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不同,大連和瀋陽真的在同一個省?

大連、瀋陽,經常互相看著不對付。「大連人是東北人麼?」「瀋陽除了工業還有啥?」瀋陽,大連,怎麼就那麼不一樣?

東北人說話是有魅力的,這種趣味在於,外地人會不自覺地被他們的口音帶跑。而在遼寧,大連人一口海蠣子味兒的方言聽起來,跟瀋陽人那一口苣蕒菜味兒差別不是一星半點,仔細想想,大連人講話是不是更像山東人?

從方言分區來看,在遼寧一省之內的南北兩城分屬於不同的方言文化區。

大連說著膠遼官話(下方綠色那片),當然跟東北官話(橙色)的瀋陽人有區別。圖/漢語方言地圖集

今天大連人這一口海蠣子味兒,更多的是從明末「闖關東」的山東人那裡傳進來的。不止口音,跟著膠東移民進來的還有魯菜。這個靠海吃海的城市,做出來的海鮮也像對岸的山東人。

當地個頭大,味道鮮的大對蝦做的油㸆大蝦;水海參、螺片、蝦仁一鍋炒的三鮮燜子……口水都要收不住啦。

大連的菜在海里游,瀋陽菜路上跑。或者說瀋陽菜比大連更東北。

白肉血腸、燻肉大餅、老邊水餃……瀋陽菜館沒大連的精緻,但實在質樸是優點呀。

1621 年,努爾哈赤攻占了瀋陽。緊跟著沒幾年,由於這裡去北京方便,努爾哈赤就把後金的都城遷到了瀋陽。(當時的瀋陽被稱為盛京)1644 年清朝都城遷到北京,瀋陽作為陪都存在。在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瀋陽一直是東北的中心。

瀋陽故宮也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古代皇宮建築群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圖/視覺中國

近代的瀋陽則變成了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的統治中心。海外各個工業強國都擠進來,當時的瀋陽能見到日、英、法等國的報刊,有著繁華的街道和滿街的日文店。

遼河、渾河衝擊而成的瀋陽。圖 / 維基百科

而作為邊緣城市的大連,直到 19 世紀末,才被發現它的重要性。洋務運動期間,清朝北洋海軍在這裡建了旅順口軍港,大連灣區也因此成為北洋海軍的重要基地。之後就是甲午戰爭、日本攻陷、馬關條約,大連被割給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痕跡至今仍然保留在大連城中。

偽滿州國的統治期間,日本的大量工業裝備被運到瀋陽。它在這段歷史時期,發展成了與上海、天津、漢口匹敵的城市。1946 年,蘇軍撤出瀋陽時,這個城市的總人口近 220 多萬人,其中工人的比例占到了近 10%。建國初期的瀋陽「煙囪林立,馬達轟鳴」。那時的東北是「共和國長子」,為全中國的發展輸送資源,而瀋陽呢?還是中心。

但是,成也工業,敗也工業,今天的瀋陽沒有逃過大部分東北城市共同的命運,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全國整體經濟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努力調整產業結構。

本世紀初瀋陽市內拆除的大煙囪多達 4000 多座。鍋爐廠、工具機廠、重型機器廠等漸漸消失。圖/視覺中國

如今對東北人還有吸引力的城市是瀋陽南邊的大連。

這座城市在 2006 年跟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評為最佳旅遊城市,並在 3 年後拿到了「國際花園城市」最高級別組的第一名。 今天的東北人,如果不離開東北,大連會是他們的首選。在東北最南面的遼寧發展了近百年之後,無名小輩變成了如今東北最亮眼的城市。提到大連,外省人甚至一時間可能會反應不過來它屬於東北。

雖然兩地人經常會相互調侃,互相較著勁兒誰也不服輸,但東北人骨子裡的質樸與豪爽,還是讓這樣的「相愛相殺」變得可愛起來。海蠣子味兒和苣蕒菜味兒,你喜歡哪一個?你們那兒還有哪些你覺得相互不對付的雙城記?

文丨逸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BckFm4BMH2_cNUgxw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