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是一劑猛藥,八王之亂的禍首真的是賈南風嗎?

2019-12-13     倬見

文┃倬琰

權力爭奪戰是古代王朝永恆的主題之一,每個王朝無論大小几乎都出現過或輕或重的內部爭鬥。所有的權力爭鬥中,尤數宗親內訌最為悲劇,西漢的七國之亂是著名例子。但西晉的八王之亂卻遠比七國之亂更加無情與混亂,堪稱史上最慘烈的權力爭奪戰。八王之亂究竟造成了什麼,究竟是司馬家的基因作祟,還是真的因為妖后賈南風的顛倒乾坤。



┃家族宿命難逃

司馬家得到天下,既是蓄謀已久,可也是一個意外。曹魏的連連失誤,讓司馬懿有了隱忍幾十年積攢力量的機會,讓司馬家得到了這個沒有幾個當世人能夠猜到會是他們得到的天下。

但得到曹魏天下的司馬炎,卻得到一個最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最終像一個魔咒一樣,導致了這場毀了司馬家,毀了西晉甚至毀了天下的"八王之亂"。

【晉武帝司馬炎】

由於當初司馬懿得以專權以及司馬炎不費太大的力氣就受禪得到天下,靠的就是曹魏一直以來削弱宗室的政策。儘管曹魏宗室人才濟濟,但始終有爵無地、有職無權,除了皇室一脈,其他宗室只有效力朝廷的資格,沒有割據一方的勢力。

司馬炎可以算得上有能、有為的君主,他明白自家能夠得到天下,就是因為曹氏力量微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應聰明的司馬炎參照劉邦的做法,大封宗室,建立了二十七個同姓諸侯國,希望能夠給皇室以支持。

但事情從來都不會按照人們想像的那樣發展,尤其西漢留下的例子本就不怎麼好。司馬炎死去,呆傻的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有實力、有資格的諸王們逐漸蠢蠢欲動,司馬家的奪位基因開始產生作用。

當賈南風獨攬大權、殺死太子,蓄勢待發的諸王們終於有了機會,從趙王司馬倫開始,趙王登位,被齊王、成都王、河間王消滅,緊接著齊王、成都王你方唱罷我登場,誰都沒有坐穩太久位子。當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卻憂懼與少數民族的威脅而被嚇死,八王之亂足足持續了十六年。

這十六年間時有戰亂,後期朝廷已無法掌握全國,受戰亂影響地區亦愈來愈大,除了諸王互相攻伐的戰事外,期間還有氐人齊萬年的變亂,以及成漢和漢趙兩個政權針對西晉朝廷的一系列戰爭,南方亦有變民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

當司馬越死後,他帶領的大軍及大批王公大臣被石勒屠殺,洛陽亦在永嘉之亂中陷落。秦王司馬鄴雖在晉懷帝遇害後於長安即位延續國祚,但也在建興四年(316年)被俘,而西晉至此正式滅亡。

晉朝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局面,由於魏晉以來世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地位遠超帝王,長期以來都令中國處於分裂局面。八王之亂讓帝國失去了維繫統一的重心,再一次分裂。

【西晉疆域】

而靠篡位得到天下的司馬家,最終沒有逃得了被篡位的命運,只是從司馬炎建國到司馬鄴被殺,只有短短五十年,倘由滅吳到五胡十六國開始計,則僅二十四年。無論是否有宿命,至少在司馬家來說,他們成於此,也敗於此。



┃禍國豈非醜女

賈南風從來都被認為是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但一個女子,即便野心蓬勃、心狠手辣,就真的有如此能量嗎。我並不是說賈南風沒有責任,是她開了頭,但如果不是在晉朝,她這個頭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

賈南風當然是八王之亂的最初推動力,只是無論從當世人還是後世人,都很難想像她的爭權會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和後果。

【賈南風(影視形象)】

儘管她的爭權,從歷史留下的印記來看,似乎是一個必然。拋開樣貌上的評價,賈南風的出身與家世不可謂不好。父親賈充是晉朝的實權人物,整個賈氏集團同樣是歷經三國曹魏到晉朝依然經久不衰的大家族。

她的母親廣城君郭槐,將妒忌和兇惡遺傳到了她的容貌和心靈上;她的父親賈充,持有的權勢和功勳,可以在她肆意妄為時為她撐傘保護。但除了這些,對司馬炎影響最大的人——楊艷楊芷姐妹倆同樣對這個相貌有虧的賈家女孩維護有加。

