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詩云「架炮橫兵馬過河,紅黑七子對干戈。」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象棋絕對是獨特且極具內涵的存在。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更在小小的棋盤裡容納了很多古人的故事。經歷了千年的發展,在今天它已經是我們家喻戶曉的棋類遊戲,更是已經慢慢向著世界範圍進行傳播,讓更多人接受。
對於象棋的起源,民間有著非常多種說法。早在先秦時期,《楚辭》中就有了「象棋(音同奇)」的記載,但是和現今的形勢非常不同。漢代劉向的《說宛》又表示這是一種源自於戰國時期的「象戲」,同時還有著唐代牛僧孺發明創造的說法。
但是讓更多人為之接受的,還是在秦朝覆滅之後,楚漢相爭期間韓信有感而發創造象棋這一觀點。從如今的棋盤上,那明顯至極的「楚河漢界」四個字,毫無疑問正是代指著劉邦與項羽的故事。但人們不知道的是,象棋規則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正是從楚漢之間的故事引申而來的。
一盤標準的象棋里,一共擁有32個棋子,雙方各16個。通過對「車、馬、炮、象、士、兵」的控制,來完成對自己「將」或「帥」的保護,並攻擊對方,這就是它的玩法。而除了基礎的規則里,「將帥不見面」這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也是一份特殊的規則。
它決定了雙方的「將」與「帥」兩者不可以直接對上,先走著判負,著實讓很多新手為之困擾。但其實,這條規定的背後有著一段十分有趣的歷史故事,它發生在楚漢相爭時期的劉邦與項羽之間。
公元前207年秦滅後,項羽入駐咸陽稱「西楚霸王」,而劉邦盤踞巴蜀一帶是為「漢王」。從這時開始,兩股最為強大的勢力為了天下展開了爭奪。經過長期的拉鋸戰,雙方都拿對方沒辦法,而楚軍則因為糧草問題不得不以「楚河漢界」議和。
但眼見著漢軍日益強盛,項羽十分不愉快。為了想辦法解決這個心頭大患,公元前203年,他綁來了劉邦的家人,並在廣武山一帶與之對峙。可他終究算錯了一點,那就是劉邦的出身,二人剛一相見,對面就送上了一頓市井氣十足的謾罵。
對於這等羞辱西楚霸王如何能忍?還沒談上兩句,他就彎弓搭箭直接對漢王發動了進攻,一箭雖然沒能致死卻也讓對方深受重傷。雙方大將都已經劍拔弩張了,軍隊也隨之亮劍,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這次洽談也徹底崩塌了。
在我們歷史上的戰爭里,主將幾乎從不會親自上前線與對方首領對戰。戰鬥是屬於戰士的榮耀,作為統帥的他們不可能做出讓軍隊心寒的行為。也真因如此,既然大將見面要掐架,那麼象棋的規則里就多出了「將帥不見面」這樣一條尊重戰場的不成文規定。
迄今為止,象棋作為我們的國粹之一,在不斷發展的城市生活里已經慢慢顯得暗淡。但是,在它身上承載的那些文化與歷史是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的。如今在國家的支持下,這門棋藝也正在被保護和傳播,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象棋還能再次綻放出它曾經那無比耀眼的光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wc1gHQBd8y1i3sJXAb6.html