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必要的生活費,我和父母已滿倉基金!」

2022-05-26     文文大保貝兒

原標題:「除了必要的生活費,我和父母已滿倉基金!」

首發:文文大保貝兒

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貝兒,你的腳後跟部保險博主。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基金經理楊銳文。

01

「除了必要的生活費,我和父母已滿倉基金!」

說這句話的不是我,是頂流基金經理、景順長城基金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楊銳文。

他在最近的路演中,深刻的剖析今年以來的投資和心路歷程:

「基金虧錢,我們基金經理肯定是很難過的,不可能不關心漲跌,有時候市場不好,我們吃飯都覺得沒有味道。」
「我也是自己基金的持有者,除了必要的生活費用,我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活動資金都投入到自己基金里。
我父母及家人也同樣是這樣,他們也幾乎把所有儲蓄都投入在我的基金里,我看我一些同事和領導也買了不少。
基金虧錢,我和家人以及同事和領導也同樣受損失的。」

我自己還是蠻喜歡楊銳文這位基金經理的,我也買了他的基金,我覺得他是一個很認真的在做事情的人。

就比如說寫季報這件事,基金經理們都會在季報中談談過去一段時間乾了點啥,有什麼反思和思考,現在市場怎麼樣,接下來準備怎麼乾等等。

很多基金經理就是一兩段文字,簡單說明一下近期的市場和接下來關注的方向。

但是楊銳文的季報就寫的非常全面、走心,常常是洋洋洒洒幾千字,細數心中所想。

他的季報會全方位解析市場基本面及看好的賽道,對所管幾隻基金的不同策略進行闡釋......基民們關心的問題,幾乎在裡面都能找到答案。

這次2021年的年報,寫的也是一如既往的認真,乾貨超多。

季報、年報這個東西吧,寫得好不好是能力問題,寫不寫就是態度問題了。

如果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直接拿行情數據來湊,真的就是有點兒敷衍。

那這樣的人,能對基民的錢上心嗎?

所以我對楊銳文的印象就非常的好,我覺得錢交給這樣做事認真的基金經理,是一件可以放心的事情。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價值判斷標準,有的人可能覺得只要基金經理幫我們賺錢就行,其他都不是事。

這也是一種價值判斷,沒問題。

02

楊銳文「滿倉」了什麼?

他目前在管8隻基金,從最新公布的2021年報看:

景順長城優選混合、景順長城成長龍頭一年持有、景順長城新能源產業股票持有份額為0。

景順長城環保優勢股票、景順長城公司治理混合持有份額大於100萬份。

如果他今年以來有加倉的話,那應該是更多的。

以2021年12月31日的基金單位凈值進行計算的話,楊銳文個人持有基金的累計金額,在680萬-865萬之間。

那麼,楊銳文的同事們,買的是什麼呢?

景順長城的員工買楊銳文的景順長城公司治理混合最多,達到701萬份。

此外,景順長城環保優勢股票、景順長城新能源產業股票、景順長城電子信息產業股票,持有份數均在百萬份以上。

像景順長城優選混合、景順長城環保優勢股票這兩支基金,楊銳文的管理期限超過2年,任職回報超200%,年化回報在20%左右,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

當然了,作為一個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今年開年的基金暴跌他也沒有躲過去,跌幅普遍在20%左右。

所以你看,基金經理沒有沒有yyds,投資中也從來沒有「常勝將軍」,只有「長勝將軍」。

03

楊銳文滿倉≠你也可以滿倉

每個人對「倉位」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首先,楊銳文的滿倉,有一個前提「保留了必要的生活費」。

大家「生活費」的標準是不一樣的,而且他也沒有說自己留了幾年的生活費。

再者,即使是他把下個月吃飯的錢都投進去了,對他也完全影響不大。

他自己作為「頂流」基金經理,管理著500億元左右的權益基金,年薪就近千萬。

他的月薪,都夠普通人幹個七八年。

所以基金經理的滿倉,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沒有那麼強的參考價值。

雖然現在大盤與不少行業板塊位置確實不算高了,但是下跌還要持續多久?滿倉能扛住嗎?

所以,並不建議大家像他一樣滿倉股票基金,還是要給自己留一些餘地的。

一方面,萬一遇到突發情況,需要用錢;

另一方面,市場充滿不確定性,誰也說不準未來會不會又遇到什麼黑天鵝。

就像楊銳文自己說的:

「我是樂觀主義者,我認為天不會塌下來。如果天塌下來,錢也不重要。
當然,也提醒大家,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需要用自己的閒錢,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投資。」

04

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

我最近一年吧,真的是越來越覺得,買保險就是選保險經紀人。

「賣保險」是銷售行為,但是保險行業是「服務行業」,是需要為客戶提供長期服務的行業,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

一份保單的生命周期很長,從投保到理賠,可能長達幾十年。

這個過程中,大家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從投保前的條款分析、產品匹配、方案設計、健康告知把關、核保協助,到投保後的保單查詢、保單整理、續保續期、保單存放、理賠協助,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務體系。

我們需要專業的保險經紀人,幫助我們在「購買保險」這件事上,進行一個全流程的專業把控。

同樣的,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負責決定一支基金的組合和投資策略,基金經理的風格很可能會決定基金的風格。

當然了,個人重要,團隊也重要。

一個基金的構成,也不是基金經理自己一拍腦門就決定的。

每支基金的背後,都有一個團隊,他們會結合對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投資時機的分析,來進行決策。

其實在我看來,一隻基金,別人看不看好我不關心,我關心的是未來表現能不能符合我的預期,能不能為我貢獻所需的超額收益。

選基金經理的時候,比數據更重要的是理念,比業績更重要的是態度。

比如說楊銳文,本科是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子工程系,碩士是浙大光學工程畢業。

從2014年10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獨立管理產品後,楊銳文就經歷了A股市場史上,罕見的劇烈波動期。

2016年至2018年,他又經歷了三年典型的成長股熊市。

即使是在這樣開局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他依然可以沉下心來、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研究企業的基本面、商業模式、產業鏈等,形成了基於基本面的成長股投資框架,穩中求進十分難得。

有信念有原則有堅持的人其實就是靠譜的人,在生活中我們會很信任這樣的人,我們選的基金經理,不也就是在選這樣的人嗎?

楊銳文出生於1984年,如今已是滿頭白髮,可見基金經理是真的不好做:

當然了,這篇文章也不是鼓勵大家都去一股腦的買楊銳文的基金,更不是說現在就可以無腦滿倉進了。

就像楊銳文自己說的「現在來看,很多股票都很便宜,雖然我不確定是不是最底部,但是,應該是較低的區域。我們咬咬牙堅持一下,應該最終回報很豐厚。」

現在是底部區間,但是誰也不知道是不是底。

基金業績具有波動的風險,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投資收益的保證或投資建議。

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2585fb6c9613bece2e1b1dcee73aa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