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手機品牌都在卷摺疊屏、卷拍照、卷營銷概念的時候,高通、蘋果在這兩日,把智慧型手機行業的競爭引入到一個新的賽道:AIGC。
本周二,meta發布新一代開源大模型Llama 2,向全球AI大模型競賽在投入一顆震撼彈。
緊接著,高通發布公告,宣布與meta合作,要在高通晶片上部署Llama 2大模型,消費者在明年就可以用到基於高通平台的融合了AIGC功能的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
到了第二天,外媒再次爆料,蘋果正在研發自己的大模型,代號:AJAX,內部已經開始小範圍應用蘋果版ChatGPT,可能會是明年iOS18的主要升級點,可以讓蘋果自家Siri以及其他基礎應用,變得更聰明。
此時再算上六月開始研發大語言模型的三星,時至今日,已經有谷歌、高通、三星、蘋果先後布局大語言模型,並曝光了部署在手機等終端設備上的時間表。
各位要知道,終端側AI大模型與ChatGPT、Bard、claude等並不一樣,,終端側AI要依託設備自身算力來實現AI功能,應用潛力會比現有的各種需要依託數據中心的大模型更大。
高通認為:終端側AI能夠顯著降低開發者成本,提升用戶隱私保護、滿足用戶安全偏好、增強應用可靠性,並可以實現個性化,而且疊加產品生態的互相影響,市場可以實現更強「雲計算+霧計算+邊緣計算」的混合AI。
這不是誇大其詞,已經有一系列證據表明,手機的性能算力完全可以支持生成式AI的全面落地,有研究機構認為,生成式AI賦能電子設備很可能會推動新一輪消費電子的上漲周期
誰不想有一台能自己畫圖、做方案、編程序的電腦呢?誰不想有一部能自己寫文案、寫策劃的智慧型手機呢?
當然,生成式AI的應用潛力並不僅限於生產力工具上,其他也有更智能的語音助手、更個性化的手機設置等等,毫無疑問,AI手機會像當年智能機替代功能機一樣,推動手機的產品形態再一次進化。
然而,就在蘋果、高通、谷歌接連押注終端側AI的時候,卻沒有聽到有哪家國內手機廠商開發出可以部署在自家手機上的終端側AI大模型。
這種冷靜與當下的AI熱潮極不相稱,要知道現在國內10億參數規模上的大模型就達到80個左右,每個月都有好幾場大模型發布會,而能支持部署在終端上的AI大模型卻鮮有聽聞。
究其原因,真實的技術差距以及晶片底層的受限,讓國內手機廠商沒辦法像蘋果、三星那樣單獨進行AI大模型的開發,從目前一些手機廠商的表態來看,基於本身軟體工程師不足的客觀條件,手機廠商單獨做端側大模型的可能性並不大,手機廠商終究是要和國內網際網路公司進行深度合作。
在日前的上海MWC大會上,榮耀CEO趙明雖然已經明確,會把AI大模型引入終端設備,賦能YOYO智慧助手,打造多模態的個人端側大模型,但是榮耀畢竟是一家初創公司,趙明還是表示:「我們內部正在就網絡大模型方面的需求跟網際網路公司進行合作,目前已(和意向公司)有所接觸。」
目前除了榮耀之外,另一個可能計劃在手機上部署大語言模型的手機品牌,是今年剛回歸手機市場的魅族。
今年三月,魅族與百度達成合作,計劃將文心一言與魅族Flyme融合,現在魅族也正在註冊「魅GPT」、「FlymeGPT」等商標。
由此可見,國內手機廠商已經認識到終端側AI在未來的應用潛力,也正在積極布局,截至目前,國產終端側AI或者輕量化大模型都處在研發當中,並沒有像谷歌、高通、meta那樣,已經有了可以測試應用的版本。
如果國內終端側AI發展始終打不開局面,恐怕國內端側AI又將成為一個由美國高通主導的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