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們怎麼就這麼沉迷電子設備呢?
前陣子跟老媽視頻聊天,發現總是沒人接。後來打電話回去一問,才知道,原來妹妹為了不讓7歲的外甥女偷偷看視頻,把平板電腦藏起來了。
經老媽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之前放假在家時,家裡的小朋友邊吃飯邊看手機視頻,不給看視頻就不吃飯;早上一醒來就要看視頻,晚上也是在一再催促下才放下平板電腦睡覺。當時我們還在討論,現在的孩子們怎麼就這麼沉迷於電子設備了呢?
孩子沉迷手機 讓家長又氣又恨
如今,沉迷於電子設備的孩子越來越多,隨處可見捧著手機、平板電腦玩個不停的學生。但電子設備帶來新鮮好玩的體驗的同時,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著孩子們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讓他們迷失其中。
我們常常能看到孩子因沉迷於手機引起各種問題的的案例:影響健康、影響學習、影響與人溝通的能力,甚至發生了有不少極端事件。
這不,前陣子就有個報道,說常州一個7歲小男孩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脖子不能動彈,頸椎疼痛劇烈而就醫,醫生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
長時間玩手機導致視力下降的更不用說了。去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家長陪伴孩子時應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
我曾碰到過一個鄰居,家裡的孩子玩平板電腦看視頻的時候,父母跟他說話頭都不抬,理都不理,氣得孩子媽媽專門跑去把家裡的寬頻網絡給停了。
這些我們身邊看得見的問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家長們:孩子沉迷手機得管管了!
追根朔源 孩子為什麼沉迷電子設備
網絡信息已經像空氣一樣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無孔不入。而00後、10後本身就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他們一出生就處於數碼時代,這就註定了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不接觸電子產品。
既然躲不開,我們不妨先來梳理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手機?
1、父母圖省事,丟個手機陪孩子
很多父母因為怕孩子鬧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手機玩,孩子一玩手機就變得特別聽話,但是這樣的父母可能不知道,那時候你省心了,可是孩子手機癮也就這樣慢慢染上了。
一旦不能滿足他們玩手機的需求,他們就會用哭鬧、不吃飯的方式來要挾,而圖省事的父母這時候會很快妥協,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了習慣,孩子對手機就更加沉迷了。
2、父母對孩子玩手機沒有約束意識
我們都知道玩遊戲的時候,玩家是有勝負心的,因此常常會不贏這局不下線。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也有種一定要追到結局的執念。
當你沉迷於一個遊戲、一部劇或者一部電影的時候,常常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孩子對時間更沒有概念,家長若不制止,他真的可能會一直看到自己累了、厭煩為止。
3、孩子缺乏實質性的陪伴,感到寂寞和無聊
孩子不是一開始就喜歡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他們可能真的覺得無聊了,看到大人們都在玩手機,也想去看看到底有什麼好玩的。
有一次放假在家,6歲的外甥女做完作業就打開平板電腦看視頻,看了一段時間,我看她並沒有休息的意思,就問她怎麼一直在看視頻。她跟我說,小夥伴都不在家,大人們也不陪她玩,她太無聊了,就看動畫片了。
如何防止孩子成為手機控
既然不是拿走孩子的手機、掐斷孩子的網絡就能夠完全禁止的。那麼我們改如何去約束並管理孩子,防止他們成為手機控?
1、儘可能晚一些讓孩子接觸和玩手機
孩子在上學之前,儘量不要讓孩子多玩手機等電子產品,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自制力很差,但是等到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制力,然後再讓孩子接觸這些電子產品,能有效培養孩子的自覺性。特別是一些2-4歲的孩子,不要讓他們玩手機,手機對眼睛的刺激非常大。
尤其是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當作獎勵,以免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
2、以身作則,不當著孩子面長時間玩手機
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現在很多父母都習慣指責孩子玩手機上上癮,可是很少有父母反省自己,是否自己一回家就拿起手機玩。古語說的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孩子不玩呢,孩子能服氣嗎?
身教重於言傳,嘴上說一萬句也不如自己實際去做到來得有效。
其實想要讓孩子不玩手機,最主要的是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只要孩子在身邊就不要玩手機,不然孩子就會覺得手機是一個特別好玩的東西。
3、親子約定,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在玩手機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後把監督執行的功能留給自己。那何不嘗試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呢?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玩手機。
比如,有的小孩兒說每天做完作業,可以玩兒半個小時,有的小孩兒說我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鐘。但是,這個規則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變成了父母的一種高壓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覺,是給予孩子一種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覺。這種自由度是不一樣的。
當這些規則被制定出來之後,父母去監督他從始到終的執行,這個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4、多陪陪孩子,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讓孩子不玩手機,就得讓他們有事可做,比如和他們讀繪本,講故事,去遊玩,做遊戲。像教育部致家長的信里說的:要陪伴,融親情,廣愛好,重日常。
如果有時間,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門運動,讓孩子感受真正的世界,也好加深親子間的感情,讓孩子多享受和父母一同玩耍的樂趣,而不是沉湎於虛擬的手機螢幕中。
當然,你也可以帶孩子到來說綜合素質來。來說綜合素質不僅有針對孩子的口才教育,綜合素質的培養及領袖力的鍛造課程,通過口才課程、戶外訓練營等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八大才藝,提升八大素質。還在這個過程中給到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家校聯動,幫助每一個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並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