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連跌22個月

香港海運港口局公布數據顯示,11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按年跌7.4%,至151.8萬TEU,連跌第22個月。今年首11個月,累計貨櫃吞吐量亦按年跌6.2%,至1680.9萬個標準箱。

截至今年11月份,香港港口雖於葵青貨櫃碼頭以外錄得8.6%的貨櫃吞吐量增長,達34萬個標準箱;但葵青貨櫃碼頭貨櫃吞吐量按年大跌11.2%,至117.8萬個標準箱,較10月減少4萬個,拖累當月總貨櫃吞吐量亦按年跌7.4%,至151.8萬個標準箱,前值為157.8萬個。數據顯示,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最長連跌紀錄為連跌25個月,出現於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已近兩年未見改善,明年首季或將刷新連跌紀錄。

中國科學院於7月發布《2019年全球Top20貨櫃港口預測報告》,前10大貨櫃港口中,有7個來自中國。其中,香港排名由2018年的第7跌至第8位。相反,青島港晉升一位,位列第7。青島港日前公布,其貨櫃吞吐量已突破2000萬標準箱,躋身2000萬「梯隊」。

中科院亦預測,香港2019年全年貨櫃吞吐量將介於1880萬至1900萬個標準箱,按年變幅介於下跌4.1%。為前10大港口中唯一出現負增長預測的港口。而排名第一的上海港2019年貨櫃吞吐量預測值為4360萬至4400萬個標準箱,這意味著香港的貨櫃吞吐量甚至未及上海的一半。

香港曾為世界第一港。不過,自2005年起,香港讓出全球最大貨櫃港口之「桂冠」給新加坡後,10多年來排名持續下跌,先後被上海、深圳、韓國釜山等超越。2016年香港已跌至全球排名第6位,首次跌出「2000萬標準箱」線;2018年跌至第7,今年續跌至第8。

今年初,本港4大貨櫃碼頭公司,即長和旗下的香港國際貨櫃碼頭、九倉旗下的現代貨箱碼頭、中遠海運港口及亞洲貨櫃碼頭宣布組成「香港海港聯盟」,共同營運葵青貨櫃碼頭逾95%泊位,稱期望減少物流成本,提高本港港口競爭力。

來源:上海特普沃德國際物流轉自港口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65PGG8BMH2_cNUgS6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