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嚴重低估的王朝,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皇帝名字很耳熟

2021-01-31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歷史上被嚴重低估的王朝,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皇帝名字很耳熟

說到中國最厲害的皇帝,可能我們一般都會說是「秦皇漢武」,因為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具有巨大的影響力。除此之外,可能就會想到「唐宗宋祖」。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皇帝真的是這幾個嗎?外國人對此看法就跟我們不一樣:歷史上被嚴重低估的王朝,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皇帝名字很耳熟。

這個皇帝的名字大家很熟悉,他就是隋文帝。因為唐朝的原因,隋朝整個朝代在中國的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王朝,也是最被低估的王朝。我們一說到隋唐的歷史,都會說李世民如何的雄才大略,都會說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等,仿佛隋朝就是一個並不存在的朝代一樣。實則不然,其實隋朝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朝代,尤其是隋文帝,更是一個被低估的皇帝。

隋文帝楊堅出生於541年,他是北周軍事貴族家庭出身。當時的天下已經混亂將近400年了,從公元200年左右開始,基本就沒有停止過戰爭。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一個大亂世、大分裂。軍閥們為了生存下去,給老百姓增加了高額的稅賦,老百姓苦不堪言。像楊堅這種軍事家族,雖然在這400年里能夠長盛不衰,但是想要改變天下的大亂局,卻很難。

根本原因在於,此時的天下,不論是經濟基礎,還是人口基礎,或者文化基礎,都被軍閥打得稀爛的,誰也別想統一天下。因為統一天下意味著這些軍閥們必須把大多數到手的利益給交出去。楊堅就是在這種時候統一了天下,因此他在統一天下方面的水準,應該是可以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的。

不過,天下統一了,也並不是那麼好治理的。一方面,隋朝國外還面臨著無數的外敵:突厥、吐蕃、高麗等強大的帝國,土地廣大,歷史也比較漫長,技術上也不落後,他們都對隋朝虎視眈眈;而另一方面,國內的幾大軍閥集團都希望自己能夠拿到更多的利益,希望自己在蛋糕上切下最大的一塊。

對此,隋文帝採取的手段可謂歷史上數一數二。他既沒有像秦始皇那樣採取暴烈的手段強行糅合六國,也沒有像晉武帝那樣放縱分裂。隋文帝一方面穩住他的基本盤——隴西軍閥,另一方面又拉攏南方世家大族集團,使得分裂了400多年的南北方得以正常的融合在一起,軍閥集團又受到了一定的制衡。

與此同時,他對待外敵的手段,也可謂是歷史上最高明的。他沒有像漢武帝那樣直接派大軍前去與突厥交戰,而是用各種辦法分裂了突厥,然後鼓動突厥互相殘殺,他則在雙方打得死去活來的時候「補刀」。隋文帝的做法,使得隋朝百姓儘可能的避免了戰亂,但是又輕易的消滅了敵國。就這一點來說,他在皇帝當中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

後來的李世民雖說是「貞觀之治」,但其實也是四處打仗,國力消耗是比較大的。只是因為他把打下來的「蛋糕」都分給了軍事貴族,所以沒人罵他「窮兵黷武」而已。而隋文帝這種穩穩地把敵人扼殺於萌芽之中的手段,才是真正的「老成謀國」。與此同時,隋文帝還大力進行各種改革。

他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遏制土地兼并,使得耕者有其他,讓古中國快速「滿血復活」。同時他清理全國戶口,嚴厲懲罰大家族隱藏戶口來偷稅漏稅,使得隋朝的自耕農經濟非常的繁榮起來。同時他還與民休息,提倡節儉,讓老百姓從400年的壓榨當中得以喘息。因此很快隋文帝手下中國人口達到了一個歷史巔峰。

隋朝大業五年,人口達到了907萬戶;而唐朝的巔峰李隆基時期也不過是891萬戶而已。隋朝給後世留下的不僅僅是人口紅利,還有巨大的糧食紅利。據史書記載,當時隋朝儲存的糧食可以供整個隋朝使用50年以上,隋朝亡國後唐朝光靠隋朝的糧食,就吃了20年。而隋朝國庫里的銀子則多得放不下,為此隋文帝還特意下令減免民間稅賦。

作為當時最大糧倉含嘉倉,在1971年的時候居然被人們無意中發現。此時人們打開這個隋朝的糧倉,卻發現裡面仍然裝著大量的糧食——唐朝20年也沒有吃完這裡面得糧食。如此,足以可見當時隋朝有多麼的強盛了,須知古代民以食為天,手裡有糧,打仗就可以穩當的與對方耗時間,對方必敗。

因此,2001年的時候,西方學者在100位偉大帝王的排行榜當中將隋文帝高居秦皇漢武之上,位列中國皇帝的第一名。隋朝也因此被稱為歷史上最被低估的一個朝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p-XXHcB8MnI47IjvZ4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