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外孫三年被接走上幼兒園,哭成淚人不肯放手,畫面讓人心酸

因為生活和工作所迫,所以很多家庭在生了孩子以後,一般都是由老人來幫忙帶娃的情況。特別是很多家庭都選擇了讓姥姥來幫忙帶娃,所以姥姥和外孫的感情特別濃厚。

我們家也是這樣的情況,當時我家大兒子4個月的時候,因為我們白天要上班,沒辦法在家照顧孩子,當時奶水也不好,我爸也高血壓,需要我媽的照顧。

於是我媽就把孩子帶回了老家,從此以後我的兒子就成了姥姥的小跟屁蟲,而姥姥日常的生活也被兒子所圍繞。

  • 兒子小時候沒有奶吃,所以小時候我媽就去打鮮奶給寶寶喂
  • 兒子小時候沒人陪著上早教,我媽就自己帶孩子天天去早教
  • 兒子每次去遊樂場總是要各種玩具,讓姥姥陪著做各種兒童器材

姥姥盡心盡力地照顧兒子,就這樣的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孩子長到三歲,我們要把孩子從老家接回工作的地點讓孩子上幼兒園。

在把兒子接走的時候,孩子一下撲進了姥姥的懷裡不肯走,俺姥姥也是不放手,這畫面真讓人看著心酸。

姥姥一想起以後家裡沒有了這個小跟屁蟲,忍不住哭了起來,連眼睛都哭紅了。

我們看著也十分難受,這種事情擱誰身上也沒辦法坦然接受,更何況兒子已經陪伴了姥姥三年,有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雖然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但孩子終究還要上幼兒園,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姥姥縱有不舍也是不停的安撫孩子。

遇到這種姥姥和外孫要離別的情況,我們應當如何處理呢?

1、可以過度一段時間

如果有老人和孩子分開的情況,最好家長一定要做一些提前的預告動作,或是讓老人和孩子能夠有一個心理準備,度過了一段過度的時光,這樣才會讓老人和孩子都有一個心理適應的過程。

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可以讓姥姥接送孩子一段時間,這樣孩子能夠緩解思念老人的情緒,也可以順帶過渡一下去幼兒園的焦慮。

如果平時跟姥姥長大,到3歲就一下子離開姥姥,又要去到陌生的環境上幼兒園,還要一整天見不到自己的親人,

可想而知這種狀況對於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孩子的焦慮情緒肯定會一下迸發,而不可收拾。

所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過渡,讓孩子心裡有個緩衝接受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2、節假日也可以回家看姥姥

家長一定不要「一刀切」,在孩子和姥姥分開以後,也可以在節假日的時候或是利用周末的時間回老家去看望一下姥姥,讓孩子和姥姥度過幾天親密的時光,緩解一下孩子對姥姥的思念之情。

現在交通非常方便,也非常舒適,爸媽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回家見到姥姥。

我兒子和姥姥剛分開的時候,經常在做夢的時候喊姥姥,我們也是一有時間就帶孩子回老家,讓孩子和姥姥多玩會兒,是各種依依不捨,經常上演催淚大劇。

3、爸媽增加和孩子的互動

為了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日常生活中爸媽最好也多和孩子一起互動,根據孩子不同的喜好,多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溫暖,孩子逐漸的就會適應在和爸媽一起的生活,而忘掉和姥姥離別的悲苦。比如,三歲左右的孩子

  • 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拼插的玩具,讓孩子鍛鍊動手能力
  •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讀繪本,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 平時可以帶孩子出去運動,能夠提高孩子的身體免疫力

不管做什麼活動,只要父母能夠陪在孩子的身邊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相信孩子很快就能夠適應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