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這段時期與孩子朝夕相對,不少爸媽正在經歷孩子各種小脾氣:
「我女兒三歲,脾氣越來越大,有點不順心的事就鬧。」
「我兒子脾氣特別大,稍稍有點不順心,對大人拳打腳踢,真急起來還會摔東西。」
「孩子一不高興,就賭氣不吃飯。」
……
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孩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上一秒還晴空萬里,下一秒就狂風暴雨。
其實,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只有了解背後的原因,我們才能智慧地應對一個發脾氣的孩子。
一、為什麼孩子愛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往往藏著他們的想法和訴求,父母看不到,才會粗暴地阻止他們表達憤怒。
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原因主要有以下五點:
第一,身體不適;
第二,尋求關注;
第三,需求沒有被看見,不被父母理解;
第四,沒有學會有效的語言溝通;
第五,因為無法完成一些目標而挫敗。
不難發現,孩子會發脾氣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需求沒被滿足。
有位媽媽曾經抱怨孩子脾氣差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她的孩子四歲,特別喜歡聽媽媽讀繪本故事,但是總是要求讀同一個故事。
有一天她換了一本書給孩子讀,結果孩子氣得不行,把書搶過來扔在地上。
媽媽覺得孩子脾氣太大了。事實是,6歲前的孩子本來就喜歡重複閱讀,這是幼兒讀書的特點,因為這樣,孩子才具有閱讀過程中的掌控感。媽媽看不到這層需求,才會覺得孩子固執、無理取鬧。
小孩子的脾氣,雖然看起來毫無道理,但都是一種求助的信號,他們不能想成年人那樣表達,只能用這種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
作家雷布斯曾說:「孩子沖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幫他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看不見孩子的感受,孩子是聽不進任何道理的,所以孩子脾氣最差的時候,往往是最需要你理解的時候。
二、當孩子發脾氣,錯誤的做法
有句廣為流傳的話:「人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最親近的人。」
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如果孩子總愛對你發脾氣,恰恰是他信任你的表現。
從這個角度來說,發脾氣是一種信任和依賴。
然而,面對孩子的脾氣,大多數的父母表現過於著急了,這種著急表現在3個方面:
1.急著讓孩子停止胡鬧,選擇遷就妥協;
2.急著讓孩子服從,以怒制怒;
3.告訴孩子這點小事不值得哭鬧,讓孩子產生羞辱感。
當孩子發脾氣,很多大人的重點都在於阻止孩子,結果讓事情變得更糟。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發脾氣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只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父母需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納,而不是指責和禁止。
要知道,我們不是要培養一個不發脾氣的孩子,這不符合人性,關鍵是幫助孩子面對憤怒、挫敗、失落等各種負面情緒時,如何排解、如何調節才不至於失控。
三、面對孩子發脾氣,父母能做什麼?
作家周桂伊說:「當孩子表現調皮或者焦躁的時候,背後一定都有一個他無力表達清楚的理由——這不是父母的問題,但如何妥善地處理,卻是父母要面對的問題。」
在我看來,面對孩子發脾氣,任何方法都比不上「耐心」這兩個字。
當我們的孩子有問題了,最難得的是父母的耐心,特別是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好言相勸聽不進去,最後可能就大罵孩子或者直接開打。
微博上有位媽媽曾經分享過孩子發脾氣時的處理方式,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滿滿的愛與耐心:
「讓他放氣唄,當個高壓鍋,上氣了總得排完才能開鍋吧。」這份耐心的背後,藏著的是對孩子的理解和信任。
幫助學習情緒管理的前提,是父母一定要調整好情緒,如果孩子發脾氣,你的脾氣比孩子更大,還能指望孩子平和嗎?
面對一個「暴脾氣」的孩子,你的認可、接納、理解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你能做的只有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四、發脾氣後的溝通很重要
給足了耐心之後,最後也是很關鍵的一環是和孩子溝通、回顧整件事。
打個比方說,孩子想玩手機,大人不答應,他就發脾氣扔東西。
那麼當孩子平靜下來之後,需要和孩子回過頭來談談這件事,而不是哭過、鬧過之後,任由這件事過去。
談論的關鍵有兩點:
第一,告訴孩子為什麼你拒絕他的要求。比如家裡定好了規矩,一天最多只能玩半小時,既然定下來了,不能耍賴。
第二,告訴孩子有話好好說,想要什麼心平氣和的說出來,有特別的要求和爸媽商量,但不能扔東西,不然爸爸媽媽是沒辦法知道你的心裡感受的。
談論的過程中,就事論事,不要指責孩子。
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明白:你的所有情緒,爸爸媽媽都理解,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過激的情緒表達也不可取。
只有這樣,發脾氣這件事才能變成教育孩子的時機。
互動話題:
你家孩子喜歡發脾氣嗎?你又是如何處理的?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KcDI3EBiuFnsJQV2YeD.html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