當初晉武帝為太子司馬衷選妃,在可供選擇的衛灌、賈充二女之間,武帝曾認為"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 丑而短黑"。楊後則稱賈氏有淑德,最終立賈氏。當賈南風妒意泛起手刃因司馬衷寵幸而懷有身孕的侍妾時,一直對她不滿的武帝司馬炎再也看不下去,修金墉城預備廢其太子妃之位,是楊皇后配合親信大臣向武帝進言,才得以保全。

這樣的環境讓賈南風從小受到的都是"我想要而你不能不給"的教育。原本楊氏力主賈南風做太子妃,希望她與司馬衷夫妻倆可以安心做她們的傀儡。可惜賈南風偏偏有一些能力與想法,好不容易熬成了皇后,她豈能眼睜睜地看著楊氏家族將丈夫的權力攥在手心。

當司馬炎死後,楊芷的父親楊駿得到託孤的重任,成為大權獨攬的權臣,可惜這位國丈沒有逃脫外戚掌權的宿命,驕奢淫逸專權弄政無一不落。這導致了朝野以及司馬皇室的不滿。聰明的賈南風哪裡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聯合楚王司馬瑋,一紙楊駿陰謀造反的詔書,將楊家三族誅滅。

事實上,在賈南風掌權之後的九年里,晉朝反而經歷了一段出人意料的穩定期。賈南風獨攬政權後,雖重用親黨,但也延用德高望重之臣,如外戚中的賈模、裴頒,庶族名士張華,世家大族裴楷、王戎等。這些人才入主權力中樞,促進了元康政局的穩定。

只可惜,賈南風終究做了自己不該做的事情,她以一個外戚的身份消滅了另一個外戚,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重用那些有才之臣確實起到了作用。但可惜,賈南風只是個野心家,她離那些真正能夠掌控局勢的女主們還是差了很多。

所以當她因為沒有生出皇子而日漸嫉恨太子司馬遹的時候,她的悲劇也就開始了。她唆使太監指認太子蓄意謀反,又使宮女灌醉太子,抄寫出要皇帝、皇后自盡的字跡,並以此為據,下詔廢除司馬遹的太子之位,並最終害死了司馬遹。

如果說賈南風最初的爭權只是做了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殺害太子司馬遹則是她開啟的潘多拉魔盒。洛陽城中開始傳唱其欲廢立之舉的童謠:"南風烈烈吹黃沙,遙望魯國郁嵯峨,前至三月滅汝家。"因為晉武帝司馬炎的分封政策而手握大權的諸侯王們,眼看時機已經成熟,一朝進發。

從此之後,誰都有司馬家血脈,誰都有登位的資格,掌握實權的諸王們開始了誰都不服誰的遊戲,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也就至此開始。而開了這個頭的賈南風,卻沒有看到這場動亂,因為她早已被蓄勢待發的諸王們拉下了被認為不屬於她的位置。

【晉惠帝司馬衷】

其實賈南風只不過是一個"有心"但"無力"的女人,她有爭權奪利的"野心",卻沒有武則天那樣足以掌控她想得到的那些東西的"能力"。外貌這件事並不重要,只是作為一個有些能力,但畢竟格局與能力不足的后妃,她想得到的,超過了她能夠控制的能力。

還是我上面的觀點,賈南風是"禍首",但讓八王心思活動的,是整個晉朝以及司馬家根子上的基因,以及那個叫做"權力"的東西。賈南風開了一個"好"頭,八王們的爭先恐後是讓這場爭奪戰全速前進的大腳油門。



┃權力終是問題

晉朝會出現八王之亂,就如同賈南風一定會做出控制自己呆傻老公、專權擅政的選擇一樣,同樣也是一個必然。

這個必然在我看來有這麼幾個原因,既有晉朝的先天不足,也有司馬炎的暈頭犯錯,而最大的原因,則是因為一個從來都是為人所爭奪不休的"好東西"。

【西晉軍鎮及八王封國分布圖】

首先晉朝本身就是一個先天不足的朝代,晉朝承襲曹魏,是收拾了三國殘局才得以成為東漢末年動亂後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這個大一統王朝從來都是最沒存在感的,其中的原因就與晉朝的先天不足有關。

由於晉朝基本繼承了曹魏的各項制度,這些制度里甚至有很多都是司馬懿在曹魏時期參與設計甚至決策的。這使得晉朝儘管後來得以一統,卻承襲了三國時代與曹魏政權的各種弊病。

三國時期開始,地方勢力就一直龐大,並且完全可以說強於中央。曹魏因此奪了政權,卻沒來得及就此作出革新。到了晉朝,且先不說分封的事情,中央式微,在晉朝並沒有比曹魏強到哪去。即便才略過人的司馬炎沒有死那麼早,由於做了分封的決定,晉朝中央同樣難言強大。

