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人人都在勾引你掏空錢包。你是「存款族」、月光族」,還是「月欠族」?
據數據報道,超兩成白領2018年處於經濟負債狀態:盤點收入盈餘時,有21.89%的受訪白領處於負債狀態,成為典型的「窮忙族」,存款餘額為「1萬-3萬」的白領占20.15%,存款「5萬以上」的白領為17.67%。
這說明了什麼呢?
- 薪酬收入會直接影響存款餘額
- 越來越多年輕人將辛苦賺到的錢,立即花光,甚至透支消費。
這好像也沒什麼不好的。因為金錢是身外之物,生無帶來,死無帶去。它本身也不能使人幸福。
然而,倘若有一天,我們失去賺錢能力,能靠什麼活著?
社會救濟?啃老?睡大街乞討?
還是什麼呢?
我細思極恐。人若如「搶」,錢則如「子彈」。一個人手裡持著一把槍,卻沒子彈,則搶力不足,想打贏人生這場戰爭,難矣!
既然錢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籌碼,那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不看重它呢?
問題出現在哪?
愛面子是貧窮的死敵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一代,56%暫未開始為養老儲蓄,44%群體中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輕人處於「零儲蓄、高負債的狀態。
這說明了中國新一代年輕人消費觀念有問題,大家熱衷於想做「負翁」。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有二:
- 商家和借貸機構別有用心,他們善於利用消費心理,操控著消費者的腰包。以至於很多年輕人在不知不覺中,月薪就逐漸為琳琅滿目的產品所替代,更糟糕的是無意間過度買買買,直接陷入負債囧境。
- 盲目從眾又死愛面子。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講到:「社會認同,僅僅由於看到別人的消費而引起的模仿性消費,不但能夠讓消費者更加容易接受我們的產品,而且還能讓消費者覺得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回報。」
也就是說,大家樂意從眾消費,來顯擺自己。
如果消費能給我們帶來快感,讓我們幸福的話,這也沒什麼不好的。然而,問題是大部分人的消費慾望超於本身賺錢能力。直接來說,我想要的東西太多也太貴了,但我買不起。怎麼辦呢?
沒錢買,就好好賺錢,如此簡單。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又死要面子,累的、髒的、不體面的,全不幹。所以,只能用「佛系青年」四字來欺矇自己。
但我個人認為這是極為愚蠢的想法。年輕人,你幹嘛那麼佛呢?說一句話:「我要錢,有那麼難嗎?」
李嘉誠曾說過一段非常直戳要害的話:「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 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 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 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 啥也不懂還裝懂, 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 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也就是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愛面子本身沒有錯。但在沒錢的情況下,還死要面子,這輩子也只能是活著受罪了。
你想要活著受罪還是死要面子呢?你的面子又值多少錢呢?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價值,和面子沒有關係。但一個人是否有錢,和本人是否愛面子有關係。
為了錢,而不要臉,沒有錯。為了面子,捨棄夢想,也不要錢,只活於在他人的言語之中,才是真正的蠢者。
為什麼呢?
在這個金錢社會裡,沒錢就沒底氣,沒錢就話語權,沒錢就沒勢。這聽起來似乎是危言聳聽,但是真實世界確實如此。
唯有錢,才能堵死惡嘴。
唯成功,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明白,說得透。
所以,你也別傻了!別再哭爹喊娘叫冤枉,說沒錢了!放下面子,看看錢包,不要過度消費;放下面子,所有不會把你送進監獄,又能賺錢的事,都可以去做。
用一句話來說,放下面子,你的錢就來了;不要臉,你的腰包就漲了。
既然如此,年輕人,你為什麼要面子,而不要錢呢?
人要有錢。錢是人生的籌碼,也是人生的階梯,沒錢談何遠大理想?
我並不是想否定沒錢的人生就完蛋了,而是個人認為人有錢了,才能創造更多可能。
前幾年,香港拍過一個節目,叫做《窮富翁大作戰》。在這個真人秀里,節目組邀請了香港的富翁體驗窮人的生活,來探索窮人是否可以逆天改命?
有富翁在參加節目之前,一向信奉:「只要你有鬥志,就能變身強者」。但結果呢?
在體驗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我已經完全沒有心情去考慮其它,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頓好的。」
這說明什麼呢?
忙完一天的活兒,人們早已精疲力盡了,哪來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與學習,於是思維漸漸僵化,直到陷入越忙越亂,越忙越窮的怪圈。
所以說,窮人之所以會窮,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站位底。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對的。我們習慣於用它來描述人生不同階段中,不同層數的不同需求。
但在我看來,這個理論不僅描述了人生的發展層次,更是描述了社會所有人的不同站位。
現實社會中,大部分人屬於底層,只能為努力為生存而奮鬥。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實現自我,追求精神享受。
那誰才能屬於極少數人呢?
從事腦力活動的工作者,如商人、思想家、投資者等類型的人。
《人生的智慧》的作者叔本華,就是出生在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類似的有出生在中產階級的比爾蓋茨,還有馬克思、巴金、徐志摩、魯迅、周恩來等人。
也就是說,「家裡有礦」易出名人。為什麼這樣講呢?
