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天亮飯,四大金剛之一——粢飯

2019-05-28     尋味日記

現在外面的天亮飯品種多的讓人眼花繚亂,但味道卻參差不齊,很多的網紅天亮飯比較大的程度上靠得是營銷手段。越是這種氛圍,就越激起了我對老底子天亮飯的懷念。

我小時候天亮飯一般都去味一吃,吃小排面啊,生煎啊還有餛飩什麼的,或者買一些新美心的麵包啃啃。據我爸媽說,在他們小時候七八十年代,家裡條件普通一點的人家,天亮飯都是清一色的泡飯。泡飯呢,就是頭一天吃剩下的飯,用水煮一煮,過著鹹菜啊,豆腐乳或者隔夜的剩菜吃。家裡條件稍微好一些的人家,天亮飯就去外面吃點心,

吃天亮飯界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和豆腐腦。條件再好一些的人家,天亮飯就會吃當時高大上的小籠、生煎和餛飩麵。

今兒,就來說說四大金剛里的粢飯吧。有個叫紅火火的大餅油條攤的,大家應該都會見過吧?

那是我小時候常買粢飯糰的一個地方。一個原木色的大桶,和老闆說要一個半根油條的粢飯糰,粢飯少一些,老闆就會將桶蓋一掀開,解開布,一股熱騰騰的蒸汽伴隨著一股糯米的香氣一塊冒了出來,老闆戴著布手套外面再套了個一次性手套,伸進桶里挖出一團比拳頭小一些的糯米飯,放在墊在毛巾的袋子上按平,放一些鹹菜、榨菜,

然後又抓來半根剛炸好的油條,一折為二,迅速用毛巾捲起來,抓住兩端擰幾下,打開後,

一個冒著熱氣的成圓柱狀的粢飯糰就做好了。有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半根油條呢?因為,粢飯很管飽,那個時候又小,吃不了那麼多。我接過粢飯糰,在粢飯糰的兩端是沒有油條,也沒有鹹菜和榨菜的,咬一口,最先品嘗到的是清香撲鼻的糯米,

幾口過後才能咬到少許的油條、酸爽的鹹菜和咸脆的榨菜,鹹菜和榨菜剛好中和了油條的油膩。吃一口,滿嘴的糯米香,油條的焦香,又參雜著鹹菜、榨菜的清香,每一口吃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滋味,從清淡到口味豐富再回歸於平淡,意猶未盡,胃就被粢飯糰填得滿滿當當。

現在,有一種"一粒香"的台灣飯糰,可以說是豪華版的粢飯糰,

裡面會放很多料,肉鬆、鹹蛋、臘腸、香菇、裡脊、生菜等小菜。

但我最愛的還是那隻放鹹菜、榨菜還有油條的粢飯糰,這麼吃才是最地道的寧波老底子味呀,要是再來上一碗咸豆漿,那味道簡直最為相宜了~

粢飯糰還有個兄弟,叫粢飯糕。還記得我有次去上海的時候,朋友帶我去一家主打意式上海菜的餐廳,點了一份粢飯拼盤。

菜上來一看,看起來超洋氣,但是感覺這種中西結合不會很好吃。提筷一嘗,當老底子的粢飯糕碰撞上了三文魚、牛油果、火腿等西洋食材,竟也擦出了奇妙的火花,給人了一種剛柔並濟的特別感。最喜歡的就是三文魚粢飯了,炸得外酥里糯的粢飯糕遇到了肥軟的三文魚和柔滑的牛油果,出人意料的搭配,味道竟然也還不錯。吃到了這多年未嘗的粢飯糕,一下子記起了,我當初吃粢飯糕的一件趣事。

寧波的粢飯糕和上海的有所差別,一般都會在裡面加一些苔菜,那苔菜粢飯糕的滋味得現炸現吃的,才最為好吃。

外皮噴香酥脆,吃起來有些像鍋巴,而裡面的糯米飯粒比較鬆散,還均勻的散布著綠色的苔菜絲,咀嚼起來,咸、鮮、脆在嘴中蔓延開來。當時還處於換牙的我,一顆乳牙有些搖搖晃晃的,總不肯去醫院拔了。那天早上媽媽給我買來粢飯糕,我高興地接過,咬了一口,只聽見咔擦的斷裂聲,我還在好奇是什麼聲音,一舔牙發現少了一顆,瘋狂地找牙,把吃進嘴的粢飯糕吐出來中歐,沒找到,還以為不小心把牙咽下去了,難過了好一會兒,低頭一看發現一顆牙卡在了粢飯糕上,媽媽看到了笑著說:"可能是粢飯糕都看不下去了,就把你的牙給粘下來了吧。"所以,在這提醒各位,粢飯糕雖然味道好吃,可是牙口不好的朋友要慎食哦。

現在我發現賣粢飯糕的早飯攤子不多了,老心心念念得想吃,想著既然買不到就自己做吧。就問了下外婆怎麼做粢飯糕,就開始動手做了起來,

頭一天將糯米蒸好加一些鹽和苔菜絲伴均勻壓實備用,

第二天早上將其切成一公分厚的方塊,每個面抹上油後,我就把它放入空氣炸鍋炸,最後做出來的粢飯糕還算是成功的,

吃起來一口的焦香味,

咬在嘴裡那嘎吱嘎吱的聲音,是兒時那久遠的記憶。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多年輕人早上都著急上班,沒空吃早飯。你有多久沒吃一頓熱乎乎的天亮飯了?今天的粢飯,有沒有幫你重溫起那記憶里熟悉的味道?

編輯:Betty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MiCmwBmyVoG_1Zqn_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