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你家孩子大吼大叫過嗎?
是不是經常感覺有如下的情緒:
於是就這樣陷入無限的循環當中,明明知道吼孩子的危害:
先來聽聽我朋友,剛上一年級孩子的情況吧!
這個孩子今年7歲叫西西,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上課基本上坐不住,但是卻很努力。剛上一年級,我朋友就想讓孩子能夠好好的完成作業,最好能夠有個好成績。
但是可怕的一幕又一幕天天上演:
坐在旁邊看孩子做作業更來氣:
看著題目都沒開始讀完,就開始做毛毛躁躁開始解題了。
做語文作業的時候字寫得東倒西歪的,總是寫了擦,擦了寫,來來回回弄個沒完,想想都頭大。
你說說:能不吼嗎?
每天要做的事情,基本都要靠吼來完成,如果今天吼的聲音小點,孩子根本不聽,基本上一天都能吃出一板咽喉片來。
等弄完作業、修改完,我朋友累得癱倒在床上了。
她幾次向我求救,問我家孩子小時候也是這樣嗎?
我仔細地回想了一下,好像也曾經有過這個階段,直到我學會做「零吼叫媽媽」。
朋友著急地說:「有大招還不快點告訴我!」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孩子是時好時壞的。
其實孩子並不是一直需要吼叫,比如周一升國旗的時候,孩子非常期待,就會自己早早的起床。
是的,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提醒自己記得他們畢竟只是個孩子:
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需要記住,叫喊不僅沒有任何幫助,還會損傷親子感情。
而且每個人都一樣,孩子們也不喜歡挨罵!
其實媽媽們都知道,大喊大叫對孩子其實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且只會讓事態越發失控,讓孩子根本聽不到我們真正的心聲。
比如: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寫的東扭西歪的,我們就會大吼:
在你這一連串的狂轟濫炸之後,孩子們能聽得到你在「說」什麼嗎?
對他們來說這些全部都是「亂碼」。
你沖孩子大吼大叫,喊出你的「指令」,其實除了會把他們弄哭,根本毫無用處!
我們平心靜氣的想一想,當吼叫孩子的時候,是不是自己也有各種情緒呢?
比如,
每天被一堆的事情壓得喘不過氣來,在我們無法宣洩的時候,而那個「倒霉蛋」就是我們的孩子。
我們要學會一句話:「是我的錯,不是你的錯。」雖然這句話會令人非常不舒服,但是很管用。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靜下心來,真正的意識到原來吼叫,只是因為我們想宣洩自己的情緒而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大聲斥責這是人們相互關係中修養很差的基本特徵。凡是出現大聲斥責的地方,就有粗魯的行為和情感冷漠的現象,又大聲斥責教育出的孩子,失去了感覺別人最細膩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周圍的美,他非常冷漠無情毫無憐憫之心,在他的行為中有時會出現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現——殘忍。
自從不吼孩子以後,熊孩子也越來越聽話。
現在的我更加平靜,能夠在情緒崩盤之前想到更理性的方法來解決潛在的問題。
而孩子們也更加愛我,這感覺不能再好!
你也快來試試這個方法吧!和我一起做一個零吼叫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