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魔方大廈》類似,神經質的約翰尼·德普,細思極恐的電影

2023-12-07     閒人電影

原標題:與《魔方大廈》類似,神經質的約翰尼·德普,細思極恐的電影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原著首次出版於1964年。

鄭淵潔的《魔方大廈》在結構上與其類似,都是寓教於樂,通過小孩的奇遇反思大人的世界,同時在一些章節內設置細思極恐的情節。

所以將《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交到蒂姆·伯頓的手裡,簡直是絕配,雖然他從哥特風轉為色彩斑斕,但奇幻、怪誕、暗黑、想像的元素不失。

如電視房間裡傳輸巧克力那一段,蒂姆·伯頓把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中人類源起的故事濃縮成妙趣橫生,奇思妙想的短片。

既致敬了前輩,又融入了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他做到的不僅僅是這些,他還用這個片段絲滑的回顧了影史經典,如《驚魂記》《憤怒的公牛》等。

與約翰尼·德普的第四次合作也相得益彰。

威利·旺卡不是正常人,而德普就適合演這種賤兮兮的神經質角色,再加蒂姆·伯頓的手筆,不同尋常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就誕生了。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不同於以往的兒童片,專為兒童觀眾拍攝,不側重成人向。

從五個小孩走進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廠的那一刻,電影就從兒童童話故事變成了大人成人寓言。

片中有四個中招的小孩,第一個是貪吃胖子,父母的放縱令他不懂節制,第二個是固執女孩,父母的爭強好勝讓她不知謙遜為何物。

第三個是任性二代,刁蠻無理、蠻橫無知,父母的溺愛使她傲慢無禮,第四個是自負男孩,自以為是、性情暴躁,究其原因,還不是父母失職。

他們掉進巧克力河,變成藍莓,送進廢品爐,成為紙片人,都是因為父母的愛過於畸形導致,孩子就被雕刻成了不知深淺的模樣。

這四對父母不曉得怎麼愛孩子,四個孩子也不知道怎麼愛父母,總覺得各自按照各自的理解向前走就是正確的,旺卡的邀請是讓他們反思。

旺卡帶他們走進奇幻之旅源於自己的原生家庭。

這趟旅途是他們的反思,也是旺卡的反省,他與父親的關係何曾不是四個家庭中的某一個。

父親是牙醫,為了讓旺卡擁有健康的牙齒用了比較極端的手段,旺卡想吃糖只能偷偷摸摸,禁止與自由的矛盾致使父子決裂。

其實,父子倆一直深愛著對方,只是放不下臉面。

父親多年來都會收集旺卡的消息,旺卡也始終保持著又好又白又整齊的牙齒。

直到旺卡看到查理不願捨棄家人,一家人的日子雖然艱苦但仍充滿歡聲笑語之後才慢慢試著去理解父親,父親也因多年不見改變了自己的專橫。

這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表面的美好,接下來是細思極恐。

旺卡的巧克力工廠靠奧柏倫伯人維持運行,他們似乎不知疲倦,每一刻都在工作,為令行禁止而存在。

奧柏倫柏人就像《摩登時代》中的卓別林,旺卡則是裡邊的工廠主,奧柏倫柏人在暗無天日的巧克力工廠機械式的勞作,如卓別林一樣成為機器。

這是影片細思極恐的地方,因為旺卡確有不近人情,不與人交往的特徵,且有資本家剝削的潛質在內,而奧柏倫柏人不會說話,只會重複。

另外則是那五個小孩各自性格的恰到好處。

根據五個小孩中有四個小孩被懲罰,每次懲罰奧柏倫柏人都會出來表演相對應的節目來看,被選招的孩子極有可能是旺卡事先計劃好的。

一為試探繼承人是否合格,二為與父親和解,三為消除原生家庭的影響,查理成為幸運兒是因為撿到了十塊錢。

當這一切出來後,蒂姆·伯頓就明確地告訴了所有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是暗黑風,不一定適合兒童。

片中,極盡表現查理的美好品質,孝順、有愛、持家、包容、善良。

但他為了獲得進入工廠的機會卻沒有做到路不拾遺和拾金不昧,滿足的是一己之私,與影片所傳達的主題,跟營造的氛圍完全不搭。

如果這十塊錢是旺卡安排的或某個富人丟的,查理的品質便立不住,要是這十塊錢是窮人不小心掉的,那查理是否會因此害了另一個家庭。

查理人品好壞的動搖傳達的是另一個問題,沒有錢,品德好有用嗎?好像沒什麼用,因為改變不了現狀。

片尾查理第一次拒絕了旺卡,他們的生活有了改善,父親又有了工作,查理擦鞋補貼家用,餐桌上不再只是捲心菜。

但這一切都基於一開始查理撿到錢,買到巧克力,得到金券,解放了爺爺這一勞動力,與查理一起從工廠回來後充滿活力,可以分擔家裡的負擔。

同時也是查理的拒絕讓一家人積極生活,不再抱怨,若沒有十塊錢的因就不會有現在的果,品德在其中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那麼有了錢,品德就能變好嗎?蒂姆·波頓給出的答案也是「否」。

來自英國的小千金,她家做堅果生意,根本不缺錢花,可他們的為人處事卻令人堪憂,查理身上的優點一樣都沒占。

窮生了奸計,富沒長良心,蒂姆·波頓對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持懷疑態度,有錢人的人生是彩色的,窮人想逆天改命得天降幸運。

有錢人和窮人是兩個階層,如兩條平行線,不會有交集的時刻。

窮人有幸見到了富人的樣子,不被眼花繚亂所迷住,依然堅守內心,然後富人把財富都送給了窮人,這也許是蒂姆·波頓美好的祝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adeeb554c71c77346919600047b3c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