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父,紅頂商人第一人——盛宣懷的經商韜略

2019-09-21   紀錄片人陳欽

2008 年 11 月,「 珍檔秘史—— 上海圖書館藏盛宣懷檔案展」引起各方關注,展品包括孫中山與盛宣懷通信、李鴻章與盛宣懷信函、盛宣懷護照等,那些在清末民初叱吒中國社會的歷史人物如孫中山、黃興、譚嗣同、李鴻章、梁啟超、張之洞、左宗棠、丁汝昌、袁世凱、辜鴻銘、胡雪岩、詹天佑等都與盛宣懷有書信往來。盛宣懷何許人也?為何有如此癖好,要將日記、文稿、信札、帳冊以及來信、來電、來文等保存下來, 需從頭道來。

盛宣懷字杏蓀,號愚齋,1844 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龍溪。盛家世代官宦,盛宣懷的父親盛康是科舉出身,曾做過湖北鹽法道,喜歡收集檔案。盛宣懷子承父好。盛宣懷自從 22 歲童子試三次落第之後,盛宣懷放棄了科舉之路。1870 年,他在李鴻章幕僚楊宗濂的推薦下,投在李鴻章麾下,任行營內文案兼充營務處會辦。由於盛宣懷的父親與李鴻章私交深厚,盛宣懷從此得到李的器重,第二年便升到相當於知府的官職。


1872 年,盛宣懷建議李鴻章用建造商船來提供建造兵艦的費用,意見被採納後,盛宣懷被委任創辦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其辦理輪船航運由此開始。1873 年,輪船招商局正式營業,盛宣懷擔任會辦,從此他開始正式成為清末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1876 年, 美國旗昌公司在中國河運業務競爭中失利,打算退出此項業務。盛宣懷瞅准機會,在其遊說下,輪船招商局從兩江總督那裡借到一筆款,併購美國旗昌公司。此事被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中資企業併購外資企業案例永載史冊。1885 年,盛宣懷成為中國輪船招商局的第一任督辦。

1875 年,盛宣懷提議並成立湖北煤鐵開採總局,由政府投資設立機構, 在湖北開採煤礦、鐵礦。盛宣懷主持一系列開採業務。1890 年,張之洞主持的湖北漢陽鐵廠由於屢屢虧損不堪重負,準備賣給洋人。盛宣懷得知後,認為鐵礦自古就是國家經濟命脈,萬萬不可讓洋人經營,否則後患無窮。於是,就接下漢陽鐵廠這個爛攤子。1898 年,清郵政大臣盛宣懷在安源創辦萍鄉煤礦。10 年後,他將漢陽鐵廠和萍鄉煤礦合併,成立中國第一家鋼鐵煤炭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總公司。萍鄉煤礦是江南最早採用西方機器生產、運輸、洗煤、煉焦的煤礦,1916 年的原煤產量為 95 萬噸、焦炭 25 萬噸,被譽為「江南煤都」。

19 世紀 70 年代,英、美、法等國在中國建立了電報線。1880 年, 盛宣懷在任天津河間備道時,向李鴻章建議,國家自強當靠兩點,即鐵路和電報。當前電報最為重要,可在天津試辦電報局。他擬寫《電報局招股章程》,提出「通軍報為第一,便商民為其次」的觀點。當年,在他全權負責下「中國電報總局」於天津成立,並創辦電報學堂培養自己的技術人才。不到一年時間,中國電報總局完成了津滬電報線路的架設, 開啟了民用電信事業。隨後,他又主持了南至海南,北到黑龍江,西到新疆等地的幾十條電報線路的建設。1899 年 11 月,督辦電政大臣盛宣懷上書奏請開辦電話業務。經過 4 年努力,終於開辦第一個官辦電話局, 在北京東單二條安裝了 100 門磁石式電話交換機。1911 年 1 月,在袁世凱失勢之後,盛宣懷被封為郵傳部大臣,總管全國鐵路事宜。此時的清政府已經越來越無力把控局勢。政治上立憲的呼聲,以及經濟上民間資本的日益崛起,這個已經腐敗的王朝漸漸難以招架。5 月 9 日,清政府頒布了鐵路幹線收歸國有的上諭。5 月 22 日,盛宣懷下令將已經承諾由民間商辦的川漢鐵路和粵漢鐵路路權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國銀行借款 600 萬英鎊,以統一全國的軌道。但此時四川、廣東、湖南、湖北等地已經有不少民資入股,突然的「國有令」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從而引發了保路運動。隨後清政府派端方在湖北調選新軍入川「平亂」, 結果卻是湖北新軍發動了武昌起義,滿清王朝以土崩瓦解之勢走向覆滅。

10 月 25 日,清廷內閣資政院召開第二次會議,「不殺盛宣懷不足以平民憤,不開國會不足以謝天下」的呼聲不絕。盛宣懷遭革除郵傳部大臣的職務,「永不敘用」。盛宣懷成了清朝覆沒的第一號責任人。隨後的幾個月里,盛宣懷幾乎都在「逃難途中」,由青島轉大連,由大連赴日本,盛宣懷的政治生涯從此終結,直到1912 年10 月,盛宣懷才回到上海。


盛宣懷不僅在商界開拓實業,同時也是率先垂範的社會慈善家。

1871 年,畿輔大水成災,其父盛康倡捐棉衣、賑米,命盛宣懷至淮河南北勸募集資,購買米糧,由上海運往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第一次從事福利事業。1879 年,為了解決河北特大旱災後遺留下來的為數眾多的孤兒寡婦的撫養問題,盛宣懷秉承李鴻章的旨意,在天津設立一座名為「廣仁堂」的慈善機構,其創辦者和董事多為「南省助賑紳士」,如王承基、吳大澄、經元善、鄭觀應、李金鏞等。

1904 年日俄戰爭期間,上海慈善事業活動家仿效西方紅十字會的章程和辦法,聯合中立國在滬的外交人士、企業家,創立了「上海萬國紅十字會」。這個組織帶有政府背景,但出面活動主辦具體工作的是從事慈善事業的南方商人沈敦和、施則敬、任錫汾等。這為 1910 年 2 月中國紅十字會的正式成立起到先導的作用。1910 年 3 月 8 日《申報》2 版《交旨》:「正月十八日軍機大臣欽奉 論旨呂海寰等奏酌擬中國紅十字會試辦章程請立案一折著派盛宣懷充紅十字會會長。」盛宣懷還曾多次親歷親行鄉下賑災。他一生為賑災捐款 100 多萬大洋,以今天幣制來計算, 達人民幣上億元。

1916 年,72 歲的盛宣懷在上海去世。他留下的遺產價值 1000 多萬兩, 甚至超出了李鴻章家族,堪稱當時的首富。但他仍然記掛著窮苦百姓, 留下遺囑說將其遺產的一半拿出來建立「愚齋義莊」,救濟貧苦人家, 並從事社會慈善事業。

盛宣懷的一生,創造了 11 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天津電報局;第一個小火輪公司山東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上海交大等);第一個勘礦公司中國勘礦總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盛宣懷終其一生的文檔留存成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資料寶庫,盛宣懷檔案在史學界也有了專有名詞——「盛檔」。盛宣懷在世共 20 106 天,目前僅上海圖書館收藏的「盛檔」就有一億餘字,178 633 件,籠統一算,每天保存 6.8 件檔案。「盛檔」幾乎涉及了近代中國史上大部分重大歷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中日戰爭、中外商約談判、四川保路運動、東南互保事件等。盛宣懷檔案記錄了跌宕起伏的中國近代史,被後人稱為中國商父盛宣懷的人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