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讚不絕口的「中國僅有」,讓老外垂涎三尺的特供車哪裡不一樣

2019-09-20     依然觀車

在最初,國外汽車廠商生產的車型到了中國逐漸開始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各大車企紛紛開始針對中國的國情,和中國消費者的喜好量身定製更適合國人的車型,也就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中國特供車」。

畢竟國外汽車廠商在中國汽車市場「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也都懂了入鄉隨俗因地制宜的重要條件:

德國廠家懂了中國的道路條件要比德國顛簸很多,就把賣到中國汽車的懸掛舒適性做得越來越好;

日本廠家懂了國人的傳統觀念是追求以大為美而不是日本的以小為精,就把自己產品線中最大個的車型引入中國;

美國廠家懂了中國並不全是美國那種直線道路而且油價比美國貴很多,就把賣到中國汽車的操控性做好、排量做小;

而在2010年前固執己見的法系車到了2015年也不得不融匯變通的為了討好中國消費者的口味而做出改變。

除了對車型的重新調校,部分廠商乾脆直接推出了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產品,以上這些都屬於「中國特供車」。

銷量比較不錯的中國特供車有:一汽大眾寶來、長安福特福睿斯、北京現代名圖、東風本田XR-V、上海通用別克威朗、上海大眾新桑塔納、新捷達、朗逸、朗行、朗境、雪佛蘭的新賽歐、廣汽本田凌派、上海大眾凌渡等。

不過在眾多汽車廠家中,只有大眾是始終貫徹中國特供車的車企,而朗逸則是首款中國特供車型,朗逸上市後的市場銷量讓大眾嘗到了甜頭,2008年和朗逸一同上市的還有大眾新款寶來,2008年之後的寶來車型都是中國特供車型。

而大眾朗逸家族中除了朗逸還有朗行、朗境兩款車型都是中國特供車型,我們都知道,國內消費者普遍喜歡空間更大的車型,因此這些大眾中國特供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車身尺寸、軸距、內部空間都比同級別全球車型更大。

另外需要跟大家說的是,大眾速騰實際上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特供車,海外版大眾速騰名為「捷達」,只不過此捷達非彼捷達,國內版速騰只是針對海外版「捷達」進行了一定的軸距加長,就像奧迪A6的國產加長版奧迪A6L一樣。

至於本田的中國車型,就不像大眾多生孩子好打架了,因為本田車型在每個細分市場上的份額也就那麼一兩款,而在這種條件下,本田投放中國的特供車並不多,其中凌派就是一種。

凌派用的是二代飛度的底盤,眾所周知二代飛度還是存在著一些隔音差、高速飄這樣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在凌派上就沒有出現。凌派在這款車型上加強了隔音,增強了配置。運用了大量當時很流行的鍍鉻裝飾,最明顯的就是前臉的Logo那一條,雖然用的是A0級車的底盤,但是空間是A級車的空間,車身尺寸為4664/1750/1505mm,軸距也是2650mm。與飛度相比那是大了一大圈。

另一款具有代表性的特供車型就是本田傑德,沒錯這個是中國特供車型,但是後來在日本上市了。這是中國特供車的一次完美內銷轉出口,同樣的在別克上也有過。這樣一輛傑德可以說很好地抓住了中國人對空間的需求,並且還做出的差異化。還搞出了6座車型,類似MPV,但是沒有MPV看起來那麼臃腫。反而是車身的線條,以及外形設計都讓人眼前一亮,車身尺寸為4660/1775/1500mm,軸距為2760mm。軸距比標準的2700還長了60mm,這位空間魔術師當然不會浪費這麼長的一個延伸。

當然,中國特供車確實更加適應國人的需求,不過凡事沒有十全十美,一般「中國特供車」在機械層面的造詣都不高,就是上文說的,在消費者不在意的地方不怎麼下功夫。一般「中國特供車」都不是完全獨立研發的,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否則不可能把成本控制得那麼低。有的是採用老舊平台的拉皮產品(如朗逸來自第四代高爾夫的PQ35平台),有的是採用低一級車型平台變大而來(如凌派來自飛度平台),有的則是由其他市場上車型改進而來(如名圖來自歐洲版現代i40)。「中國特供車」在機械水平方面還是趕不上「全球車型」,還是思域和凌派的例子,思域的操控性和駕駛的精緻感是凌派所沒有的。而且機械方面的水平不止體現的駕駛乘坐感,「全球車型」有廠家更大的投入,出現一些設計層面的低級問題的可能性也較低。

至於其他的中國特供車型你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歡迎留言評論,和大家一起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OZHU20BJleJMoPMqAi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