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英偉達股票再次出現下跌,跌幅達4.5%,最終收在了231.9美元。
刨除各種貨幣、顯卡價格下跌等影響因素之外,造成英偉達股價下跌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蘋果自研晶片,展示出了不輸於英偉達GPU的強悍表現。
這樣的性能表現,出乎很多人意料,遙想幾年前,當蘋果還沒有推出M1晶片時,就在開發者支持文檔中公開向市場喊話: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獨立顯卡效能就一定比集顯要好。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蘋果在吹牛,集顯怎麼能幹得過獨顯呢?然而結果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2021年10月份,國外數碼博主發現,在1440P、高特效環境下,對比測試同一款遊戲《古墓麗影:暗影》,M1 Max(32核GPU)平均幀率為83FPS,表現略優於70W的RTX3060。
2022年3月,蘋果發布了性能更強的晶片M1 Ultra,雖然很多性能表現並未超越英偉達的當家花旦RTX 3090,但一些測試數據還是證明了,集顯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具備獨立顯卡無法比擬的能耗優勢。
只不過,我們今天不是來討論M1晶片的性能,而是:蘋果正在領導ARM陣營改變PC市場。
在去年的高通投資者日活動上,高通CEO阿蒙給了蘋果M1晶片非常高的評價,受到蘋果啟發,高通正在打造類似的桌面級ARM產品,全面對標蘋果M1系列晶片。
在今年,高通就會將一些樣品交給設備製造商測試,如果樂觀的話,到了2023年,我們就能看到相關產品。
頗為巧合的是,高通對標M1晶片的項目負責人,是參與過蘋果A系列晶片設計的蘋果前員工,另外,聯發科也表示過,一旦微軟和高通的獨家合作期結束,聯發科也將推出晶片,進入windows市場。
現如今,不僅是蘋果Mac生態,連Windows生態,也要全面擁抱ARM了。不得不說,蘋果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改變PC市場。
而之所以這件事會讓英偉達、AMD壓力山大,原因就在於:
雖然蘋果、高通暫時還無法對台式機形成太大衝擊,但如果僅僅是ARM在筆記本電腦市場存在的發展潛力,就足以讓英偉達、AMD感到十足的威脅。
一名樂觀的華爾街投行分析師認為:蘋果M1 Ultra將是顯卡市場的顛覆者,最終將與英偉達展開直接競爭。
其實如果你熟悉蘋果發展史,你會發現,蘋果每一次改變世界的經典產品,最核心的產品優勢都建立在晶片的基礎上,像是一代經典機型iPhone4,它就是蘋果首款採用自研晶片的iPhone,正是靠著它,蘋果一躍成為世界手機巨頭。
在嘗到自研晶片的甜頭之後,蘋果便在這條道上一路走到黑,時至今日,蘋果已經推出了二十多款A系列晶片、四款M系列晶片、例如U1晶片、H1晶片、T1晶片,已在蘋果產品中廣泛應用。
說起這件事,我就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蘋果只推出了四代iPhone,就用上了自研晶片,而我們國內手機廠商,旗艦產品都推出到十幾代了,仍然沒有用上自研SoC,甚至有些品牌做手機的時間比蘋果都長,也沒有搞出能得出手的自研SoC。
如果晶片上的創新,都不叫創新,那麼什麼叫創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