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化其實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中國市場,另一個是全球市場。
2022年,全球電動化產品銷量超過1020萬台,中國、德國、北美是最重要的三大市場,中國市場以688萬台的成績成為世界層面絕對巨大的單一市場。
因為我們的電動化銷量占到了全球層面的67%以上。
國內市場的電動化企業,兩大巨擘為比亞迪和特斯拉,比亞迪在2021年之後開啟狂奔模式,伴隨著磷酸鐵鋰的低成本以及DM-i的無焦慮特性,在10-20萬級市場中瘋狂碾壓傳統內燃機產品。
按照今年的銷量推斷,完不成300萬也有290萬銷量,絕對意義上的國內TOP1,即便是放在全球市場,也是TOP10級的選手。
中國市場的電動化非常特殊,依靠的是國內市場的補貼和號牌開路,讓我們的電動化成為了世界領跑選手。其中滋養出來了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這種電動化產業巨頭。
但必須要知道一點,國內的企業想要在全球市場真正做出成績,需要時間的沉澱和歷史的考驗。
以比亞迪為例,其8月份的27萬餘銷量,其中2.5萬台為出口量,按照推測2024年的出口量極有可能衝擊40萬-50萬台。
這裡能夠清楚的看出一點,中國企業想要在全球層面做出成績,壓力非常大。
一方面,海外市場的電動化補貼沒有國內這麼強勢,更不會直接給出新能源號牌這麼強大的補貼力,歐洲、北美這些市場對電動化的補貼比較理性。
所以在國內吃盡紅利的中國企業,在國外拼的就是真實力。
另一方面,國外市場對電動化的理解還不夠深刻,除了北美、北歐幾個地區的電動化滲透率稍高一些,其它地區比如說澳洲、東南亞、印度、東歐以及日韓市場,電動化的認可度非常低。
也就是說,這些地區的核心認可選手,依然是燃油車,畢竟它們沒有強大的電動化推進政策。
之所以一直以比亞迪為例,是因為其的確是中國市場中最成功、最優秀的電動化企業,但即便是中國電動化企業的龍頭老大,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征服能力也不夠強。
特斯拉為何在海外市場更強一些?
2022年,特斯拉全球銷量131萬台,國內市場銷量44萬台,海外市場銷量已經達到87萬台,今年海外市場銷量將會穩穩突破100萬台。
海外市場方面,特斯拉會更成功一些。
一方面,特斯拉建造了三大整車工廠,分別在銷量最大的歐洲、北美和國內,工廠平均產能50萬,面對三大市場擁有很強的進攻力,另一方面,特斯拉專精的是EV產品,在海外市場能夠精準鎖定電動化定位,並且拿到更多的補貼。
最為關鍵的是,特斯拉在北美市場非常成功,其相當於比亞迪在中國,是主場作戰,北美市場的Model Y已經超越了豐田多款主力車型,緊追當地神車福特F系不放。
特斯拉在海外市場之所以相對成功,一方面來源於馬斯克鬼才一般的營銷方式,讓其成為了典型的代言人,另一方面Model系列在海外市場的認可度的確更高一些,因為其品牌定位以及價值就是純電動車,在純電動化歷史中,第一批Model S到現在也有十年時間。
十年時間做EV純電動化產品,自然在全球市場擁有一定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退一步綜合來看,兩大品牌都是主場作戰的成功者,比亞迪在國內,特斯拉在北美,都擁有絕對的大後方市場, 全球銷量比亞迪正處於追趕階段,特斯拉的大單品策略也能夠牢牢守住細分市場用戶。
所以從價值和份額來看,兩大品牌都是優秀的電動化推進者,比亞迪更擅長用PEHV掠奪燃油車市場,特斯拉的優勢則是自動化和科技、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