什麼是特殊醫學用途(簡稱特醫)奶粉,孩子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喝「特醫奶粉」呢?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是針對有特殊醫學狀況的嬰兒設計的一種奶粉,特殊醫學狀況包括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這幾類情況無法服用正常奶粉,需要服用特醫食品。
2、目前有哪些特醫奶粉?
目前已經有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6種:
無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奶粉~~~~針對乳糖不耐受的孩子;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和胺基酸配方奶粉~~~針對不同程度蛋白過敏的孩子;
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奶粉、母乳營養補充劑~~~~針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
胺基酸代謝障礙配方奶粉~~~~針對對胺基酸有代謝障礙的孩子。
3、家長如何選擇正規的特醫奶粉?
如何挑選合規的特醫奶粉呢?我這裡給大家三個辨認途徑:
1、奶粉罐上一定要有「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粉」的字樣。
像這款「倍氨敏」就沒有這個字樣,而是寫著「胺基酸營養配方粉」,這就明顯不合格;
正規是這樣標註:
2、看註冊號
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會標註;國食注字YP…(數字),而特醫食品的標註是:國食注字TY……(數字),
(罐子右下角標註了註冊號,註冊號是以國食注字TY開頭)
3、由於我國實行配方奶粉註冊制,所有正規配方奶粉都有註冊,可以去官方網站上去查詢,能查的到的,就是正規奶粉。
網站名字叫:
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台
網址:
http://tsspxx.gsxt.gov.cn/tyyp/tyindex.xhtml
這三種方法學會,就足夠可以選擇到一款正規奶粉了。
至於什麼途徑買,其實沒有限定,雖然它是「特醫」食品,但也是食品,藥店,母嬰店,線上網店,部分醫院等等都有賣,渠道廣泛,主要是自己要學會選擇。
以下是我幫大家查到的部分註冊信息,也就是說這些都是正規的,給你們做參考:
4、奶粉和固體飲料有什麼區別呢?
奶粉、特醫奶粉(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固體飲料是不同的食品類別。
部分嬰幼兒由於各種疾病影響,不能喂養母乳或者普通嬰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是這些嬰兒生命早期或相當長時間內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來源,而固體飲料不具備這個特性。
所以長期把固體飲料當成寶寶的「主食」代替特醫奶粉給寶寶喝就會造成營養不良的嚴重後果。媽媽給寶寶選擇食品,首先要確定自己是給寶寶選擇主糧、零食還是營養補充劑,切不可把零食和營養補充劑當主糧,否則必然出現營養不良等後果,嚴重損害寶寶的健康成長。
這個事件可能會讓不明所以的人有了另外一種誤解:「固體飲料」是不是不好?
這並不是「固體飲料」本身不好,「固體飲料」是區別於奶粉、特醫奶粉的另一種食品類別,所以它們之間本就沒有可比性,就好比電飯煲和冰箱都屬於家用電器裡面的不同家電類別,他們之間沒有誰比誰好,各自功能不同而已。
「固體飲料」是一大類食品的總稱,好不好,得看它具體配方、含量、原料、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等等,同時要看自己的需求,根據需求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好的。
最後:
我們譴責商家無良行為,
期待法律給應有的制裁,
但更重要的是要杜絕此類現象再發生,
我們無法阻止不法商人,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
希望家長們以後一定要多長心眼,
擦亮雙眼,理性消費,
選擇真正對孩子有益的。
作者:藍弧,10年專注營養領域,擅長寶寶科學喂養和疾病的輔助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