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一碗甜豆花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有一段著名的台詞:
12歲的女孩問殺手裡昂:「人生總是如此艱難,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里昂回答說:「總是如此。」
沒錯,人生總是如此艱難。
對於一個成了家,要養娃,工作不順心,又跟妻子鬧矛盾的男人來說,人生就更加艱難。
約翰·厄普代克小說《兔子,跑吧》里的主人公兔子,就是這麼一個愈感人生艱難的人。
約翰·厄普代克畢業於哈佛大學,一生創作70多部著作,被公認為美國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
他最享盛名的作品是「兔子四部曲」,這四部小說幫他捧回了2項普利茲文學獎和2項美國圖書獎。
「兔子四部曲」全面展示了美國中產階級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生活圖景,是深刻探索美國中產階級靈魂現狀和救贖的史詩性巨著。
這篇文章要探討的便是「四部曲」的第一部:《兔子,跑吧》。
1、生活是一張大網,要將他套牢
書名中的「兔子」並不是真正的兔子,而是主人公哈利的綽號。
兔子26歲,已婚,大娃2歲,妻子肚子裡正懷著二娃。他在商場做推銷員,這工作在他看來既滑稽又無聊。
兔子出生於工人家庭,父親在印刷廠工作,家境寒酸。結婚時,他除了有一輛花125美元買的小汽車外,一無所有。
他的妻子出生於中產家庭,當初為了逃離父母,草草地嫁給了兔子。她從小嬌生慣養,婚後生活懶散。
兔子住的房子是岳父大人出錢租的,車子是岳父賤價賣給他的。由於自己沒掙什麼錢,兔子在妻子家總有仰人鼻息的感覺。
他常常覺得生活不對勁:工作夠糟心的,妻子不工作也不會持家。
生活像一張大網,婚姻像一個陰謀,將他套得牢牢的。
他體內攢著一股衝動,總是想著:有一天,我要逃離這個家,逃離這種平庸的生活。
看到這裡,親愛的讀者,你恐怕會跟兔子產生共鳴,對他的遭遇感同身受。但是別急,我們接著看。
這天,兔子回到家,發現妻子又沒做飯。兒子不在家,車子也不見了——一個被丟在了他媽媽家,一個被丟在了她媽媽家。家裡亂糟糟的,妻子卻視若無睹,像個千年不動的雕塑一般窩在沙發里看電視,眼睛都快把電視盯出洞來了。
兔子跟妻子吵了一架,心煩意亂地走出家,打算去接兒子,再去岳母家取車。
他取到了車,但踩下油門的一剎那,在一股莫名衝動的激發下,他朝著家的相反方向開去——他要離家出走。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說,他真是夠衝動的,也真是有骨氣。他做到了很多人只敢想想的事,堪為一代「有種青年」的表率。
但是別急著對他下判斷,我們不妨想想這兩個問題:
兔子想逃離的那個平庸的生活,難道不是他自己一手造就的?
一個人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然後便可以拍拍屁股走人?
2、逃跑,是兔子的天性?
兔子開車出了城,半路上想出一個美好計劃:開,一直往南方開,開到墨西哥灣,躺到那裡的沙灘上享受陽光。
計劃多麼美好。但是可惜,這位兄弟事先沒規劃路線,他毫不知情地開叉了路,等到後半夜才發現:兜轉那麼久,卻只逃離那座煩心的城市一點點遠。
當初那股不顧一切的氣勢泄掉了,他又開回了小鎮,但他沒回家,也不打算回家。
他去找了自己曾經的籃球教練。教練年近半百,還像當初一樣喜歡跟妓女鬼混。在教練的介紹下,兔子認識了妓女露西。
露西邀請兔子去自己的公寓過夜。和露西睡了一覺後,兔子賴上她,不打算走了。
為什麼不走了呢?
