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社交媒體上發照,表示近期在跟團隊走訪小米生態鏈企業,並詢問大家的建議。
誰曾想,此言一出,盧偉冰的微博立刻變成小米客服中心,引來了諸多網友評論、吐槽。
根據評論,小米生態鏈面臨的問題很複雜,裡面不僅有產品質量問題,同時也有體驗差等問題。
現如今的小米用戶想要使用小米生態鏈的產品,操作非常繁瑣,既要安裝米家APP,又要安裝生態鏈企業的獨立APP,而且雖然同屬於小米生態鏈,但各家產品卻各自為戰,不能進行有效整合,體驗感極差。
例如,關於運動小米就有:小米運動健康、小米穿戴、Zepp Life,三個APP。明明都是小米生態鏈的產品,有些數據卻不互通,用戶需要在好幾個APP中來回切換。
另外除了產品複雜、APP眾多且重複之外,網友們吐槽最多的還是產品質量和售後問題。
原來的米家商品品類簡單,可以做到閉眼買,但現在商品挑選變得極為複雜,像是空調,就分小米空調、米家空調、雲米空調,即增加消費者選購難度,也增加了產品售後維權的難度。
這麼多的問題,讓盧偉冰的這條微博短短兩天時間內就收穫了600多條評論,這條微博是他六月發的所有微博中評論最多的。可想而知,現如今的米粉們對小米生態鏈產品有多麼大意見。
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的吐槽?
歸根結底,還是小米與生態鏈企業之間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毫不客氣的說,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控制力正在下降。
目前,很多小米生態鏈公司正在著手「去小米化」。對這些小米生態鏈公司而言,他們不可能永遠蔭蔽在小米巨大身軀下,被小米深度綁定,像子公司一樣發展。他們終究要擺脫小米標籤,實現品牌自主和獨立發展,比如說石頭科技、九號公司、華米科技等等。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隨著Matter協議的出爐,行業正傾向於加入這個智能家居的統一標準,目前蘋果、華為、谷歌等巨頭都準備或已經加入智能家居Matter協議。
眾所周知,小米生態鏈的作用是幫助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獲得先發優勢和技術壁壘。
曾幾何時,智能家居行業的主要競爭手段就是建立生態圍牆,把消費者圈在生態圍牆之內,就能保證消費者長期為一個單一品牌生態買單,鎖定未來收益。但隨著Matter協議的出現,小米指望生態鏈公司建立圍牆的手段依然過時,包括小米生態鏈的Yeelight、綠米等公司,現在都已宣布加入Matter協議。
如果未來,Matter協議一統智能家居行業,那小米生態鏈公司對小米來說,將失去戰略價值,反之亦然。
所以,如今的小米需要在公司戰略上,重新審視小米生態鏈公司對自身發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