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大家有沒有發現,大部分的丈母娘對女婿,要比婆婆對兒媳婦好?這樣的家庭情況不僅僅是個例,而早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
鄰居家的張大媽逢人便炫耀自己女兒嫁了個好丈夫,天天都睡到中午才起床,女婿也是常常把飯菜都做好了。
而對於自己的兒媳婦,卻總是抱怨媳婦懶惰,每天不上班,還不收拾家務,還讓我兒子給她做飯吃。
同樣的睡到中午,張大媽對於女兒和媳婦的感受就是不一樣,對於女兒的懶惰是幸福,而對於兒媳婦則是不能容忍。
前幾天,張大媽的女兒回家哭訴,說丈夫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很晚才回家,但張大媽並沒有生氣,反而還勸女兒:男人在外喝酒應酬是難免的,喝點酒也是能容忍的。
而且,女兒臨走的時候,張大媽還特意叫女婿來家裡吃飯,做了一大桌子的好菜好飯款待女婿,倆人吃完後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樣的情況並非是不常見,兒媳和女婿同樣是「外姓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甚至兒媳婦做的再好,也很難入得了婆婆的法眼;而丈母娘對待女婿,卻是越看越順眼。
1)婆婆和丈母娘的思想不同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十分敏感的話題,很多婆婆在兒子結婚後,擔心兒子以後眼裡只有媳婦,被兒子遺忘的失落感漸漸形成了不平衡的心理,自然看到媳婦就想像成為了「假想敵」。
而丈母娘看女婿,是把女兒的因素也考慮到其中,如果和女婿相處不好,很擔心女兒以後在丈夫家裡會受欺負,所以即使女婿有不滿意的地方,仍舊要「寵愛」。
2)見面的時間不同
女兒女婿是「貴客」,女兒結婚後,就由家人變成了客人,而女婿來了之後就要好好地招待;
而兒媳婦嫁進來就是自家人,再加上平時接觸的時間較多,二者的身份差距自然就顯示出來了,常言道:「眼不見心不煩」,最經常見到誰,自然更容易產生反感。
3)婚後的感受不同
有句俗語叫:「娶了媳婦忘了娘」,婆婆對於兒媳婦的感情就很彆扭,尤其是看到媳婦對兒子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時,便更不是滋味,很自然地就把媳婦放在了對立面。
而女兒嫁人後,尤其是生了孩子後,更能體會到做母親的艱辛,婚後對於媽媽的照顧也會更加體貼入微,媽媽自然也會更感到欣慰,對於女婿也沒有了天生的敵意。
4)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丈母娘和女婿,婆婆和兒媳婦,一個是異性相吸,一個則是同性相斥,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摩擦和分歧。
同性相斥的婆媳關係,媳婦做的再好,也很好得到婆婆的誇獎,而異性相吸的丈母娘和女婿,則是相處起來又輕鬆又愉快。
其實,在結婚後,兩家人就變成了一家人,沒有必要分得那麼清楚誰是外頭進來的人,不管是兒媳婦還是女婿,只要是真誠地用心對待對方,家庭自然能夠和睦融洽。
常言道:「一個女婿半個兒」,如果婆婆也能夠把媳婦當成半個女兒來看待,也許也就不會那麼挑剔了,婆媳關係自然就會融洽很多。
另外,媳婦也要把婆婆當成自家人,只有彼此雙方都能真心對待對方,才能在一同一個屋檐下共同生活。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讓步,家和才能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