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成為父母之後,社交軟體暱稱就變成了XX爸/媽,頭像變成了孩子的照片;
興趣愛好被擱置一旁,每天圍繞著孩子轉;
不再學習,放棄成長,絞盡腦汁督促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做一個對孩子負責的父母,沒有錯,可是如果因此就失去自我,那就本末倒置了。
一個沒有自我的父母,一個放棄個人成長的父母,是可悲的,也是孩子的噩夢。
一、沒有自我,就沒有界限感
記得當時在網上引發火爆討論的「朱雨辰事件」,年過七旬的媽媽在節目中用近乎驕傲的口吻宣稱:
「我的同事和我周圍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的……」
她幾十年來的付出也確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天凌晨4點起床為兒子熬梨湯,這一堅持就是10年;
帶著炊具食材,跟隨劇組,不辭辛勞為兒子做飯、收拾屋子……
「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意味著完全沒有自我;而沒有自我,就容易在養育孩子時喪失界限感。
沒有界限感,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共生」關係:
分不清什麼是孩子的事,什麼是自己的事,事事代勞;喜怒哀樂、各種行為決定、乃至整個人生,都和孩子緊緊綁在一起。
這樣的父母,往往會走上對孩子過度關注、過度保護、過度付出的道路。
通過努力讓孩子最大程度過得快樂、舒服,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感,並從中獲得一種滿足感。
好像這樣,就是一個「成功」、「完美」的爸爸/媽媽了。
然而,這只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孩子隱蔽的傷害。
孩子沒有機會學習獨立、自理;也因為被保護著、限制著,不敢做一些「可能會受傷」、「有挑戰性」的行為,於是缺乏嘗試、探索的精神,成長潛能被壓抑。
媽媽的這種愛,讓朱雨辰倍感壓力,他甚至對媽媽說:「你這樣會把我搞死!」
周國平先生說過:「愛,可以親密,但不能無間。」
沒有自我的父母,付出再多,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是束縛、枷鎖、是沉重的包袱,反而會讓孩子離幸福越來越遠。
二、沒有自我,就容易焦慮、患得患失
前不久熱播劇《小歡喜》掀起一股家庭教育的討論熱潮,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女兒英子之間的互動,展示出一種「控制與逃離」的關係。
宋倩是金牌老師,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為了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不惜辭掉自己的工作,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分數至上。為了便於隨時從外面「監視」孩子的學習情況,甚至把女兒房間的一面牆打造成玻璃。
最喜歡女兒講的兩句話就是:「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啊」、「你是我的一切」。
這種密不透風的控制,終於把英子逼成了抑鬱症,差點跳河,只是為了爭取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沒有自我的父母,內在缺乏力量,就喜歡通過控制別人來獲得一種力量感、一種對未來的掌控感。
孩子作為最弱小、沒有反抗能力的個體,自然就首當其衝,最容易成為「受害者」。
於是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我成長的任務轉嫁給了孩子。
對孩子要求嚴格,時間表排的滿滿當當;緊盯著學習成績,稍有退步就害怕孩子落於人後;作業出一點差錯就朝孩子大發脾氣······
這樣一種焦慮、患得患失的心態,只會讓父母心累,孩子受罪,還會阻礙教育的成功。
馬東曾說:「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自己不再成長,卻要求孩子成龍成鳳;自己未完成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完成。
這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
背負著這樣沉重的壓力,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很難不出現問題。
三、養育孩子的同時,別忘記經營自己
很多時候,父母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焦慮、情緒不穩定等問題,根源在於沒有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自我不夠強大。
對自己不滿意,就很容易被孩子的一點點小錯誤激怒。
先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才有足夠的心理能量處理好孩子的問題。
只有不放棄自我成長,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內心才會越來越平穩、從容。
這樣的狀態,又會反過來對教育孩子起到積極的作用。
著名主持人董卿,成為母親之後,也依然努力經營著自己,出國留學,堅持閱讀,接受挑戰,不斷提升自已。
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時,她是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的主持人兼製片人,出口成章,詩詞歌賦,信手拈來。
董卿說:
「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會對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我不想因為孩子而變得止步不前。」
父母不放棄自己的成長、努力朝著目標前進的樣子,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他也會積極進取、成為最好的自己。
每一位父母,養育孩子的同時,也要記得經營好自己,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找回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懂得覺察自己的內心,從情緒管理、行為習慣、個人學習,等等方面,不斷完善自己。
自我足夠強大了、對自己滿意了,你看孩子、看世界的眼光,都會不一樣。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