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謹奉獻於前線抗戰為國犧牲之百萬將士!」

2024-09-03   商務印書館

1931年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陷入了近百年來最為嚴重的危機。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局勢急劇惡化,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1938年,歷史學家錢穆輾轉香港、湖南、直到雲南,來到西南聯大任教,教授中國通史。同事陳夢家教授兩度力勸錢穆,「宜應時代之迫切需要,為中國通史寫一教科書,可使全國青年受益」

從1938年5月起,錢穆利用上課餘暇,歷時一年,在宜良城外岩泉寺,寫出53萬字的《國史大綱》。千秋中華,斷裂河山,開篇扉頁上,他寫下,「本書謹奉獻於前線抗戰為國犧牲之百萬將士!」

194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國史大綱》後,「學者交相稱譽,群推為中國通史之最佳著作」。

《國史大綱》輾轉傳至北平,有人整本抄錄,抄著抄著就泣不成聲。時評人寫道,這本教材使懦夫有立志, 病夫有生氣,讀之無不熱血沸騰

本書也成為當時各大學的歷史教科書,風行全國,對學生積極抗戰、增強民族凝聚力起了積極作用。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今天分享這本「謹奉獻於前線抗戰為國犧牲之百萬將士」的《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

1.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2.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歷史有知識。

3.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推諉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的之文化自譴。

4.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國家自身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5.惟知之深,故愛之切。若一民族對其已往歷史無所了解,此必為無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對其民族,必無甚深之愛,必不能為其民族真奮鬥而犧牲,此民族終將無爭存於並世之力量。今國人方蔑棄其本國已往之歷史,以為無足重視;既已對其民族已往文化,懵無所知,而猶空呼愛國。此其為愛,僅當於一種商業之愛。……凡今之斷脰決胸而不顧,以效死於前敵者,彼則尚於其國家民族已往歷史,有其一段真誠之深愛;彼故以為我神州華裔之生存食息於天壤之間,實自有其不可悔者在也。

——錢穆《國史大綱》

更多好書

1.《中華民族的人格》

《中華民族的人格》是張元濟先生1937年編著的,書中記述了中國古代八位義士的故事。藉由此書,張元濟先生希望告訴國人,我們這個民族從不缺少頂天立地的豪傑,他們或重然諾,講信義,或臨危不苟,忠肝義膽,甚或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2.《紅色氣質》

如果氣質有顏色,中國共產黨的氣質一定是紅色。《紅色氣質》從《國家相冊》已播節目中,精選出一組反映不同歷史時期、從不同側面詮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故事,改編成圖文並茂的圖書。二百餘張珍貴照片帶領讀者重回一個個歷史現場,與那些在人們眼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先烈英模「相遇」。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騎兵出擊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