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中,適字是什麼意思?

2019-10-25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只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一個漢字:適。這個字,近代文化史上出現最多的時候是在胡適的名字里。看胡適的書法:

(胡適的書法)

適字在現代漢語裡簡化了,1986年《簡化字總表》中簡化為「適」,所以我們現在寫胡適就寫胡適。

(年輕時的胡適)

據李學勤編的《字源》載,「適」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所以,今天要講的「適」字雖然只有一個字,要了解的內容卻並不少。詳情如下:

適,讀音有四個:

(一)shì。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適,之也。從辵,啻聲。適,宋、魯語。」形聲字,本義是往,至。《爾雅·釋詁上》:「適,往也。」邢昺《爾雅疏》稱:「謂造於彼也。」郝懿行《爾雅義疏》:「適者,之也;之者,適也。亦互相訓其義,又皆為往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此不曰往而曰之……往自發動言之,適自所到言之。」這裡說往和適兩字的差別,「往」是從出發地說的,「適」是從目的地說的。比如《詩經·鄭風·緇衣》:「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毛傳》稱:「適,之。」你往官署去辦事,回來,我給你試新裝。

現代漢語也用這個用法,比如魯迅《阿Q正傳》:「難道真如市上所說,皇帝已經停了考,不要秀才和舉人了,因此趙家減了威風,因此他們也便小覷了他麼? 阿Q無所適從的站著。」指時代變遷,他不知道往哪裡去,往哪個方向去。

(影視劇中的阿Q)

又指歸從;歸向。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六四:「適,亦歸也。」《古今韻會舉要·錫韻》:「適,意所必從曰適。」比如《左傳·昭公十五年》:「好惡不愆(qiān),民知所適,事無不濟。」杜預註:「適,歸也。」孔穎達疏稱:「言皆知歸於善也。」喜好和厭惡都不過分,百姓知道行動的方向,事情就沒有不成功的。

適字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女子出嫁。《玉篇·辵部》:「適,女子出嫁。」《儀禮·喪服》:「大夫之妾為庶子適人者。 庶婦。」鄭玄注稱:「君之庶子,女子子也。庶女子子在室大功,其嫁於大夫亦大功。」胡培翬《正義》引李氏云:「鄭氏曰:『凡女行於大夫以上曰嫁,行於士庶人曰適人。』今案:據此例則適人即是適士。」你看,古時候隨著嫁的對象的不同,稱呼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潘岳《寡婦賦》:「少喪父母,適人而所天又殞。」李善註:「《家語》曰:女年十五,有適人之道。適,謂往嫁也。」這個用法,近現代漢語也用,比如魯迅《我之節烈觀》:「直到宋朝,那一班『業儒』的才說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話,看見歷史上『重適』兩個字,便大驚小怪起來。」舊時婦女頭上的封建壓迫有多重,只嫁人這一件事,就足可以看出來了。

(魯迅像)

(2)符合,適合。比如:削足適履。《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毛傳》:「適其時願。」偶然在路上巧相遇,情意相投合我願。

(野有蔓草)

也指和諧;順從。《正字通·辵部》:「適,和也。」比如《莊子·天下》:「以反人為實,而欲以勝人為名,是以與眾不適也。」成玄英疏稱:「故不能和適於世者也。」以違反人情為實際,而想勝過別人來出名,所以總和眾人說不到一起(和諧相處)。

(3)恰當;應當。比如《漢書·賈誼傳》:「至於流俗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慮不動於耳目,以為是適然耳。」顏師古注稱:「適,當也。謂事理當然。」

(4)善;美好;快樂;舒暢。《廣雅·釋詁一》:「適,善也。」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七十:「適,謂善好稱人心也。」《廣韻·昔韻》:「適,樂也。」比如《莊子·大宗師》:「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成玄英疏稱:「斯乃被他驅使,何能役人,悅樂眾人之耳目。」指(狐不偕、務光等人)只是指使別人所指使的,快活別人所快活的,而不是快活自己所快活的。

(莊子像)