因為逃離那個被他甩在身後的平庸生活後,他亟需一個新的目的地,一種新的生活,一段新的愛情關係與肉體關係,來安放他那顆不安分的心。
而露西和她的生活剛好在他觸手可及的地方。就好像當初他的妻子為逃離父母,而嫁給了觸手可及的兔子一樣,兔子為了逃離難堪的生活,就粘上了觸手可及的露西。
兔子和露西過了幾個月安穩日子。那麼,他安定下來了嗎?
別傻了,他可是兔子,而兔子的天性就是不停地逃跑。
共同生活幾個月後,露西的「缺點」一一現形:她是個妓女,曾有過放蕩的性史,長得也不怎麼漂亮,有時候還很粗魯……
只需要給兔子一個理由,他就會從露西身邊跑開。
這個理由說來就來——他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兔子想:看在孩子的份上,他也應該回家。
於是,我們的兔子懷著洗心革面的決心回到了妻子身邊,要盡一個好丈夫的責任。
回到家後,妻子、岳母和岳父竟然輕易地原諒了他,這簡直讓他喜出望外、感激涕零。
大概因為心懷對家人的感激和愧疚,他發現以前那麼不堪的平庸的生活,竟然也可以稍微忍受一下了。他不禁要大聲感嘆:受了多少苦啊,我終於從挫折中爬出來了!
這一回,兔子該安定下來了吧?
可是,當兔子被逃跑的本能俘獲時,他那洗心革面的決心、對家庭的責任感,通通都會被拋到一邊。他又逃跑了。
這次逃跑的原因讓人羞於啟齒:一天半夜,慾火焚身的他向剛生孩子沒多久的妻子求歡,被妻子拒絕並數落了一通。妻子不經意間翻出他「跟妓女鬼混」的舊帳。
感到被羞辱的兔子,跳著跑開了。
再次逃跑的兔子,會去哪裡呢?
容我賣個關子,先聊聊兔子這個人。
3、兔子這個人,活得真自我
兔子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快樂,就是爽。
他不能容忍任何人、任何事,在他的快樂上投下陰影。
第一次逃跑路途中,他在加油站遇到一個男人,男人得知他這次的行程沒有方向,告誡他說:「如果要去什麼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動身前先想清楚要去哪兒。」兔子對這番話耿耿於懷,他不喜歡別人對他指手畫腳。
他和露西一起「鬼混」時,心中偶爾會泛起對家庭的愧疚。可是這些念頭太讓人難受了,他要快樂,於是他甩甩頭,將那些不開心的想法都甩到腦後。
雖然跟露西在一起,但當在牧師家看到牧師漂亮的妻子時,他還是動了淫念,甚至想要找機會勾引她。
女人們跟他相處時間久了,失去了他想像中的光澤,變得不再可愛時,他就會從她們身邊逃開,把她們忘得乾乾淨淨。
當別人說他「不夠成熟」時,他會反駁一句:「在我看來,成熟跟死了是一回事兒。」
他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有膽量去實現自我,那麼,別人就會為你付出代價。」
生活中輕微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讓他不爽,讓他暴躁。
別人說了他不愛聽的話,他總是嘴欠,喜歡跟人槓。
一旦發生爭吵,鬧得不歡而散,他就會再次逃跑。
兔子,就是這麼一個人。
也許有人會說,他活得不將就,也有人會說,他活得很自我。但在我看來,他只是活得很本能。
他有憤怒就要發泄,有欲求就要滿足,如果別人掃了他的興,他就給別人甩臉子。
一切都是為了快樂,舒坦。
他不要負責任,不要跟任何沉重的東西捆綁在一起。
他想要說走就走、無拘無束的自由。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
兔子所追求的那種輕飄飄的自由,將他導向了虛無。而虛無地活著、不承受重量、不承擔責任,正是他感到「平庸」的原因所在。
4、平庸的生活,真的不值得過嗎?
平庸或平凡的狀態,似乎是這個時代很多人想要逃離的狀態。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真相:大多數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建大功立大業,也不可能轟轟烈烈。
雖然我們每天都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造富的神話,但我們依舊要正視:英雄只是極少數,如果你覺得自己終將有很大成就,那很可能是一種幻覺。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要如何將平凡的人生過得有聲有色有意義?
