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ZF裁員看汽車產業:合資列強專橫跋扈的壟斷時代,徹底結束了!

2024-07-31     汽車扒一扒

大概兩年前,大眾關停了手動變速箱工廠。

從手動變速箱角度來看,大眾自主研發的MQ手動變速箱擁有絲滑、吸入感強、檔位清晰的優勢,可以說是民用手動變速箱中的佼佼者。

因為大規模生產優勢,其還具備低成本特點,但即便是如此強勢的手動變速箱,在自動化之後也被全面淘汰。

退一步來看今天的乘用車市場,基本上已經不需要手動變速箱了。

變速機構的進化,可以認為是動力系統進化的一個縮影,今年新能源產業變革明顯,大量的車型開始拋棄傳統意義上的變速箱。

數據顯示,6月份新能源車型的滲透率超過了47%(零售)。也就是說接近一半的車型,不再需要自動變速箱。

從全球視角來看,新能源的滲透率還會繼續提升。

國內市場預計新能源銷量將會突破1200萬,全球預計會突破1800萬,全球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將會達到20%。

這也意味著,傳統的變速箱大廠市場份額將會被迫砍掉20%。

但從企業角度來看,份額減少20%,不意味著減員20%,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輸、售後的整體減員量可能會更多。

因為行業整體都在下滑,市場對變速箱的需求量在逐步減少,那麼需要頂級、先進變速箱的開拓性就會減少,同時設備冗餘,可能需要更少的工人就可以完成生產工作。

不久前,ZF表示將會持續裁員,其將會優化11000-14000人。

這些被優化的人員多是一線生產人員,被優化的直接壓力來源於兩個,一個是當下業績下滑明顯,另一個是要節省資金,讓公司在未來更加嚴苛的時代擁有更強的發展能力。

換句話說,ZF這種傳統的企業在未來的轉型中預判到了巨大的壓力。

當然不僅僅是ZF,博世集團、法雷奧前後都表示要優化體系,就是因為傳統業務在未來的市場中一定會受到新能源產品的擠壓。

變速箱、電控、電噴、線束、四驅系統的需求量大大減少,尤其是國內市場對這些產品已經有了新的替代品。

傳統時代,這些都是盈利巨擘,通過專利壁壘封鎖中國企業想要後來居上的勢頭,僅傳統變速箱板塊,中國就要消耗1000多萬部,外資盈利數百億。

電噴、四驅、電控、線束系統更是千億級利潤。

專利壁壘是繞不開的問題,由變速箱、發動機所組成的傳統技術結構,的確外資產業更具有競爭力,尤其是產品一致性、可靠性、穩定性、性能以及體驗感,都要比自主研發的產品更具有優勢。

但目前的時代是新能源產業,由電機、電池、電控、智能語音系統所組成的新能源產品,不再需要傳統的零部件。

國內市場,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即將突破70%。

中國品牌的崛起不僅僅是企業本身在成長,背後的供應鏈體系更是全面鋪開,寧德時代的背後是一整條產業鏈的成長,比亞迪、吉利、長安的反哺更帶動了豐富的零部件板塊。

這也意味著未來的許多年,外資品牌的調整要持續進行,大規模的壟斷必然會不復存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4105063ed1f438ac3babce78fdb66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