(5)安便;自得貌。《增韻·昔韻》:「適,安便也。」《正字通·辵部》:「適,自得貌。」未見典稽有應用實例。

(6)得。《玉篇·辵部》:「適,得也。」《古今韻會舉要·陌韻》:「適,貢得其人曰適。適猶當也。言其人與所稱相當也。」比如《漢書·武帝紀》:「古者諸侯貢士,壹適謂之好德。」顏師古注引服虔曰:「適,得其人。」

(7)齊等。《正字通·辵部》:「適,關西謂補滿曰適。」《漢書·循吏傳·黃霸》:「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適士。」顏師古注引孟康曰:「關西人謂補滿為適,馬少士多,不相補滿也。」就是士兵多而馬多,補齊等,叫「適」。

(黃霸像)

(8)節制。比如《呂氏春秋·重己》:「故聖人必先適欲。」高誘注稱:「適,猶節也。」這裡的適欲,就是節制(自己的)慾望。

(9)調理;調節。《史記·日者列傳》:「四時不和不能調,歲谷不熟不能適。」司馬貞索隱:「適,猶調也。」又指測度。《素問·五藏別論》:「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意志,與其病也。」王冰註:「調適其脈之盈虛。」

(10)牴觸。《方言》卷十三:」適,拈也。「郭璞注稱:相觸迕也。」《廣雅·釋言》:「適,悟也。」

(11)遇。班彪《王命論》:「世俗見高祖興於布衣,不達其故,以為適遭暴亂,得奮其劍。」李善注稱:「適,猶遇也。」世俗之人見漢高祖興起於平民百姓而得王位,不通達其中的緣故,以為只是恰巧遭遇暴亂之世,得以舉兵得勢。

(劉邦像)

(12)近。唐代慧苑《華嚴經音義·十地品之五》引《三蒼》曰:「適,近也。」

(13)辟領,古喪服之領。系開喪服而成。一說通「積」。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適,假借為積。」關於辟領,毛奇齡《喪禮吾說篇·服制說》里解說的很詳細:「其開領處將領隙四寸外屈而厭於項之兩旁,謂之辟領。……而於是又接二幅,謂之適。夫適者,豈非以旁幅之猶近身者乎?舊注謂辟領謂適,則領在項間未能橫出於哀也。謂適為辟領,則適當兩肩不能開領。」可惜現在找不到辟領的喪服圖樣了。

(14)相當於「是」。比如《呂氏春秋·首時》:「伍子胥欲見吳王而不得……客請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適吾所惡也。』」樣貌是他討厭的。

(伍子胥像)

(15)用作副詞,用法有四:

其一,正好,恰巧。其二,偶然;偶爾。其三,剛剛;方才。其四,通「啻」,只,僅僅。相對枯燥,不再舉典籍實例。

(16)用作連詞。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假若」,「如果」。

此外,適還用作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二)dí。讀音出自《廣韻》。用法有五:

(1)隨從,順從。《玉篇·辵部》:「適,從也。」《左傳·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狐皮袍子蓬蓬鬆鬆,一個國家有了三個主人翁,究竟是誰對我一心順從?

(2)同「嫡」。正妻所生之子稱為「嫡子」。《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適,適庶,與嫡同。」比如《詩經·大雅·大明》:「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毛傳》:「紂居天位而殷之正適也。」上天有意讓殷紂成為王(紂王是嫡子),卻又使他失去四方。

(紂王畫像)

(3)親厚;器重。《集韻·錫韻》:「適,親也。」《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沒有什麼親厚或鄙薄的成見。

(4)作主。《增韻·錫韻》:「適,專也。」比如《詩經·衛風·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毛傳》:「適,主也。」難道沒有潤髮油?討誰歡心去美容!

(5)通「諦」。注意,仔細。《韓非子·解老》:「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

此外,適又通「敵」。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適,假借為敵。」有兩個用法,其一、敵人、仇敵。其二、匹敵,相當。不再詳細舉例。

(三)tì。讀音出自《集韻》。用於疊詞「適適」。《莊子·秋水》:「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成玄英疏稱:「適適,驚怖之容。」淺井之蛙聽了這一席話,驚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

(四)zhé。通「謫」。謫字所的的用法適字都有用例,其一、懲罰。其二、責備;譴責。其三,指天象的變異。其四,過失,毛病。不再一一舉例。

適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適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35,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fmrBW4BMH2_cNUgAk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