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不幸的根源:過度索取情緒價值(深度好文)

2024-01-10     富書

原標題:一個家庭不幸的根源:過度索取情緒價值(深度好文)

作者:司恬(富書作者)

美國愛達荷大學Effery J·Bailey教授曾說:

「情緒價值不僅決定了一個人受歡迎的程度,甚至決定了一段關係的成敗。尤其在一個家中,是否擁有正向情緒價值,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家庭的未來。」

穩定的情緒,是夫妻間建立情感連結的鑰匙,是一個家庭最可貴的資源。

婚姻中,若一味要求與依賴對方,卻不顧及對方的意願,只會讓我們與幸福背道而馳。

要知道,一個家庭不幸的根源,就在於過度索取彼此的情緒價值。

過度索取情緒價值,是破壞家庭關係的毒藥

作家畢淑敏說:「婚姻的本質像是一種生長緩慢的植物,需要不斷灌溉,加施肥料,修枝理葉,打殺害蟲,才有持久的綠蔭。」

在婚姻關係中,我們常常期待另一半能夠為我們提供情感的支撐。

一旦對方沒有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就時常感到失望和憤懣。

長此以往,負面情緒不斷疊加,最終累積成為破壞彼此之間關係的毒藥。

網友@張沉凡,曾在文章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90年代,有個男人開了一家貿易公司,專門從事東南亞地區的出口生意。

經過幾年的辛苦打拚,他擁有了千萬資產。

可好景不長,沒過幾年,他的生意就日漸衰敗。

這主要是因為他與妻子的關係出現裂痕,以至於無心經營自己的事業。

男人嫌棄妻子整天在家無所事事,只知道柴米油鹽,也不懂得體諒和關心他。

事實上,妻子每天忙得像陀螺。她既要輔導孩子的學業,又要照顧體弱多病的老人,還要操持雜七雜八的家務瑣事。

妻子則希望丈夫能夠理解她的不容易,給自己一些安慰。

可是,丈夫卻每天忙於事業,經常出去應酬,常常醉醺醺地回家。

久而久之,妻子的心中便有了怨懟,每天指責丈夫在外面花天酒地。

他們都只顧及自己的感受,試圖向對方索要情緒價值,卻忽視了對方的渴求。

最後,他們陷入了「吵架—問題—吵架」的惡性循環中,使得婚姻頻頻觸礁。

作家林語堂曾說:「一個人心地乾淨、思路清晰、沒有多餘情緒和妄念的人,是會帶給人安全感的。因為他不傷人,也不自傷,不製造麻煩,也不麻煩別人。

很多時候,夫妻之所以發生爭吵,往往是因為受到彼此情緒的支配。

我們渴望從對方身上獲取正向的情緒價值,來填補自己內心的不安。

然而,感情就像蹺蹺板,如果只滿足自己卻忽視對方,只會讓關係失去動態平衡。

只有學會將心比心,及時為彼此提供情緒價值,才能讓婚姻變得幸福綿長。

好的關係,從戒掉「情緒價值」的依賴開始

作家鄭淵潔曾說:「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意味著把失望留給自己,人生會陷入被動。」

在親密關係中,過度依賴對方,不僅會給對方徒增負擔和壓力,還會侵蝕愛意。

與其依靠他人來療愈自己,不如學會自愈,給彼此鬆綁。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讓人觸動頗深。

蔣英是我國著名的女歌唱家,標準的文藝女青年,心中滿是浪漫情懷。

錢學森卻一心專注於研究事業,無法給予妻子太多的陪伴。

新婚後不久,蔣英便暫停了自己的音樂事業,追隨錢學森到了美國。

可她剛到美國的第一天,錢學森吃完早飯便匆匆趕去上班了。

之後的每天晚上,錢學森吃完晚飯,就泡好茶回到自己的小屋去看書。

此時,儘管蔣英心裡感到很落寞,但她並沒有依賴和埋怨丈夫,向他索要情緒價值。

在錢學森研究事業遇到瓶頸時,蔣英為他唱歌彈琴、給他講述一些樂理知識,幫助他放鬆心情、轉換思路。

每當談及這些,錢學森都不勝感激。

正因為這些藝術薰陶,才讓他避免了機械唯物論,使得他思考問題的角度更寬廣。

1991年,錢學森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在頒獎禮上,他滿懷深情地向妻子表達心中的感激。

