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合資品牌來說,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去年以來,合資車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越來越低,核心原因無外乎兩個,一個是外資品牌的產品競爭力正在恢復平淡,在智能化、電動化、自動化的綜合發展場景下,外資品牌的傳統動力系統,只能保證最基本的出行需求,的確有一部分用戶群體的購車需求比較單一,但更多消費者的購車需求都相對分散,且對智能化的需求越來越高。
另一個是,外資品牌過去的溢價能力太高,卡羅拉、思域之前的落地價,配置好點的需要15萬。
中國的電動化產品,最大的改變同樣是兩個:
價格低、產品力集體拉升。
10萬預算放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中,已經很多了。
比如說,可以買到一台純電續航120km的秦PLUS榮耀版,也可以買到一台1.5T的銀河L6、啟源A05也是完全可以落地的。
退一步來看合資車,10萬依然落地不了一台1.5T的朗逸、寶來、速騰,思域1.5T的落地價格還得13萬左右,也就是說合資燃油車的價格至少還要比中國品牌貴出30%,對於家用車用戶群體來說,這已經非常多了。
在中國品牌不斷的對衝過程中,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5月份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的批發量占到了總市場需求量的60%左右,零售量已經逼近57%,越來越多人選擇中國品牌的原因是經濟實惠,而且功能配置要相對較多。
合資車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說豐田這種合資品牌,優勢是相對較低的綜合使用成本,以及同樣周期內更低的故障率、養護成本。
對於豐田來說,降價是現階段最行之有效解決銷量的策略。
1.2T的卡羅拉目前的終端價格在7.98萬,價格已經確保可以做到9萬落地,這放在3年前想都不敢想,1.2T的卡羅拉也是有一些優勢的,比如說1.2T的發動機雖然排量小,但渦輪的出現解決了整體動力不足的問題。
而且整車油耗不高,日常代步穩定在5L左右。
當然,豐田的特點依然在,配置低和耐用,7.98萬的卡羅拉1.2T配置比較糟糕,但從日常家用的角度來看,卡羅拉的整體故障率要稍低一些。
目前不是合資車最好的時代,因為將卡羅拉這種產品放在中國品牌面前,除了可靠耐用,沒有其它優勢,對於更多消費者來說,可以上綠牌不限行、免購置稅,而且可以用純電模式行駛的產品吸引力更強。
而且科技感、配置、娛樂化表現都要更加出色,卡羅拉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合資車如果不是遇到了巨大的市場衝擊,是不會選擇主動放棄利潤的。
今年5月份,新能源的零售量達到了47%,預計10月份電動化產品的零售量將會突破50%,這將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買油車為少數派」的新市場格局,而豐田這種合資車在比亞迪的衝擊下,將會進一步失去市場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