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尼采和他的哲學,第一印象總是:當你焦慮時,不妨聽聽尼采的呢喃。
直到昨天看到一位讀者朋友這樣說:
請開始表演,19世紀普魯士狂人站在眾山之巔如何「喊麥」。
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感覺哪裡沒對,但又似乎很合理,就很魔幻。
有人說,當一個人孤獨且痛苦時,他便會去找尼采。
腦海中又浮現出無數當代打工人的畫面。
為什麼要找尼采呢?有些時候,尼采很像是當代打工人的「嘴替」。
比如有位讀者這樣說:
尼采恐怕是哲學史上最毒舌的一個,本書「偶像的黃昏」除了對主要對手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基督教進行猛烈的攻擊外,尼採在本書不同的篇目對哲學史、思想史、文學史等諸多的大家都發起了「群殺」,如果評價歷史上最驕傲的哲人,恐怕非尼采莫屬。
我們不妨看看尼採在《偶像的黃昏》寫下的一些片段:
不知道當代打工人看完後是否有同感。
作為頗有爭議的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近百年來,後世對尼采的評論毀譽不一。
尼采的著作對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尼采反對體系哲學寫作,而且明確主張:體系哲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雖然在尼采之前的歐洲也有哲理箴言或者哲學散文的寫作傳統,比如我們所知道的法國的蒙田和帕斯卡爾等,均有哲理短章傳世,但像尼采這樣成就大氣候者,畢竟屬於少數。尼采之後,非體系性或者非推論式的哲學寫作已成大勢,成為主流的言說方式之一。
這本《偶像的黃昏》就是尼采的一本思想著作,他希望能夠對永恆的偶像做一番思想上的探究,而事實上也恰恰如此。關於這本書,尼采自己這樣寫到:
這本小書是一個偉大的宣戰;這裡所說的探聽偶像的底細,指的不是時代的偶像,而是永恆的偶像。在此,就像用音叉觸動這些偶像一樣,我們要用錘子觸動它們。絕沒有比這些偶像更古老、更令人信服、更膨脹的偶像了……也沒有比它們更空洞的偶像了……這不妨礙它們是最被人們信奉的東西;也有人說,特別是在最重要的場合,根本就沒有什麼偶像……
最後,有位讀者評論這本書:
周圍至少有四個人被前面的小短句安利購買了這本,然後沒讀超過20頁。
還是希望當代打工人們能夠讀完這本小書——你的錢不白花,我們的書不白出,以及,尼采也不白「喊麥」。
此致。
尼采的11句「喊麥」
1.人們很少只犯一次輕率。在第一次輕率中,人們總是做得太多。正因如此,他們往往又犯第二次——現在,他們做得又太少……
2.我總是希望不要知道得太多。——智慧也為知識劃了界。
3.你想同行?還是先行?還是獨行?……為了能夠有所欲求,人們必須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4.你自助:就會人人助你。博愛的原則。
5.幸福所需要的是多麼少啊!一支風笛的聲音——沒有音樂,生活將會是一個錯誤。德國人想像:甚至上帝也是唱歌的。
6.我的幸福公式:一個「是」,一個「否」,一條直線,一個目標。
7.生氣藉創傷增加,活力藉創傷增長。
8.你跑在前面?——你是作為牧人這樣做的嗎?還是作為例外?第三種情況是逃亡者……第一個良心問題。
9.你是真實的嗎?還是僅僅是一個演員?是一個代表?還是被代表的東西本身?——最後,你也許完全是一個冒牌的演員……第二個良心問題。
10.你是一個旁觀者?還是一個動手者?——或者是一個掉轉目光的迴避者?……第三個良心問題。
11.來自生活的軍校。——沒能殺死我的東西,使我更加強健。
每日一書
《眾神的山川》
每日一詞
《新華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