薩古魯說:「只有你的快樂和幸福不依附於任何人或物的時候,你才是自由的。否則,無論你被關在監獄裡,還是走在大街上,你依然是自己的囚犯。」

不要讓伴侶為我們的負面情緒買單,更不要試圖掠奪伴侶的情緒價值來喂飽自己。

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理清情緒的邊界感,做好課題分離,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當我們放下情緒依賴,懂得提升自我情緒價值,感情便能歷久彌堅。

情緒獨立,是一個家庭興旺的密鑰

家庭關係中,切記不要指望伴侶成為自己的避風港,而要懂得給自己撐傘。

學會情緒獨立,允許彼此有各自的情緒空間,才能將幸福的開關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1、修煉情緒復原力

《復原力》的作者里克·漢森說:「情緒復原力是一種能幫我們從挫折中恢復原狀,並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任何困難的能力。」

人活一世,難免會遇到一些磕磕絆絆。

當挫折來臨時,我們很容易心生畏懼,從而陷入情緒內耗。

哈佛校長勞倫斯·巴科,在中學時接受過艱苦的童子軍訓練。

訓練期間,高強度的操練和教官的嚴格呵斥,曾讓他一度面臨崩潰。

但巴科明白,顧影自憐是徒勞無功的。

於是,他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坦然接受教官的訓斥並迅速做出改變。

最後,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巴科就以優秀的成績完成了全部的訓練。

當我們面臨困境時,一味沉浸在負面情緒里,只會放大苦難,加重心靈的負擔。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修煉情緒復原力,為自己注入能量,實現人生翻盤。

2、降低期待值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曾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期望值

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和他的期待值成反比。期待值越高,越難感覺到幸福。

婚姻生活中,我們總是把期望寄托在另一半身上。

我們既希望他事業有成,體貼又顧家;

又期望他溫柔而浪漫,生活時時充滿驚喜與儀式感;

還希望他愛你懂你,可以時刻察覺你的小情緒,給予你陪伴與安慰……

可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期待常常落空。

若想要婚姻永葆生機,就要學會降低自己的期待值,去尋找那些踮起腳尖便能獲得的幸福。

正如《人間失格》所說:「只要沒有過度的歡喜,就不會有極度的悲傷。」

當我們放下期待,懂得自我滿足,定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3、摒棄巨嬰思維

在綜藝節目《再見愛人》中,張婉婷外表看似強大,但是內心卻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她性格強勢,透露著極強的控制欲,非黑即白,絲毫不給別人解釋的餘地......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令她老公無所適從,更是讓觀眾看得頭皮發麻。

正因為張婉婷的這種巨嬰心理,讓他們的婚姻岌岌可危。

作家霧滿攔江說:「所謂巨嬰,就是熟透的身體,幼稚的心理。」

他們總是向身邊的人進行情緒勒索,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毫無感恩之心。

只要對方沒有滿足他的需求,就肆意發泄心中的不滿。

把自己當嬰兒,一再向別人索取,只會讓人敬而遠之。

戒掉巨嬰思維,去除自我中心化,我們才能從容地應對情緒和生活。

知名心理諮詢師羅近月曾說:「所有舒服的婚姻,都提供了足夠的情緒價值;而所有糟糕的婚姻,一定是缺乏了情緒價值。」

雙向情緒價值越高,婚姻的幸福指數便越高。

但夫妻間如果沒有正向的情緒支撐,只會不斷消耗彼此的心理能量。

我們要善於用欣賞的眼光去滋養對方,用包容的心去體諒對方的不容易。

少一些索取與期待,多一分理解與支持,適時給對方提供內因激勵。

同時,建立好情緒邊界,學會情緒獨立,方能捧住對方的心。

願你能成為高情緒價值的發光體,構建積極向上的家庭能量場。

作者簡介:司恬,富書作者,入得紅塵起風雲,歸得寧靜安自在,來去自如,自在歡喜,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210187e2d30aa2adfdd1f40c4cf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