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液態奶部分企業「先下手為強」,前期試水階段並不順利

2019-12-13   EBH母嬰時代


隨著90後、95後逐漸成為主流的生育群體,新生代父母的喂養習慣不斷改變和升級,更多年輕父母追求喂養的高效便捷,嬰兒液態奶可以說是很好的替代品。

但就目前來說,國內市場的幾乎被嬰配粉所壟斷,嬰兒液態奶的生存之地是少之又少,正處於剛剛起步階段。

01

國內嬰幼兒液態乳進程推進

公開資料顯示,國外超過70%的寶媽都有使用配方液態奶的情況,但國內的嬰兒液態乳市場占比幾乎屬於空白。根據英敏特發布的《嬰兒配方液體奶在中國的市場機遇》報告顯示,目前在中國嬰配粉市場上,只有1%的產品為液體配方奶。

從2013~2018年,亞太市場推出的嬰兒配方液體奶數量有了顯著的提升,2019年1-10月銷售額比2018年同比增長1077.97%。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升級及二孩政策的放開,母嬰消費正在全面崛起,嬰兒液態奶這一品類會成為近幾年乳企的發力重點。」有實力的中外資企業看中了嬰幼兒配方液態奶在中國的空白市場機會,躍躍欲試準備「先下手為強」。

2017年,美贊臣旗下首款進口嬰幼兒配方液態奶產品登陸京東,並陸續在天貓官方旗艦店等線上平台、線下大型母嬰店進行銷售。

惠氏在中國市場推出一款名為「惠氏S-26艾智萌」進口兒童奶,這也是惠氏第一款4段液態配方兒童奶。

除此之外,聖元乳業也推出一款布瑞弗尼4段兒童配方牛奶,而飛鶴和健合也正在嬰幼兒液態奶領域摸索。

業內人士表示,「到目前為止,嬰幼兒液態配方奶在我國的發展都算不上順利,這個新興細分領域還處於試水階段。」雖然嬰幼兒液態奶的發展空間較大,但對於中國市場來說,如何進行消費者教育還是關鍵。

02

困難與前景並存

隨著消費升級和市場發展,如今國內嬰幼兒液態奶的發展迎來了更多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

目前國內嬰幼兒奶最主流的是配方奶粉,通過罐裝或者袋裝紙盒包裝在市場上售賣,需要加水沖兌喝。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有著即開即喝、免沖泡、攜帶方便等優點的嬰配液態奶開始逐漸受到新一代消費者的歡迎。

從消費者角度來講,95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更容易接受新品,配方液態奶可以完美的滿足他們需求,方便快速,省去了沖調步驟,方便外出和夜間使用。

但不可否認的是,「萬事開頭難」,新鮮事物的發生還是要經歷一段時間適應的。

受消費習慣的影響,國內嬰幼兒奶粉在消費者心中的位置已經根深蒂固,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並且,嬰兒配方液態奶缺乏一套完整的標準體系。

目前中國市場嬰幼兒配方奶粉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市面上正在銷售的嬰配液態奶為數不多,消費者對嬰兒液態奶的認知度普遍偏低,無法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認知度相比。這就需要企業要花大力氣進行推廣營銷,消費者教育將會是各大企業面臨的首要難題。

除此之外,《EBH母嬰時代》了解到,嬰幼兒液態奶的生產技術工藝要求比嬰配粉的要求更高,全程冷鏈技術不太容易掌控,另外上游供應鏈的成本非常高,只有真正有資源、有技術、有品牌、有營銷、有研發的企業才能最終存活。

另外,在價格方面,我們了解到嬰幼兒液態奶的價格普遍偏高,根據電商平台信息顯示,目前市面嬰兒液態奶均價基本超過10元/瓶,是普通奶粉的2~4倍。

在業內人士看來,嬰兒液態奶在中國也剛剛起步,由於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產品本身的價格等多方面因素,市場規模難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容,仍需要一段時間的消費者培育。

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從理論上講,液態奶的營養吸收率要高於奶粉,但液態嬰奶由於運輸和保存及上架期等原因,必須使用超高溫滅菌,其牛奶原有的活性物質可能因此蕩然無存,其它營養成分亦受到一定的傷害或流失。

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經過20年的消費教育對嬰奶粉的認知認可已到達「難於改變」的程度。消費者對嬰奶粉早已了解並養成了一種認知習慣,要使他們改變或放棄這種知識習慣,轉為用液態奶來代替奶粉是比較難的。

但據英敏特預測,考慮到如今消費者生活繁忙,消費者願意為隨身攜帶開蓋即飲的液體配方奶支付溢價,因此液態奶的數量還會持續增加,市場前景可觀。

因此不管嬰幼兒液態奶的現狀如何,前景可觀是一定的,只不過現在市場的開發還面臨著諸多問題,這就需要企業來解決,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嬰幼兒液態奶會是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