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獎8中3,《無名》的優秀,叫不醒裝睡的人

2023-11-10     閒人電影

原標題:金雞獎8中3,《無名》的優秀,叫不醒裝睡的人

凡是有流量明星參演的電影總會被放大來看。

如果這部電影又是文藝片的話,那將會被置於顯微鏡下一點一點地挑毛病,《無名》正在經歷這種事情。

被文藝片開除,被嘲諷賠錢,被貼標籤攻擊,被笑話爛片,被排片擠壓,《無名》從出道到現在,甚至金雞獎8中3,都伴隨著爭議。

有爭議無可厚非,沒有哪部電影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但有些人的恨摻雜了太多東西,讓你的優秀、你的天賦、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正如程耳所說:「慾望無休無止,但我們要注意吃相。

對於這份工作,我們應有起碼的品味與現時代的審美,趨於準確的表達,不要讓觀眾在漆黑的電影院裡,因我們的草率無知甚至胡鬧而感到羞愧。」

可程耳的清醒並沒有喚醒裝睡的人。

幸好《無名》本身質量過硬,以及有一個優秀的導演程耳,一群優秀的演員,梁朝偉、王一博等,還有一大批喜歡它的觀眾,才能在淤泥中綻放光彩。

起初上映時,就有一群成規模的所謂觀眾把《無名》粗暴的評價為小眾電影,營造與普通觀眾割裂的輿論環境,導致排片受影響。

《無名》以個位數排片的頑強毅力,拿下9.31億票房,成為國內文藝片天花板,把滔天黑水熬成了潑天富貴,以為喧囂會止,奈何尊重並未給到。

《無名》是閃回式敘事,又有多線並行的平行、交叉蒙太奇剪輯。

讓時間成為了一個變量,不同於以往國產片傳統的古典主義的五幕劇或三幕劇的平鋪直敘。

再加影片中又有程耳自己的作者性和文學性,會有一些自我表達,看起來可能沒那麼好懂。

然而卻被說成裝模作樣、故弄玄虛,把《無名》塑造成高高在上,極具優越感的樣子,又將電影鄙視鏈的髒水潑給《無名》。

《無名》從來沒有自視甚高,一開始「超級商業片」的概念也是借勢類型片使票房更大化,這沒有什麼錯,誰不希望自己的電影能夠取得一個好票房。

即使看不懂的言論成氣候以後,《無名》也沒有看不起觀眾。

反而會給到如何看懂《無名》的正序版時間線之類的方法,程耳也說「尊重觀眾,觀眾不該被低估」,這才是電影與觀眾的雙向進步。

承認別人優秀不難,難的總是帶著有色眼鏡,不懷好意的抹黑。

《無名》並非爛片,可他們偏偏睜眼說瞎話,非要扣一頂帽子,群起而攻之。

試圖蒙蔽不明所以的路人,把《無名》標籤化,卻對其敘事、攝影、色彩等美學視而不見。

梁朝偉獲得影帝,說《無名》不如他的其他作品,屬於矮子裡面拔將軍。

但他們也許連電影都沒看過,肯定不會知道《無名》是梁朝偉的一次全新嘗試,在其演藝生涯中也是一個里程碑,華語影史第一個三金影帝就是證明。

程耳榮膺最佳導演,說金雞獎搞圈子,專門頒給學院派。

我本不想理會這些言論,因為你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可當這些言論演變成欺、謗、辱、笑、輕的構陷和汙衊時,我坐不住了。

因為我作為一個看《無名》一路走過來的觀眾,我覺得《無名》,包括程耳沒有受到該有的尊重。

那些拿著所謂標籤陰謀論的人,根本不明白,程耳的得獎是能力的認可。

因為《無名》擁有電影真正的使命,使文化成為可見的東西,不止光影藝術。

還是能陶冶人的藝術,且具有社會審美價值取向,這是電影的目的和看電影的觀眾的推動力。

《無名》的一些藝術美學。

有溝口健二的畫卷美,黑澤明的構圖美,王家衛的攝影美,昆汀式的暴力美學,張藝謀的色彩美等。

但這一切美都彙集成了程耳的作者性,學而非像,采百家之長,全為自己所用,成就了獨一無二的《無名》。

同時,程耳還賦予了在當今電影中極為少見的文學性,自黑暗中來,向青天朗日而去,無名之處有聲,無聲之處留名,豈曰無名,人心為名。

程耳在《無名》中的文學性。

國內的文學性導演屈指可數,將文學性代入電影當中的更是鳳毛麟角,程耳就是其中之一。

何為文學性?就是用形象的語言、寓意的畫面、精妙的結構,外加表現手法,讓電影不再單薄,變得內涵十足。

如《無名》中寫著「xxxx萬歲」的牆,象徵人的待宰的羔羊,以及何先生話裡有話的「不妨再等一等」,還有隨口的一句「吃不慣」透露出雙重身份。

這就是文學性的妙處,將文字中的敘事、表意、抒情藉助視聽來表現。

從而提供電影的故事脈絡、情節結構、人物設定和主題指向,讓情節密度更高、人物關係更複雜、懸念感和緊張度更具張力。

如果把《無名》經歷的這一切,放在其他電影身上,也許早就被洶湧而來的惡意淹沒了。

但好電影的魅力就在於經得住考驗,隧道盡頭終有光,時間已經證明《無名》將在影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些故意視而不見的人,睜眼看看什麼是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2cf0053b037b183a9b2af19c7d81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