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過臘八粥了嗎?過了臘八便是年,為你的家人熬上一碗臘八粥吧

2020-01-02     尋味日記

農曆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在我國一直都有在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這個習慣已經延續了上千年。在這天喝一碗熱乎的臘八粥,已然成了冬日裡為新年祝福的最好方式之一了。

臘八節和臘八粥是怎麼來的呢?據佛典記載:佛祖釋迦牟尼,為尋求人生真諦,不惜捨棄王位,出家修道,每日僅食一麥一麻,堅持不懈六年之久。終於在臘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道成佛。自此,漢地的佛教寺院每年臘月初八都要紀念佛陀的成道法喜,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

並施於百姓,

一般寺院的粥不僅美味而且量多,以滿足來寺院參加紀念法會的信徒的需要,有些信徒專門為粥而來,認為臘八供佛的粥吉祥,並帶回家與家人們分享。

年復一年,寺院做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這便有了臘八節,也有了吃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到底有多好吃呢?大作家沈從文曾寫過——提到臘八粥,誰不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

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能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還記得兒時,奶奶總會在臘八那天起得特別早為我們熬煮臘八粥。

她將五顏六色的豆子與白色的大米一同放入鍋中,加以文火慢慢熬制,火不緊不慢地燒著鍋底,

隨著鍋里的沸騰,從鍋蓋邊冒起了的白煙,再往裡面加入紅棗、桂圓乾、冰糖等易熟的輔材,大米吸收著水分慢慢脹開來,逐漸被五顏六色的豆子析出的水浸染,分不出彼此,都變成了軟糯胖乎乎的樣子,這時便知臘八粥熬好了。"臘八粥煮好嘍,快起床來吃吧。"奶奶輕聲在我床邊叫醒我,喜歡睡懶覺的我,一聽到臘八粥煮好了,就立馬起床,隨手套了件睡衣,就往廚房小步跑去,還未到廚房,我便聞到了臘八粥的香氣,便歡喜地掀開鍋蓋,一瞬間廚房好像雲霧繚繞,濃郁甜甜的氣味頃刻充斥著我的鼻腔,我透過白煙看到鍋中那豐盛的臘八粥,奶奶便拿來一隻湯勺來盛粥,

給我盛了一碗放到餐桌上,囑咐了句"小心燙。"我用勺子先攪拌一下這臘八粥來散散熱氣,勺與粥的每一下觸碰,都能感受到粥的滑膩,當湯勺劃撥時被擋住去路的時候,那便是一顆紅棗甜蜜的埋伏了,還未吃到嘴中,就已經感受到了無限的滿足。

我舀上一勺,輕輕地吹了吹,便往嘴裡塞,口腔瞬間被一陣香甜充滿,隨後便是充滿粘稠感的咀嚼了,各種食材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文火慢熬,變得香軟滑膩,稠稠的,糯糯的,黏而不糊,米粒綿軟卻口感分明。一碗臘八粥下肚,體會了糧食最純粹的清甜,在寒冷的清晨溫暖了胃,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臘八節又將快到了,在寒冷的冬季為家人們熬上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最適宜不過了。那麼有朋友會可能問熬制臘八粥的食材是哪些?

其實熬煮臘八粥的食材是不固定的。正如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節》中提到的:"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不過,一般的臘八粥食材的種類有三大種,第一種是穀物,大米、小米、糯米、燕麥等,

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自己喜歡的穀物,因為這些穀物中富含澱粉,所以成就了臘八粥綿滑粘膩的口感;第二種便是豆子了,紅豆、赤豆、綠豆、芸豆等,

煮得好的臘八粥,豆子看著很飽滿,入嘴不用嚼,只需用舌頭輕輕地便能將其化為細膩香甜的豆沙;第三種就是乾果,紅棗、蓮子、花生米、葡萄乾、白果等,

成就了臘八粥豐富的口感,也增加了它的營養。熬臘八粥最關鍵的是在於怎麼熬,下料時,並不是把所有的食材一股腦的全下鍋麼認識要有先後的,要先下耐熬的,再下易熟的。當然,熬煮時的火候控制也很關鍵,等到滾開後就要用文火慢慢熬煮,這樣慢工出細活,熬出來的粥才會恰到好處。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喝上一碗稠粘綿密的臘八粥,填滿了胃,溫暖了心,一起來等待春節的到來吧。

編輯:Betty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D0sZW8BMH2_cNUgR9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