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的茅台鎮老街,瀰漫著醬酒濃香,酒仙們來這裡就對了

2019-12-19     懶游的故事

分享下我的遵義之旅。早起,從客棧穿過仁懷茅台鎮上的老街,感受一下古鎮的獨有魅力,老街的盡頭就是中國酒文化城。此文是為我的一位酒友而寫,前日聚會,酒友炫耀著自己的藏酒和那些品嘗名酒的經歷,作為「反擊」,我把最近的遵義仁懷茅台鎮的經歷講給他聽,成功地把他「唬」住了。如論酒文化,哪個比得了茅台鎮。

​茅台,茅草祭台,因之得名;茅台,中華國酒,因之聞名。茅台鎮,位於貴州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全鎮地域214.55平方公里,轄6個社區、22個行政村。現有醬香酒企業300餘家,醬香酒產品2000餘種,是國酒茅台的故鄉。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茅台四渡赤水,成就了中國革命,同時也成就了遵義茅台。

​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怒擲酒瓶震國威」一舉奪得金獎,茅台鎮為紀念這一壯舉,興建了這個赤水河畔的1915廣場。

​楊柳街大門牌坊的左上方,就是我的客棧,那裡有個觀景平台,可俯瞰茅台鎮全景,上面的兩張照片,就是在觀景平台上照的。楊柳灣街,全長1100米,因毗鄰楊柳灣古井而得名。街區東連茅台鎮環茅南路,南通茅台酒廠國酒文化城,西壤「茅酒之源」景觀,北達茅台古鎮文化創意園。共分酒文化體驗區、民俗文化區、土特產購物區、特色小吃區、康療休閒區五個部分。

​「河小鹽船多,路窄轎子多。」中國醬香酒文化、世界酒文化與民俗文化等不同元素在這裡交融,醬酒品鑑、特色購物、餐飲美食、休閒旅遊、主題客棧融為一體,是為茅台酒鎮核心在這裡,體味茅台鎮醇厚酒文化。

​鎮內隨處可見各種文化雕塑,韻味十足。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怒擲茅台振國威」的故事廣為人知,以當年獲獎時打碎的茅台酒瓶為原型的雕塑「茅台酒罐」,在古街街角處展示。

​清晨的楊柳街上,一位背著竹簍的阿姨匆匆而過。

​茅台酒鎮,當地利用原有的古民居為雛形,進行打造的建築風格,古色古香,歷史厚重,卻也帶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拾級而上是茅台鎮政府所在地。茅台酒鎮夜景堪稱一絕,仿古建築層層疊疊沿河而建,夜景極為壯觀。

​茅台鎮集鹽運文化、紅色文化和醬酒文化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是茅台酒的故鄉。走在老街上,總有一種無處不在的淡淡的醬酒的醇香,讓人微醺。

​楊柳街的盡頭,竟有一座清幽的寺廟。這裡是台聖寺,原為禹王宮。明嘉靖四十年(1561)春,茅台連續三月無雨,百姓顆粒無收。次年冬,人們便修建了禹王宮,祈求風調雨順,舟楫平安。清光緒九年(1883年),湖南長沙人崔晦貞任仁懷知縣時,將禹王宮改作兩湖會館。

​後被私人占用,1990年初擴建,貴陽弘福寺方丈寂超法師取茅台鎮聖地之意,命名台聖寺,。殿內楠木大梁,為當年建宮時的原物,至今完好。寺外酒旗林立商賈往來;寺內香煙縈繞,罄聲清越。

​老街上最多的是醬酒品鑑。每家門前都會有一處雅致的品鑑區,總會在醒目處標註:歡迎免費品嘗。賣酒的店鋪,很多都是前店後廠,甚至一些早餐店也銷售白酒。本地人介紹「我們都喝自己家釀的酒,幾乎不喝其它地方的白酒。」「鎮上幾乎每個人都喝酒,有些甚至每日三餐都會喝酒,酒量在1-2斤的比比皆是。」

​當地人講,真正懂酒喝酒的,真不在乎華麗的包裝。「茅台鎮有個有趣的現象,招待關係最好的人,不是用包裝精美的茅台酒,而是用礦泉水瓶裝的『光瓶酒』,沒有商標,沒有外盒,甚至連生產日期都沒有。」這種白酒,在當地被稱為「光瓶酒」。

​品酒鑒酒,是老街里最有意思的標誌了。近年來,茅台股價和茅台酒價格一路飆升,讓人咂舌。茅台酒到底有什麼魅力?它是如何釀造的?它與其他酒有什麼不同?滿腦子的疑問。

​楊柳街的盡頭就是中國酒文化城的東門,在這裡,我的疑問將得到逐一解答。

​中國酒文化館共有九大展館。下文開始,我們繼續好好逛逛中國酒文化城,全面了解中國白酒的發展過程以及與酒有關的經濟、文化、民俗等內容,體驗中國酒文化延綿數千年的獨特魅力。

我們一起學習,別總「傻傻」地往肚子裡灌酒了,咱要喝出點文化,喝出點名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MAQIm8BMH2_cNUgDD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