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鉛化革命!美國人的慘痛教訓,中國車企不會再重走美國老路

2023-11-11     科技真探社

原標題:無鉛化革命!美國人的慘痛教訓,中國車企不會再重走美國老路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雖然有後發優勢,但發展條件卻遠比那些西方汽車強國更為嚴苛,其中一個關鍵限制因素就是環保。

說白了,中國發展汽車工業,沒辦法像西方人那樣肆無忌憚。

1944年11月2日,年僅55歲的美國化學家托馬斯·米基利,被發現死於自己發明的滑輪繩索,因為操作失誤,他被繩索緊緊纏住,最終窒息而死。

雖然他的生命草草結束,但直到六十多年之後的今天,人們依然在反思米基利的所作所為。

1921年,為了解決汽車發動機爆震問題,托馬斯·米基利發明了一個汽車抗爆震添加劑:四乙基鉛,1923年問世之後,憑藉低廉的價格,讓汽車變得更加耐用、安靜,四乙基鉛獲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幫助美國汽車邁進黃金時代。

可當時的人並不知道,四乙基鉛其實是米基利無意間放出來的惡魔。

歷史文獻中,人們很早就記載了鉛元素對健康的傷害:古羅馬帝國貴族們曾使用鉛制器皿儲存葡萄酒,但鉛元素會滲入酒中,導致他們慢性中毒,甚至死亡。明朝皇帝朱厚照也因長期使用鉛製品而中毒,導致健康狀況惡化,英年早逝。此外,19世紀末的美國,由於工業大量使用鉛,導致許多工人患上了鉛中毒引起的貧血和神經系統疾病。

這些案例都表明,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嚴重、不容忽視的。然而,這一切都不如含鉛汽油的大規模應用,所造成的危害更大。

有機構曾粗略統計,隨著含鉛汽油的全球銷售,被米基利間接「毒殺」的人,規模可能已經達到一個億,這裡還不包括因鉛污染導致的隱形健康問題人群。

從含鉛汽油1923年上市,一直到2021年最後一個供應含鉛汽油的國家阿爾及利亞宣布禁售,含鉛汽油所造成的危害足足持續了一個世紀。

毫不誇張的說,幾乎現在全球一大半的人都曾籠罩在鉛污染的陰雲之下,並被其深深影響。

時至今日,托馬斯·米基利已經被釘在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2004年,一位環境學家說,米基利是地球有史以來,對大氣破壞最大的生物個體,堪稱現實版「絕命毒師」。

如此深徹的歷史,對「後起之秀」中國汽車工業來說,既是教訓,也是桎梏。

遙想一百年前,西方汽車工業的早期發展,可以無視環境破壞而野蠻生長,但到了今天,對正在騰飛的中國汽車工業來講,保護環境卻是不能規避的議題,對人類負責、對環境負責,將貫穿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接下來的每一個階段,堅決不能讓鉛污染此類事件再在新能源汽車上演。

這已經關乎我們子孫未來數代人的健康福祉。

目前,鉛酸電池因為成本低廉,普遍作為啟動電池應用在各類車型上,儘管如此,我們也必須正視鉛酸電池作為啟動電池時,所存在的諸如比能量低、使用壽命相對較短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不因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社會意義。

不被短期利益所綁架,這顯然是一條艱難的發展之路,同時也是提升國內汽車工業製造水平的機會,不用諱言,國內在電池領域的佼佼者比亞迪很早就發現了鉛酸電池的局限性

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曾說:以往的鉛酸電池壽命不行,還會造成鉛污染,換成磷酸鐵鋰電池就迎刃而解

同樣作為啟動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相較於鉛酸電池,具備輕質小型化、高效節能、環保無害以及智能保電等多重優勢,隨著磷酸鐵鋰電池的應用,比亞迪已經率先實現了整車的無鉛化。

除了在啟動電池領域的應用,磷酸鐵鋰電池在儲能領域,能夠提供高效、可靠的能源存儲解決方案,有助於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不得不說,現如今的比亞迪,已成為這場全球「無鉛化革命」的領軍企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8d3faac680d13a5944dbe2a63c5b0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