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18課:古人好逗,齦本義是啃,可啃骨頭傷牙齦啊

2020-06-04     談藝錄

原標題:《說文解字》第318課:古人好逗,齦本義是啃,可啃骨頭傷牙齦啊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齒」部的六個漢字,分別是齰、䶢、齦、(齒干)、(齒卒)、(齒列),後三個字GBK字型檔已經沒有,顯然,這又是一批生僻字,相對來說,這些字里「齦」字簡化為「齦」,是現代漢語常見字。因此本課內容依然是枯燥的「硬知識」,但為了課程的連續性,請忍耐,對標題中提到的問題感興趣的,可直接跳到「齦」字詞條。六個字的詳情如下:

1、齰。讀音有三個:

(一)z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齰,齧也,從齒,昔聲。齚,齰或從乍。」形聲字。本義是咬。「齚」是「齰」的異體字寫法。比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恥見眾辱,齰斷其舌。」齰斷其舌,就是咬斷了他的舌頭。

(咬)

讀這個音時,還可以通「鑿」。表示確實;的確。《墨子·公孟》里有例句:「貧富壽夭,齰然在天,不可損益。」

(二)cè。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同(齒責)。表示牙齒整齊,上下密合。(齒責)字我們講過了,不再多說。

(三)zhà。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齰齖」,指牙齒不齊,咬不密縫。

注意後兩個讀音在字義的用法上的截然不同。

齰的小篆寫法如圖:

齰的小篆寫法

2、䶢。讀音有兩個:

(一)jiā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䶢,齧也。從齒,咸聲。」形聲字。本義是齧咋的樣子。引申也指咀嚼聲。

(齧咋的長頸鹿)

(二)xián。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相比之下,這個讀音在現在更被人們經常使用。意思是口持不齧。噙在嘴裡卻不咬,有點類似「銜」的用法。但正經表達這個意思,用「䶢」,更精確。因為銜的本義指馬嚼鐵。

(狗䶢魚)

䶢的小篆寫法如圖:

䶢的小篆寫法

3、齦(齦)。齦是齦的簡化字。但注意,齦的古今義差別比較多。齦有四個讀音:

(一)kě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齦,齧也。從齒,艮聲。」形聲字。本義是咬齧,後來作「啃」。《六書故·人四》解釋的清楚:「齦,齧食骨間肉也。」其實,就是啃骨頭上的肉。

(啃骨頭)

但齦不只是啃骨頭,還可以啃瓜皮,比如《通俗編·草木》:「齦瓜皮,說大話。」用有都是齦的本義。想想,古人多有意思,齦的本義是啃,但啃骨頭,傷牙齦啊!

(二)qiǎn。這個讀音出自《廣韻》,齒聲。牙齒髮出的聲音。

(三)kǔn。同「齫」。齒起貌。就是沒牙的樣子。《集韻·混韻》:「齫,齒起貌,或作齦。」

(四)yín。這是現代漢語齦的讀音。指牙根肉,即牙齦。《廣韻·欣韻》:「齗,齒根肉也。齦,同齗。」文天祥《滿江紅·代王夫人作》:「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這裡的齦,指的就是牙齦了。

齦的小篆寫法如圖:

齦的小篆寫法

4、(齒干)。(GBK字型檔無此字,只能描述,左邊一個齦,右邊一個干)。讀yǎ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齒干),齒見貌。從齒,干聲。」形聲字,本義指牙齒外露。《集韻·阮韻》:「(齒干),齒露貌。」圖片不雅,不再上圖了。

(齒干)的小篆寫法如圖:

(齒干)的小篆寫法

5、(齒卒)。(GBK字型檔無此字,只能描述,左邊一個齦,右邊一個卒)。讀z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齒卒),(齒卒)齚也。從齒,卒聲」形聲字。本義是咬,咀嚼。《廣雅·釋詁三》:「(齒卒),齧也。」

(齒卒)的小篆寫法如圖:

(齒卒)的小篆寫法

6、(齒列)。(GBK字型檔無此字,只能描述,左邊一個齦,右邊一個列)。讀l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齒列),齒分骨聲,從齒,列聲,讀若剌。」本義是用牙齒分開骨頭的聲音。《集韻·薛韻》稱:「(齒列),齒分骨也。」所以,又指用牙齒分開骨頭。

(齒列)的小篆寫法如圖:

(齒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1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PSVgHIBnkjnB-0ztK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