而曹魏的弊病則是世家大族的支持,最終變成政權被世家大族綁架。世家大族在整個晉朝,無論是一統時的西晉,還是偏安後的東晉,都是國家最為主要的力量。這讓晉朝的國家權力,始終圍繞著宗親和大族轉,晉朝可以說是最沒有統一力量的一統王朝了。

上面的原因恰恰又碰上了司馬炎重啟漢初的分封政策,本就沒什麼力量的中央政府,因為二十幾個手握實權尤其是軍權的宗親諸侯王的存在,而其實岌岌可危。司馬炎的決定其實非常可以理解,因為司馬懿當年的奪權就是因為曹氏宗親衰弱,皇家完全沒有抵擋的能力。

而司馬炎就如同劉邦當年的想法一樣,讓兄弟叔伯們擁有權力,就能夠保衛皇家、保衛政權,畢竟大家都是司馬家的人。卻不說當年西漢的分封並不是正面榜樣,司馬家本身就從來都沒有相親相愛的基因。事情的發展就如同當年的西漢一模一樣,司馬炎活著的時候倒是能夠達到原本的目的,司馬炎一死這些個擁有實權的王爺們沒有心思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繼位的是呆傻的司馬衷,漢景帝尚且勉力解決,司馬衷可是只有被爭來搶去的份兒。

【八王之亂】

但一切的原因,都來自於一個最根本的要素,那就是權力。當然歷史上爭權奪利的事情從來都沒有消失過,權力問題也不只是八王之亂自己的情況。但對於八王之亂來說,對於權力的慾望,是讓這件事即使起頭的賈南風被殺依然無法停止。

面對權力,面對因為司馬炎的分封政策而讓皇室宗親看到的觸手可及的權力,無論長幼,全都受到了它的吸引。趙王司馬倫是第一個"成功"的八王之一,殺了賈后、廢了惠帝,這位司馬家族在世的輩分最高的人之一,儘管"素庸愚"、"頑鄙無識"卻很懂得權力的好處。

愚笨的人在權力面前"聰明"了起來,結果就是為自己所不能為,下場可想而知。可聰明人在權力面前同樣昏了頭,司馬冏"少稱仁惠,好振施"、司馬穎"器性敦厚、眾望歸之"、和司馬倫同輩的兄長司馬亮也史稱"清警有才用"。可這些還算"頗有才具"的司馬諸王們,在掌權後無一例外地"驕奢擅權、耽於宴樂、沉於酒色"。

哪怕是能力算是最強的"少有令名,謙虛持布衣之操,為中外所宗"的最後一個"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依然"專擅威權,圖為霸業……不臣之跡,四海所知",最終憂懼而死,被石勒挫骨揚灰。

權力不是良藥、也不是毒藥,它只是一味猛藥,藥勁兒過大,以至於所有沾了這味藥的人都無法自拔,最終藥量過大而死。而不受制約又唾手可得的權力,是一味不僅猛烈而且量大的猛藥。

八王之亂因為權力成為了不受約束又誰都可染指的東西,而使得晉朝這個原本就先天不足的朝代,從一開始就沒有穩定過。八王之亂只不過是賈南風開啟潘多拉之後的後遺症,可惜這個後遺症實在是有些嚴重。

因為權力,八王之亂最終的結果是導致了不可收拾的下場,同時,八王之亂也把權力的副作用徹底傳遞到了每一個有實力奪取權力的割據者心中,哪怕只有一點點實力。八王之亂的最大後果,除了導致西晉的滅亡,同樣導致了十六國南北朝的出現。

【五胡十六國】

如果滅亡西晉的是另一個實力強勁的大國家,那只不過是一個短命帝國為後面的朝代做了嫁衣,就像秦與漢、隋與唐。但八王之亂引來的確實各路心懷鬼胎的割據勢力,這讓漢末三國動盪了近百年的社會,又進入了三百年更加混亂的時代。

八王之亂不僅僅只是毀了一個西晉而已,它造就了另一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僅無所謂是否貧窮或有權,甚至無論華夷都有了想法、而且有了能力去做些之前不敢想也不能想的事情。



這一時期一直以來會被認為是促進交融的最重要時刻,但對於那個時候的人來說,那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ZTdCW8BMH2_cNUgDb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