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示的人形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8月25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落幕。數據顯示,本次大會的參展企業累計超過774家,交易金額超過269億元。展會期間,機器人產業創新、協同發展、技術革新等系列主題論壇同期舉辦。業內專家圍繞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的前沿話題,共同探討機器人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的協同布局,攜手培育共生共融的機器人開放式創新發展土壤。本次大會秉持國際化、專業化、高端化的辦會水準,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打造生態鏈,為世界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合作創造新契機,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
突出技術創新,強化應用成效。機器人體現了各種現代技術的綜合集成,融合了人工智慧、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新產業,是衡量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據悉,此次大會共有169家企業展出600餘件創新產品,其中人形機器人27款,創歷屆之最。多家企業帶來的人形機器人備受觀眾青睞,尤其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咖啡機器人、冰淇淋機器人、煎餅機器人,觀眾想要品嘗它們的手藝還要排隊。此外,寵物仿生機器人也成為小朋友的最愛。參展的核心零部件企業有近50家,占展會參展商的三分之一,機器人軟硬一體化加速升級,產業鏈和生態逐步完善。
堅持面向需求,強化技術支撐。過去十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已經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截至2024年7月,我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超過19萬項,占全球比重約三分之二。堅持面向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需求,瞄準國際前沿進展,推進機器人技術革新,持續強化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創新載體建設,加強相關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推進高端整機、關鍵零部件和工藝軟體創新突破,為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挖掘市場潛力,打造產業集群。數據顯示,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三年新增裝機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470台,10年間增長近19倍。充分發揮我國市場規模超大、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將發展機器人納入數字化轉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支持,強化應用驗證,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推動機器人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特殊環境等各領域加快拓展普及。加大制度供給,引導創業投資積極參與,培育更多機器人領域「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增進民生福祉,加強國際合作。科技的生命力在於應用。機器人產業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融入人類的生產生活。深刻把握機器人發展未來趨勢和重大機遇,大力推動機器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推動機器人發展,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著力營造開放創新生態,支持外資企業和研發機構來華投資興業,持續深耕中國市場。搭建好、用好機器人產業交流合作平台,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更好促進全球機器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作者:李永傑 延安市接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