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飲食史上貴族階層的代表,衍聖公府飲食的浩繁、筵式規格的繁複除皇室外無可比擬。公府筵式模式,根據其功能屬性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祭祀宴、延慶宴、府宴三大類,每一類又有諸多不同類型。
祭祀宴
祭祀,是人類社會任何民族初始文化的最早形態之一。中國歷史最早記錄祭祀文化的文獻《禮記》明確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祭祀之禮:"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曲阜衍聖公府作為執行古代中國宗法制度的典型,其祭祀宴無疑更能集中和鮮明地體現古代中國祭祀文化。
孔府菜品之"神仙鴨子"
衍聖公府的祭祀宴,包括祭品和與祭者因祭祀而進行的宴享兩部分。這些祭祀宴主要有:祭祀先祖孔子、祭家廟(孔廟內)、祭影堂(孔府東路列祖畫像神主)、祭沐恩堂(孔府東路七十二代衍聖公夫人于氏)、祭報本堂(孔府東路四十三代衍聖公、"中興祖"孔仁玉)、祭佛堂(孔府東路七十二位總神)及其他各種神祇的祭祀。其他祖先祭祀,一般是祭祀在世衍聖公的前三代,有"明祭(生日)"和"卒祭(死日)"兩種。此外,祭祀各類神祗是依照他們的"生日"。
衍聖公府祭祀宴的發展,其源頭應是遠祧祭祀食品的規制。就起祭品而言,主要有:太羹、和羹、黍飯、稷飯、稻飯、粱飯、黑餅、白餅、榛子、菱實米、芡實米、紅棗、栗子、藁魚、鹿脯、形鹽、芹菹、韭菜、菁菹、筍菹、醓醢、鹿醢、兔醢、魚醢、豚胉、脾析、祭酒、牛油蠟燭等。而因祭祀類別、時間、地點不同,各種祭祀宴規格、祭品也不同,如大丁、仲丁、小祭、冬至、明祭、卒祭、大佛堂、慕恩堂、影堂、報本堂、神祭等,這些祭祀宴所使用的祭品和規格有著明顯的差別。
祭祀宴的第二類,是與宴者為祭祀而置辦的宴享。這類宴會在衍聖公府中是很隆重的,同時這種宴會也是衍聖公府宴享的主體部分,在衍聖公府飲食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公府每逢各種名目的祭日,"多數都是大擺席數百桌"。由於衍聖公府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甚多,這種類型的祭祀宴甚至達到了日日相連無有絕期的地步。在公府繁雜的祭祀活動中,最隆重鋪張的是各種大祭。大祭之前,需要在孔廟奎文閣前院預演三天,謂之為"習禮"。"習禮的三日內,所有的與祭人員都參加大筵,廟府內熱鬧異常。"祭祀宴有全席供、翅子魚骨供、翅子供、海參供、一品鍋供、葷供、素供等。
衍聖公府宴享的風格,衍聖公府飲食生活和飲食文化的發展,尤其是這種"天下第一家"特有的祭祀活動的存在和發展,最終促成了衍聖公府獨具特色的祭祀宴。
延賓宴
自從西漢時期儒學確立"獨尊"地位後,曲阜可以說是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性地標。曲阜孔廟、孔林和衍聖公世代居住的公府,對於其時中國讀書人和宦海中人而言,有些特殊的象徵性意義。加之衍聖公府特殊的政治職能與社會地位,使得歷朝歷代權要顯宦、聞人名流至公府做客,這就促成了公府宴席的第二大組成部分—延賓宴的形成。
孔府菜品之"御帶蝦仁"
《闕里志》載有部分明朝顯官達貴至曲阜朝聖的行跡,從其記錄來看,這些人無一不受到公府主人的熱情款待。而清朝時期,由於公府與朝廷和官場士流的交往更加密切,其迎送宴享的規模則進一步擴大,公府延賓宴也達到了其鼎盛時期。可以說,衍聖公府飲食生活的典型公府氣派和宴享的鮮明私家風格基本形成於清。同時,由於明清帝王駕臨闕里,以及各種欽差祭孔及朝廷命官至曲阜祭孔與諭祭衍聖公及衍聖公太夫人等,進一步促進了公府延賓宴的發展和創新。而這些活動被一一詳細記載於《衍聖公府檔案》,使得我們得以一窺公府延賓宴概況。延賓宴主要有其下幾種形式:
首先是用於接待皇帝的御宴,既"聖府滿漢宴",這種宴席主要存在於清代,以清代國宴的規格設置,且與後來的滿漢全席有著密切聯繫。御宴使用全套銀餐具404件,上菜196道,原材料以燕窩、魚翅、海參等山珍海味為主,主要菜品有:一孵雙鳳、御帶蝦仁、竹影海參、青龍臥雪、雪掃梅花、八仙過海、全羊帶燒烤等,最為著名的是為乾隆皇帝所稱道的琉璃杏葉、丁香豆腐、金鉤掛銀條、詩禮銀杏、珍珠筍等。這種宴席在公府延賓宴中所占比重較小,故不經常得見。
孔府菜品之"詩禮銀杏"