兔子通過逃避的方式反抗平庸的生活。但這種反抗是軟綿綿的,就像一隻拳頭擲到了棉花上。
兔子說他忍受不了平庸的生活,但實際上是他自己的平庸造就了生活的平庸。
如果你問他為什麼不能忍受平庸的生活,他準會告訴你:「一旦有過一流的經歷,無論如何,你再去干二流的事情就不會有勁頭了。」
他所謂「一流的經歷」(也是他一生成就的頂點),不過是在高中打籃球時,兩次破了縣記錄。從那以後,他的人生再沒有進步和高光時刻,他只知道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緬懷成功。
他所謂「干二流的事情」,其實是他自己將事情干成了二流的事情。
不可否認,相比於當籃球明星,做個商場推銷員沒那麼有面子,沒那麼有趣,也沒那麼有成就感。
但生活的現實就是,以兔子的能力,成為不了籃球明星。他要麼重新找一份工作,要麼把推銷員干好。
做推銷員,就一定很平庸嗎?
在《你為什麼而工作》這本書中,著名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舉了很多例子,以證明即使是醫院清潔工、理髮師、地毯製造工這些職業,依舊能給人以成就感和價值感。
關鍵並不是工作本身有沒有價值,而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對工作進行了「工作重塑」。
以理髮師為例,書中介紹了受採訪的理髮師對待工作的熱情:
這些美髮師們都以他們的專業技能為榮,並解釋了看似簡單的理髮實則是多麼複雜。而同時,對客戶需求的理解、與客戶交談的技巧、應對客戶問題的能力,這些也是他們的工作之一,他們同樣以此為榮。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寫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兔子也在不斷地遭受錘打,他通過逃跑來反抗這種錘打。但這種反抗方式,卻讓生活的重錘更猛烈地砸了下來。
5、逃避可恥,也沒用
前面寫過,兔子再次離家出走。
他去找了露西。但可惜,露西不在家。他在外面晃蕩了一天。
他不在家時,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妻子喝了不少酒,給女兒洗澡時,把女兒淹死了。
聽聞女兒夭折的噩耗,兔子又回了家。這一次,苦難似乎將他和這個家庭聯繫得更緊密了。他感受到了責任和愧疚。可是這兩種感情又讓他太難受了:如果將女兒之死的罪責歸咎於他,那麼他的家庭就成了一種更沉重的義務,重重地壓在了他的胸口上。
在女兒的葬禮上,他沒忍住,在眾人面前說出了積壓在心頭很久的話:「我可沒有害死她」,並轉向他的妻子說:「是她乾的」,然後拔腿就跑,跑去了露西家裡。
兔子不斷地在兩個女人之間跑來跑去,那麼輕浮、草率、厚顏無恥。
這本書最後的結局有一個著名的反轉。有的讀者因為這個反轉而批評厄普代克不夠嚴肅,生編狗血情節迎合讀者。結局是什麼我就不劇透了,留給你們自己去讀,去體會厄普代克是不是很狗血。
對小說主人公兔子的評價,有兩種不同的聲音:有些人同情他,認為他代表了一種「普通人的困境」;有些人討厭他,認為他自私、懦弱、好色、無恥,毫無可取之處。
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而我想將他與小說《斯通納》的主人公斯通納作個對比。
斯通納是一個從農村進入大學,成為教授,從而逃脫了祖輩世代務農命運的人。巨大的身份轉變,給他帶來了深刻的孤獨。他的世俗生活也過得並不平順,婚姻、事業、家庭都遭遇過危機。但斯通納忍受痛苦、承擔責任、捍衛原則,活成了疲憊生活里的英雄。
反觀兔子,他只是疲憊生活里抱頭鼠竄的懦夫。
某種程度上,兔子逃跑的行為,折射出人在面對難以承受的責任和生活壓力時,那種想要逃避的心理。
但如果我們真的像兔子那樣,通過逃避去對抗平庸,那我們終究會像他一樣,在平庸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