他們不需要為一日三餐而奔波勞碌。對他們而言,唯一工作就是觀察別人的生活、學習、緊接著任由思緒飄散,直到悟出真理,然後再用大把時間跟我們瞎逼逼,講一堆人生真理。
我們皆知:「時間就是金錢」。反過來講,有錢其實就有時間了。所以說,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僅僅在天生的基因不同和後天的努力程度,而且更在於財富的起點。有財富了,就更多時間,也就能創造更多可能。
由此可見,人擁有的籌碼不同,站位就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樣,努力的方向則不盡相同。金錢是一個階梯,它讓幫我們從不同角度看這個世界。富人能站高望遠,想著如何活得更好,創造更多可能,而窮人所有的努力很可能僅僅只為了生存。
所以,人要努力;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人要有錢;籌碼是人生的階梯。
如何讓自己更有錢?
網上諸多文章,以及市面上不少書籍,都是教如何實現財富自由,或是做出正確選擇、提高工作效率等等,但這些本質上來講,無非是換湯不換藥的新說法。人想要有錢,不就是做好「開源」、節流」這四個字?
我們常說開源節流,開源就是賺錢,節流就是控制慾望,省錢。但無論是賺錢還是省錢,都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錢,然後獲得更多主動權,不做金錢的奴隸,最終目的「活得更幸福」。
我之前對賺錢、省錢沒什麼概念,只是覺得人活著,本來就很難了!只要生活過得去,日子過得開心就好。
直到有一天,我在看《窮查理寶典》時,有人問查理芒格:「如何致富」。老人家的智慧回答,瞬間讓我恍然大悟。
芒格說:「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但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你這樣能夠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到最後——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大多數人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東西。」
原來,讓我們變得更有錢,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不是掌握多少賺錢技巧及省錢方法,而是如何讓自己「每天都在進步」。
不是說書上講賺錢方法沒用,而是說我們在掌握和踐行這些技巧的基礎上,還需要保持每天都進步。
像《小狗錢錢》這類書講的賺錢之道,是非常有用。
作者給出了兩個賺錢的重要建議:
第一,為別人解決一個難題,那麼你就能賺到許多錢;
第二,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能做的和擁有的東西上。
也就是說,賺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解決別人的難題,另一種是靠興趣賺錢。但無論採取哪種方式獲得金錢,有一個重要卻又容易被忽視的規則就是「邊賺錢邊進步」。凡是不能讓你有所進步的賺錢方式,都不值得付諸一生時間去做。
事實上,掙錢本身有兩個含義,一是掙錢,而是掙「前」(前途)。
以我為例,我從不為了稿費為寫作。也就是說,我不會去找投稿渠道,然後一直寫稿、投稿、獲得稿費。
但我會寫作。只是我把寫作的重心放在學習、成長之上。通常,我會花80%時間留給讀書上,只用20%時間在各大平台進行垂直寫作。因為寫作是在榨乾自己的過程,若沒有持續學習,總有一天自己的思緒會枯竭。
所以,我的做法是:
- 邊學習邊寫作,積累各平台粉絲
- 做讀書、寫作免費社群。
- 開課和做個人成長諮詢服務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要類似的學習生產模式:「用諮詢驅動,用講課整合,用寫作產品化」。
但是呢!這種模式,相比靠投稿賺稿費的模式,前提投入大,但收益少。不過,後期卻很可能產生複利效應。
用傑西·利弗莫爾說過的話來講就是:「賺大錢的訣竅不在於買進賣出……而在於等待。
說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賺錢的最佳方式是
- 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又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事情來做。
- 自己邊做事邊賺錢的同時,還要邊進步。唯有每天進步一點點,才能讓自己的能力實現複利效應,才能讓錢會生錢子,錢子會更多錢孫。
好了!現在我們回頭來思考:「為什麼很多人越忙越窮呢?」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原因很簡單。無法實現複利效應的努力,一切都是在用時間換錢,窮也!以有限的時間,換取無限的金錢,囧也!
其實當我們反覆地做用一件事,今天所做的事,所賺的錢,和明天是一摸一樣的。這種不思進取的、盲目的賺錢方式,實在蠢也!
這誠如《窮富翁大作戰》在節目最後田北辰說了一句非常扎心,但又十分現實的話:「這個社會正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也就是說,在這個社會,賺不到錢的致命點是人的不長進。
【總結】
最後,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能有所頓悟。
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人人都在勾引你掏空錢包。放下面子,你的錢就來了;不要臉,你的腰包就漲了。
錢是什麼?
錢是一個放大鏡,它能讓好人變得更加好,壞人變得更壞人。
錢是一個階梯,它讓幫我們從不同角度看這個世界。富人能站高望遠,創造未來,而窮人卻只能為了生存而不懈努力。
錢是一種有繁殖力的東西。它能讓富人更富有,也能窮人更窮苦。用《聖經》里所說的話就是:「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儘管如此,金錢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它是外之物,生無帶來,死沒帶去。
所以,願你我都能如芒格所說的,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我們都會有所進步,直到最後,順利地得到了自己應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