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爸爸的朋友圈火了:養廢一個孩子,就是逼他勤奮到極致

2023-10-18     富書

原標題:一位爸爸的朋友圈火了:養廢一個孩子,就是逼他勤奮到極致

作者:繁星(富書專欄作者)

前幾天,看到兒子同學爸爸發了一條朋友圈。

內容是:一個暑假,99張卷子,不多不少,剛剛好,天分不夠,努力來湊,新學期馬上開始,還得使勁學才可以。

配圖是孩子寫得滿滿當當的卷子。

底下評論區家長們都調侃說:太卷了吧,我家連暑假作業都是這幾天連軸轉才補起來的。

我一時興起,把朋友圈拿給兒子看,本想激勵他,沒想到他說:諾諾(同學)好可憐啊,都不能出來玩。

這讓我一下想起,諾諾平時的模樣。每次見他,都耷拉個臉,臉上的疲累與不快樂,讓人心疼。

其實,生活中像諾諾一樣的孩子有很多。

他們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將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生怕他們休息一秒,就追不上其他孩子。

表面看,這樣的安排,讓孩子很勤奮上進,但時間久了,會慢慢消耗孩子積極性,拖垮他。

比懶惰更可怕的,是刻意勤奮

豆瓣《親子教育》中,有這樣一個分享。

小霍上初一,學習非常努力,每天寫作業到深夜一點,平時很少出去玩,他很喜歡打籃球,但是自從上了初中,媽媽就自作主張把自己的籃球興趣班砍掉了。

每天就是不停逼他看書、學習、上輔導班。

但是他怎麼學都趕不上別人,後來他開始害怕考試,害怕去學校,最後檢查出抑鬱症,嚴重到只好休學在家。

這時,小霍的爸爸媽媽才意識到,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

他們一直把「笨鳥先飛」這個詞當作育兒的指向標。

不顧孩子意願,總是想著既然沒有天賦,就比別人多做一點,一股腦地給孩子安排一大堆事。

卻忘了,小鳥練飛翔,也是飛一飛,歇一歇的。

韓劇《天空之城》中,有個小孩叫英才。

他家兩代從醫,父母一直致力於將他打造成新一代的接班人。

為此,他們給英才的壓力特別大,不斷逼他學習。

從英才7歲開始,一年365天,每天都是滿滿的安排。

考試得不到第一名就不許英才吃飯,就算英才生病暈倒,也會在恢復之後第一時間被送去補習班繼續學習。

最終,英才確實如父母所願考上了醫科大。

可就在父母開心之際,英才卻說自己並不打算去上大學。

因為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報仇」計劃。

他受不了父母逼他,所以才策劃,先讓父母得償所願,再告訴父母真相,一把將他們拉下地獄。

強迫孩子學習,逼他勤奮,短期來看,確實會有效果。

刻意的勤奮不僅會製造孩子對學習和未來工作等產生厭煩和恐懼感,還可能讓孩子對父母心生怨懟,反目成仇。

厲害的孩子,都張弛有度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身邊的學霸都看上去很「輕鬆」,還有時間玩?

高贊回答是:是因為他們會「挑」時間專注,不浪費任何一點時間去做表面功夫。

高中的時候,班裡有位同學叫婷婷,上早讀永遠在偷偷睡覺。

由於她太能睡了,大家都叫她「睡神」。

但是考試的時候,她總是名列前茅。

大家都奇怪,她到底怎麼學的。

後來,聽她舍友說,她「時間概念」特彆強,每天該聽課的時候很認真,然後晚上睡覺前雷打不動地會刷一套試題,來查缺補漏。

這一套流程下來,既不至於辛苦,學習效率又高。

再回想一下當時的自己,晚上熬夜不睡,白天犯困打盹,平時看著學習時間很長,實際上都是無效努力。

《認知覺醒》中有句話說:「優等生從不過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他們就停下來主動休息。」

其實,學霸輕鬆的背後,是因為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節奏與安排。

合理的安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能讓自己得到休息,張弛有度。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安徽有位學霸丁卓立,直接被保送北大。

他每天都堅持11點半就睡,早餐6點半早起,該學的時候全神貫注,該放鬆的時候放鬆,平時還會看小說、彈琴等。

很多網友說:這學習節奏,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呀,還以為他會秉燭夜讀,廢寢忘食呢。

其實,真正的努力並不能單純用時間來衡量。

高質量的努力,也許只需要兩個小時,就可以達到別人10個小時的效果。

這世間從不缺努力的孩子,缺的是既努力又有方法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從不用時間上的勤勞,掩蓋自己戰術上的懶惰。

他們做起事來,事半功倍還不累。

與其不停逼孩子,不如教他提高效率

有句話說:凡會學習者,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則事倍功半。

不論做任何事情,只要找對了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不掌握方法,只是埋頭苦幹,效率肯定不高。

所以,與其逼孩子勤奮,不如培養孩子自驅力,提高做事效率。

1、給孩子」權限「,自己安排時間

華羅庚曾說: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想起之前,兒子的日常都是按照我定的時間表來的。

剛開始他還執行的可以,但時間久了,就開始鬧騰說每天都是這一套,感覺自己是個機器人。

於是,我突發奇想,把時間安排大權交給他。

結果,這傢伙給自己每天安排不一樣的活動,有時候晚上睡前就已經開始期待第二天了。

不過,他知道所有的活動前提是先完成學習任務。

一段時間下來,學習成績竟然提升不少。

時間管理,是很多成年人都需要學習的技巧。

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掌控時間,也許會事半功倍。

2、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有句話說:跟孩子講一百遍道理,不如讓他承擔一次後果。

網友@諾諾媽 曾分享,之前自己不僅要幫孩子安排事情,還要跟在他屁股後面督促。

總覺得自己跟個老媽子一樣,吃力又不討好。

後來,擺爛了兩三周之後,她發現情況發生了變化。

一開始,孩子因為貪玩沒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甚至罰站。

後來,孩子一回家先完成作業,再出去玩,反而比之前自律了很多。

她這才明白,有時候,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的教育效果,比自己苦口婆心千萬遍還管用。

所以,有機會可以稍稍「擺爛」一下,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也許會有意外收穫。

3、允許孩子有興趣愛好

育兒博主@果果媽,教育果果的方法,被很多人喜歡。

果果特別喜歡奧特曼,蘇菲就利用果果的興趣點,和果果打賭。

賭注是果果如果聽寫都對,就可以買奧特曼卡片。

果果一聽,默寫特別起勁,果然全答對了,事後,他心滿意足地玩起了自己的新卡片。

有句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加以引導,不僅能起到激勵孩子的效果,還可以讓孩子勞逸結合,不至於學習學得太痛苦。

著名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曾說過:

教育不是填滿桶,而是點燃火焰,家庭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啟發孩子內心的熱情,讓他們願意學習、成長。

是啊,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過於心急。

想要把自己知道的,對他有益的一股腦地塞給他,卻忘了,孩子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比起不停逼他學,不如想辦法點燃他心中對學習的渴望與熱情,讓他自己去學。

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燃起學習熱情,也希望他們的努力都能被看見,能獲得回報。

作者簡介繁星,富書專欄作者,文章:爸媽精讀,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32aa384ee0dc5c831e9bb152878bf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