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爛錢,《一閃一閃亮星星》,請尊重觀眾的智商

2023-12-31     閒人電影

原標題:恰爛錢,《一閃一閃亮星星》,請尊重觀眾的智商

年底了,論熱度,恐怕沒有哪部電影能比過《一閃一閃亮星星》。

預售打破《唐探3》最快7000萬的紀錄,映前就自帶著3億多票房,預測達到了12.37億。

尤其是1314下雪場的創意,更是引發了一股購票狂潮,有些影院甚至供不應求,一切跡象都表明這片子必然大爆。

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看完之後,想說三個字,「草率了。」

2023年度十大爛片排的太早了,應該有《一閃一閃亮瞎眼》的一席之地的。

對於這部電影又得用經典的如字三連,如坐針氈、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尷尬到能在腳底摳出三室一廳。

開頭以為是《流浪地球2》,結尾彩蛋跟劇版聯動了一下,中間部分就是為了兩秒的彩蛋而熬一鍋夾生飯。

《一閃一閃亮星星》給人的觀感就是融不入圈子,卻硬要往一塊湊。

台偶都不怎麼拍言情了,周杰倫都不唱《開不了口》了,《一閃一閃亮星星》還在用十幾二十年前的套路。

明明半小時就能講明白的事,非要拉長到107分鐘,連水時長的方式都沒有創新,拖拖拉拉,一點誠意都沒有。

其矯情和做作程度深得瓊瑤真傳,但又沒有瓊瑤的功底。

論難看,郭敬明都自愧不如,簡直是悲傷逆流成河,洪水泛濫成災。

怪不得最近的輿論都在為《小時代》叫屈,有《一閃一閃亮星星》這種片子的襯托,別說《小時代》了,《無極》都能被翻案,這是屬於陳凱歌的勝利。

電影就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

套別人的東西不丟人,電影的一脈傳承一開始就是抄,但得學,而不是像,否則就是無靈魂的空殼。

所以不是不能模仿《想見你》,關鍵得弄明白別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是愛情懸疑,也是三個不被重視的少年。

不是支支吾吾,生硬的製造矛盾,而是自然而然的麥格芬,最後真相大白時,感動油然而生。

可《一閃一閃亮星星》卻只有拙劣,只看到了青春疼痛。

不靜下心來好好研究本質,成了形式主義,所謂的雙向奔赴,互相暗戀的老派度,估計郭敬明都看不上。

這一刻,《夏至未至》《左手倒影,右手年華》和《夢裡花落知多少》都成了不出世的經典之作。

不過,《一閃一閃亮星星》也算聰明。

深知自己做不到《想見你》那樣的多重魂穿,只留下了男女主的兩條一模一樣的故事線,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張萬森的視角,一個是林北星的視角。

但這不是重複線性敘事,這就是懶惰,加個時空穿越的噱頭完全沒必要。

因為它並沒有利用起來,遵循的還是你說,我講的羅生門,你說你的主視角的故事,我講我的主視角的故事,有沒有時空穿越都不影響劇情發展。

這麼正大光明的注水還是第一次見,張萬森和林北星兩個人就換了個名字,場景、故事、敘事方式不能說如出一轍,只能說沒啥差別。

華語電影需要的是《想見你》的尊重,不是《一閃一閃亮星星》的敷衍。

愛情片也不是掉幾滴淚,放幾首歌,故事拍不好,人設立不住,就算套了《想見你》的殼,依舊是東施效顰。

難怪要搞下雪場的營銷,不然這質量肯定賣不了多少票房,跟鬧著玩過家家似的,可觀眾都已成年了,感覺它看不起我的智商。

《一閃一閃亮星星》是情緒價值類的電影,不管文本如何,只要觀眾的情緒共鳴。

電影一般分為技法、思想、內容三部分,國產電影現在都在學思想,讓情緒主導,輸出情緒價值,但內核空洞無味,別忘了,做好技法和內容也很重要。

都想學陳思誠,可陳思誠最起碼能講一個通順的故事,而《一閃一閃亮星星》連這個最基本的標準都達不到,爛的毫無章法,好像導演根本不懂劇本。

背後的資本只想把電影變成趨利工具,哪個來錢快就一窩蜂去拍哪個,等口碑差了,就把爛片的責任推給觀眾,說是觀眾捧的他們,這是極不負責任的。

誠然,《一閃一閃亮星星》會賺的盆滿缽滿,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出品方後續加入。

但這種電影不該成為主流,一年有個幾部就可以了,畢竟一個市場都是好片也不現實,總會有渾水摸魚者。

對電影來說,這是年底各大影視公司KPI的一次狂歡,於觀眾而言,情懷只有幾秒鐘,劇情稀碎,一塌糊塗。

不管是外在還是內里,《一閃一閃亮星星》都不及格,而買單的是觀眾,進影院本為浪漫,卻成了找罪受。

希望國產電影多一些真誠,不要總想著功利,從觀眾兜里掏錢,卻不想著為觀眾拍一部好電影,實現真正的雙向奔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31e3801149a0db1a011e854325e13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