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評論: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2024-07-17     宣講家網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為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時代越是向前發展,改革越是向前推進,所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複雜,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充分發揮首創精神,樹立敢於涉險灘、啃硬骨頭的決心,在深刻把握改革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以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變革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順應時代所需、民心所向

時代吹響了改革號角,民心指引著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前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方面,破除各項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黨和國家各項制度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等措施,不斷將體制機制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另一方面,創造性提出解決發展難題的改革方案,推進全面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精準扶貧、造血式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實踐證明,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動力,為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3月19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村民駕駛農機翻耕田地。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從根本上講是調整生產關係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因素,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持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既是發展命題,更是改革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重點、找准穴位,要立足新興領域改革,構建起新型生產關係,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新質生產力不同於傳統生產力,擺脫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備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能大幅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應對新一輪科技競爭浪潮的必然選擇。當前,要抓牢「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牛鼻子,促進資源高效優化組合,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與治理體系。要堅持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推動教育體制、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要堅持先破後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前瞻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政府服務,推進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和健康消費,積極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握人民至上的價值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歸根結底在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牢人民至上的價值遵循,錨定為人民服務的前進方向。一方面,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善於從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中找准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在就業、教育、增收、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領域找准改革發力點,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推出惠民生、解民憂、順民意的重大改革舉措,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改革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全面深化改革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深化重點領域一線調研,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總結群眾經驗,匯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切實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2024年4月10日,居民在垃圾分類智能系統的指導下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講求方式方法讓改革更有實效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找准正確的改革方向、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要重謀劃,更要重落實」,這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論守正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的重要原則。「守正」是指在任何改革中都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根本性東西絕不動搖,始終保持志不改、道不變,絕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在改革中解放思想,敢於打破慣性思維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絕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注重系統集成」要求堅持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在改革中要把握各個改革領域、環節之間的關聯性,使各個改革子系統之間能夠耦合運轉,而非局部利益相互掣肘、相互抵消,這樣才能實現「1+1>2」效應。尤其需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既要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突破重要領域、攻克關鍵環節,又要標本兼治、協同推進,使各領域改革形成合力。重謀劃更要重落實,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實,打通「最後一公里」。要善於審時度勢,找准當前改革的痛點、難點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解決問題,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切實發揚好擔當精神,敢於動真格、硬碰硬,做到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做改革的實幹家、行動派,堅決破除一切制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體制機制障礙。

高舉改革旗幟,答好時代考題。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順應歷史、順應民心,有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勇於接過時代的接力棒,高擎改革旗幟,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志、「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毅力、「長風破浪會有時」的信心,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給時代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者:粟園 張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c300e20501e16f01a3ee655b9ca7f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