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不易,請允許媽媽失誤,然後成長。
最近的深夜自由時間,get了一部新出的韓劇,名字叫《產後調理院》,可是太讓人上頭了。
剛更新5集,觀眾在豆瓣上就給出了8.5的評分。
這是一部生產育兒片,儘管有些情節略顯誇張,但是卻用喜劇的形式,把媽媽們懷孕、生產、產後會經歷的種種細節,表現得細緻入微又真實。
一直以來,我們常常認為生育是一件自然不過的事情,畢竟全球幾十億人口都是生產出來的,太習以為常了。
也因此,大部分人對生育這件事情充滿無知和誤解。
《產後調理院》很好地填補空當,它就像一部生動有趣的生育百科。
生產過的媽媽們,看到肯定就會覺得說:「我的狀態是不是被偷窺了,太人間真實」。
1
與育兒百科完全不同的
分娩感受
每一位媽媽都是經歷九死一生,才和孩子見面的。
主人公吳賢珍是個事業心很強的女強人,一不小心,也成了高齡產婦。
分娩前24個小時,正在接待客戶的她,羊水破了。
分娩前16個小時,護士檢查,疼痛程度4級。
在育兒書上,分娩過程被分為四個階段,孩子準備出生——孩子出生——胎盤脫落——媽媽恢復。
然而真正經歷過的產婦才有體會,現實絕對不像書上描述的那樣,輕描淡寫。
第一階段:屈辱期
首先是灌腸。
很多的醫院為了防止孕婦在生產的時候肛門放鬆,排泄出一些糞便,污染到產床或者是消毒用品。
在生產之前都會對產婦進行灌腸,這樣可以清除產婦腸道當中的糞便。
接著,就是更囧的剃毛。
承受時不時被捅刮拔剪的,極端的屈辱……
第二階段:禽獸期
在此生第一次感受到極端痛苦之下,
已經不再是個人,
只是個哭嚎著求饒的禽獸。
即使是「掐死」丈夫,也需要一針無痛針,不打一針無痛,簡直痛到無法喘息。
分娩的過程中,還要毫無尊嚴地忍受男醫生和男實習醫生的「學術研討會」。
第三階段:無痛天國期
當無比漫長的的禽獸期過去之後,分娩便進入了第三階段——無痛天國期。
打了無痛針之後,終於能讓產婦有了喘息的空間。突然有力氣讀書,可以回復消息了,還有精力關心一下丈夫,有沒有吃飯。
但這只是地獄烈火到來前,短暫的寧靜。
馬上就進入了第四階段,發狂派對期。
第四階段:發狂派對期
如同規模宏大的野獸遷徙,用全身都承受不了的陣痛。
隨後,進入派對的高潮——洪荒之力。
有時明明已經用盡了洪荒之力,卻被醫生說用力用錯了地方。
疼到連自己是誰都忘記。
醫生說會把牙齒咬斷之後,張著嘴,繼續用力。
這便是真正的鬼門關,一旦挺不過去,孕婦、孩子便會有生命危險。
鬼門關上,媽媽全力「幹掉」陰間使者。
用盡生命最後的氣力,終於把孩子生了出來。
至此,作為媽媽自己的人生,結束了!
第五階段:必須開心期
新生命誕生之後,分娩進入第五階段——必須開心期。
與孩子美好的相見,妊娠分娩的所有痛苦,被一次性忘卻,這是母性愛的慶典。
但是,哈?怎麼這麼紅?
這算漂亮嗎?
不過,即使安慰自己,第一次見到孩子的感覺,還是與想像中相差甚遠。
不管之前做了多少準備,看到孩子出生,還是有些手足無措,進入了一個陌生又奇怪的世界。
懷孕時,被奇異果汁換掉的咖啡。
分娩結束,不能喝咖啡,也不能喝冰飲,只能喝海帶湯。
還有完全毀掉的下體,即使不舒服也很難說出口。
沒有小便的話,還得插尿管。
尊嚴一次次被「踐踏」,心裡有苦口難開。終於的終於,到了出院的那一天。
2
哺乳期媽媽們的
「雪國列車」世界
出院之後,媽媽吳賢珍住進了一家豪華的「產後調理院」,就是我們俗稱的「月子中心」,而這個世界,更加殘酷。
生孩子經歷的分娩之痛,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原來媽媽們之間也有鄙視鏈。
沒人關心你的名字、年齡、工作等等,她們只是好奇孩子的胎名、兒子還是女兒、順產還是手術。
在媽媽國里,有著一套嶄新的制度和規則,也與年齡、學歷、經歷無關。
像那趟雪國列車一樣,被分為一等座和末等座。一等座媽媽,是母性被證明的媽媽。
要證明為了孩子犧牲了多少,不打麻藥忍受陣痛自然分娩,母乳完整喂滿2年。
而頭胎產婦、沒有母乳、年紀太大、職場媽媽等,則是末等座媽媽。
逃離末等座的方法也有,就是媽媽的母乳量。
女主吳賢珍媽媽就處於「末等座的媽媽」。
乳頭扁平,乳房條件不好,再加上她第一次做媽媽也不熟練,所以每次喂奶都會弄哭孩子,母乳一直特別不順利。
為了讓孩子乖乖銜乳,月子會所的阿姨們用「魔性奶」偷梁換柱,先讓孩子吃奶瓶,等到他吃得正酣的時候,再迅速將奶嘴拔出換上媽媽的乳房。
沒生過娃或者母乳特別順利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樣很誇張,但彈幕里那些經歷過的女性們都大呼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紛紛說這看似荒誕的招數,自己當年在月子裡也曾用過。
即使這樣,孩子還是一直哭。
看著別的媽媽抱著孩子,溫馨喂奶的場景,幻想著自己也可以用溫柔的眼神和孩子交談,然而現實卻總是被一次次潑冷水。
被迫道歉、討好,從「一等座媽媽」那裡學來了一個小妙招——吸奶器,但吸出來的母乳也只能當孩子的「零食」。
為了能成功喂奶,吳賢珍媽媽不斷去學習,充當「奶牛」角色,一切吃喝拉撒圍繞產奶轉……
相信很多的媽媽當初在分娩之後,都和吳賢珍一樣,因為想做一個好媽媽,而陷入了無比的焦慮中......
就像女主吳賢珍在劇中所說的那樣,生完孩子之後的她,變成了半人半母。
因為第一次當媽媽的生疏感,讓她各種手忙腳亂,她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但過去那個在職場上拼殺的、出色的吳賢珍卻再也回不去了。
生了孩子之後的女人,曾經的瀟洒光鮮洒脫,都被小生命的光環褪去。
從女孩到母親,總要一步一步去適應。
這部劇讓我們作為媽媽的真實世界被看見,把人人口中認為是生孩子理所當然要忍受的事、媽媽們理所當然要接受的事,以笑中帶淚的方式講述給所有的人。
至於護理院裡被妻子們生娃之後激素和壓力連累得叫苦不迭的爸爸們,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行為規矩。
隨時待命,穿衣首選是不顯眼的、能與大地融為一體的棕褐色,受氣時最好去散步,存在感最好為零。
女主的丈夫因為和一位偶然結識的前輩爸爸志同道合,甚至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情誼。他們之間結成的奇怪又爆笑的「月子式友情」,也讓媽媽們看到了自己老公的模樣。
大家都是第一次當媽媽,所以,請允許媽媽們失誤,然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