其次則為迎接款待"致祭""諭祭"欽差的諸般"滿席""漢席""上席"等,是公府為迎接賓客除御宴外的的最高檔宴席,因此稱之為"顯貴賓客上席",既為著名的"燕菜席",俗稱"燕席四大件"。值得注意的公府燕菜席中的"高擺酒席":"在宴請貴客時,要設'高擺酒席',擺出孔府的高擺餐具,上菜一百三十多道。但出於禮儀,小弟(孔德成)吃的很少,常在客人剛走就嚷著餓,立即給他重新開飯。"燕菜席著名菜品有神仙鴨子等。
孔府菜品之"燕窩四大件"
再次為款待上等賓客的"中席","中席"通行"魚翅席"。"魚翅席"俗稱"魚翅四大件",開始先上八個盤(乾果、鮮果各四),而後上第一個大件魚翅,接著跟兩個炒菜行件;第二個大件上鴨子大件跟兩個海味行件;第三個大件上鮭魚大件,跟兩個淡菜行件;第四個大件上甘甜大件,如蘋果罐子,後跟兩個行菜,如:冰糖銀耳、糖炸魚排。少頃,上兩盤點心,一甜一咸。接著再上飯菜四個瓷鼓子,如果上一品鍋,可代替四個瓷鼓子。因為鍋內有四樣白松雞、南煎丸子加油菜、栗子燒白菜、燒什錦鵝脖。在後四個素菜,緊跟四碟小菜,最後上麵食。
最次的則是招待普通賓客的"下席","下席"又分為最高規格的"海參席"和其次的"八味菜""六味菜""四味菜"等。"海參席"俗稱"海參三大件",先上八盤乾鮮果,然後上海參大件,第二、三個大件是神仙鴨子、花籃鮭魚(俗稱季花魚)或詩禮銀杏。每個大件也要跟兩個行菜,如粹活蝦、炸熘魚、三鮮湯等,飯菜仍是四個,如元寶肉、黃燜雞等。"八味菜""六味菜""四味菜"等一般用來招待客人的隨員。
孔府菜品之"八仙過海鬧羅漢"
此外,延賓宴還有南席、北席、滿席、漢席等諸多類型。
衍聖公府延賓宴因為賓客等級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宴席形式,一方面是古代中國社會等級制的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家國同構下衍聖公府宴席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宴席和菜品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府宴
衍聖公府宴席的第三大部分既為其頗具地方特色的府宴,府宴又有壽慶宴、婚慶宴、節慶宴、衍聖公居常宴、府務常例宴、白喜宴等多種類型及更多的筵式模式,其具體規格則有近百種之多。
孔府菜品之"韋編三絕"
衍聖公府中的壽慶宴,主要是指為太夫人(衍聖公母)、衍聖公、衍聖公夫人(衍聖公妻妾)等人的生日所舉行的筵宴。壽慶宴以太夫人、衍聖公、衍聖公夫人的宴席最為隆重,其中逢十的"整壽"尤其重要,通常會連續大擺筵席十天左右,這種宴席一般都是闔府與宴、舉族慶祝,曲阜、濟寧等地官、學、商要人參與慶賀。此外還有少公爺和小姐的壽日宴,這種宴席則"備二慶一"的三天規格。壽慶宴招待筵式主要有"魚翅四大件""海參三大件""四盤參十大碗""八味菜""六味菜"等多種形式。其中穿插發"紅包"等活動。
衍聖公肩負有為聖人繁衍後裔的職能,甚至被人戲稱其所在的大宗戶只為繁衍人口而存在,其婚慶宴席自然非常隆重和鋪張。一般而言,這種婚慶宴只有衍聖公和其公子娶親及其小姐出嫁才能舉行。衍聖公及其公子、小姐婚慶對象皆為權貴顯赫之家,故其筵席奢華程度非比一般,就其宴席形式而言,主要有三大件筵式、兩大件筵式、四四便飯筵式、海參十大碗筵式、四盤六碗筵式、八味菜筵式、六味菜筵式等多種形式。衍聖公婚慶宴可以以孔德成的婚慶宴為孔徑一窺全貌。
衍聖公府節慶宴主要是為慶賀衍聖公襲封等一系列喜慶之事而舉辦的宴席,與之相對的則為哀悼其家人去世的白宴。此外,公府宴最平常的則為衍聖公居常家宴,府務常例宴則為相關人員商討衍聖公府公私事務等舉辦的宴席。
孔府菜品之"陽關三疊"
衍聖公府作為古代中國貴族府院的典型代表,其府內有各類從事雜務活動的下層勞動人員,孔府各類慶典、祭祀等儀式中,他們亦參加各種宴席;這些勞役人員日常在孔府的生活中都有嚴格和明確的飲食待遇,這就構成了公府中中下層差役的食事活動,這種類型的宴席、食事活動帶有明顯的魯西南地方特色,同時也是衍聖公府家宴的重要組成部分。
祭祀宴與延慶宴為帶有明顯的貴族和官府性質的宴席,更多的體現出一種程序化、禮節化的形式;而衍聖公府宴則為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的宴席形式,例如衍聖公府孩子出生時"十二府"所送雞蛋、紅糖、掛麵、江米糖、特色點心等既為魯西南代表性食品。同時,"十二府"與衍聖公府參加宴席時的宴享地點、飲食菜品各有不同,更為鮮明的體現了家國同構影響下公府宴席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